经济有压力,怎么办?一句话,搞基建! 经济还有压力,又怎么办?还是一句话,搞基建! 经济又遇到压力,这又怎么办?还是那句话,搞基建! 重要的事情说3遍,2019年基建的故事大概率重新上演。新动能的培育尚需时间,基建作为经济的重要抓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可况基建领域并不都是重复投资,有的领域依然存在投资的空间。 这些领域,我们概括的界定为“新基建”。 新基建新方向 2018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并为基建投资提出了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等”。 从官方的说法来看,前两类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属于新基建,而第三类更多属于传统基建。这个界定虽然比较准确,但过于狭隘,容易让人错失投资重点。 虽然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属于典型的新基建,但高铁轻轨等难道就是典型的旧基建?要知道老美可是十分惦记我们在高铁领域的成就。我们认为只要不是重复投资、投资回报率高、投资社会效益好的领域都可以称之为新基建。就比如特高压、高铁轻轨、新能源充电桩等。 看看这段时间发gai委项目审批的数据,2018年四季度以来,发gai委累计审批重点基建项目9500亿左右,其中9000多亿都是在近一个月审批的,如此天量的审批,即便是看似不那么吸引人的领域,也值得重点关注。 资料来源:发gai委 事实上,市场已经充分表态。特高压通俗的看就是高压电网,看起来很传统,但市场却很买账。大家抛开短线资金疯狂炒作的个股,看看去年9月份开始走趋势的个股,这都是典型的主力机构资金入场的形态。 这说明,只要行业和个股逻辑足够好,即便概念并没那么新颖的基建板块,市场依然认可,这一点对于当前投资基建而言很重要,不要以为行业看似陈旧就看不上眼。 对于特高压,我们之前在《特高压受益股名单与布局思路》中指出,该板块有3大逻辑支撑,值得中长线看好。其一,政策持续催化,如今有加速迹象;其二,新一轮大幕开启,行业重回景气周期;其三,行业龙头估值较低,具备安全边际。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简单再列举一下优质个股名单。 资料来源:choice 高铁与轨道交通 高铁和轨道交通比较类似,一个是行业景气度类似,另一个是两种列车也比较类似,产业链受益个股大体相同。 对于高铁而言,2018年是一个低谷期。2018年上半年,铁总在新一年工作会议上制定总体规划,对于铁路总投资计划为7320亿元,相比以往8000亿左右投资规模下降近10%。总投资下调,行业进入低谷。 不过峰回路转,2018年8月铁总确认,在铁路机车车辆投资增长和基建加速推进双重刺激下,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以上。 实际上,铁路投资历来是国内经济稳增长、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铁总打脸的案例多的是: 2012年:年初计划5160亿,后上调至6300亿,完成6340亿; 2013年:年初计划6500亿,后上调至6900亿,完成6657亿; 2014年:年初计划6300亿,后上调至8000亿,完成8088亿; 2018年:年初计划7320亿,后上调至8000亿,1-11月完成7073亿。 此外,高铁板块还有自身的产业利好,从建设周期看,2019年将迎来新一轮通车高峰。 高铁建设通车有一定的周期性,2014-2015年是高铁项目新一轮的密集批复期,将对应2019年前后新的高铁通车高峰。根据在建线路及已批复项目规划,预计2018-2020年全国高铁新增里程有望超过10000公里,其中2019年将是新一轮的通车高峰,当年新增里程有望超过4200公里,带动2018-2020年动车组采购的景气周期。 资料来源:国家铁路局 轨交也是类似,发gai委加速审批,逆周期调节再度发力。 根据我们统计,2018年四季度,发gai委已批准长春市轨道交通三期,上海轨道交通三期,杭州轨道交通三期调整方案及重庆市轨道交通三期4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700亿元。 资料来源:发gai委 另外,轨交作为城市重点发展的交通工具,行业自身的长期逻辑也很好。 根据各省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会超过9900公里,相对十二五末期运营长度提升185%左右,对应年复合增速超过20%,这个增速实际上比铁路更高。 资料来源;发gai委 对于高铁和轨交而言,2019年新基建加码大概率迎来投资良机,当前布局首选核心零部件标的,这些公司将率先受益于产业链采购,而且市值普遍不大因而弹性较高。经过我们筛选,得到如下核心受益股,大家可以参考。 这些都是客观数据,不是荐股,利好不一定上涨,利空也不一定下跌!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