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3月中旬,各项数据指标开始恢复良好,中小学开学时间也逐渐提上日程。 目前,各个省份根据中央的指示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了开学时间安排。 教育部最新通知,截止到目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有8个省级行政区明确开学时间节点。 香港中小学校开学时间延迟至4月20日。 台湾的幼儿园在2月初就已经开学,中小学已经在2月25日集体开学,省内的170多所高校,从3月2日开始,已经逐步开始返校。 除了以上几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外,还有云南省3月11日也宣布了开学时间的具体安排: 3月16日,符合返校条件的教职员工返校返岗,做好开学、教学准备和疫情防控、控辍保学等工作; 3月23日,高三和初三年级开学; 3月30日,中小学其他年级开学; 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按有关要求“一校一策”有序开学; 高等学校开学后一周左右,幼儿园、特教学校开学。 这个寒假,必然会出现许多黑马,也会有很多坠落的星星。 你的孩子会是横空出世的黑马,还是中途坠落的星星呢? 有一点必须提醒各位家长,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能自觉! 在家学习,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家长的监管力! 1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法 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 一个孩子有多优秀,看他自律的程度就知道了。 放假期间,衡水中学的学生依然坚持在校的作息时间,每天清晨5:40起床,然后早读、仔细、上网课、做作业。 一天6节网课,每堂课上足40分钟; 一天8套卷子,每张卷子写得满满的。 他们未必喜欢这样的学习,但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坚持。 有孩子不想上网课,趁着假期延长就睡懒觉,刷手机,玩游戏。 有孩子学得更刻苦,爬上楼顶早读,在方舱医院做作业,天天带着个帐篷上山上网课…… 自律,才是一个孩子的顶级实力。 时间是最公平的,漫长的假期后,放松懈怠的孩子会越来越差,坚持自律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我们不能纵容孩子的“喜欢”,如果任由他在本能中长大,只会越放纵,越落后。 孩子优秀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在其他人都放纵的时候,默默地努力和坚持。 2 贪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 但教育是为了改良天性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孩子喜欢被约束,更不喜欢吃苦。 我们没有权利磨灭孩子的天性,但也不能完全放纵。孩子的优秀与成长,离不开严格的教育。 所以说,教育是一件改良天性的事情。 孩子是不知道自觉的。 他们想玩就玩,想睡就睡,想不学习就不学习……不懂得约束自己的孩子,需要我们不厌其烦地管教、督促、养成习惯。 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都需要经过长期乏味的练习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获得。 当孩子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不想坚持好习惯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甚至狠心逼孩子一把,让他明白学习和坚持的意义。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千万不能指望他能自觉。如果连你都不约束孩子,只会让他更加放纵自己。 所有自觉性都建立在拥有自我约束能力和有责任心的前提之上,培养出一个优秀且自觉性高的孩子,需要父母长期坚持。 3 很多学生在“假努力” 很多家长在“假关心” 老话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有些孩子天天学到凌晨,有些家长片刻不停地管教,依然没什么效果。 一定是方法用错了。 家长要避免孩子“假努力”,他们可能肢体懒惰,上课不动笔,不动脑,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也可能用脑懒惰,机械地记笔记、刷题,从不“琢磨”、也不“走心”。 还要避免自己“假关心”,要不就不管,要不管得孩子喘不过气,反而让他讨厌学习。 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了真正的懒惰; 低质量的关心,会让教育走入歧途。 必须充分了解孩子,不断摸索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真正的努力和关心,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付出的代价更大,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成就孩子的成长。 4 孩子变笨不是真的笨 而是因为“积懒成笨”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因为他们缺乏自律、自觉性,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而不自律,不自觉,不能坚持,就很容易“积懒成笨”。 这种偷懒有可能是他自己造成的,更有可能是父母纵容的。 父母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家长完全不管,给了孩子不努力、不学习的理由; 家长模棱两可,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给了孩子底线,也施加了很大压力; 家长态度温和要求严格,给了孩子尊重与必须遵守的底线。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最依赖大人的时期,必须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5 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就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培养一个优秀孩子,真的很难。 人们总以为优秀的孩子不用管,殊不知他们的父母管得更严,操心的事情更多,连晚上睡觉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优秀孩子,一定是父母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管教,才能把璞玉打磨成美玉。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认真管教。 给他定目标,规范过程,检查结果,直到他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越不自觉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严格监督。 在家上课,拼的是父母的监管力,帮助孩子克服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避重就轻的天性,成为更自律、更上进的人。 严格要求,孩子不一定有好未来;而不严格,孩子肯定不会有出息。 爱孩子,不要只满足于眼前廉价的快乐,而是要“逼”孩子练就一身本领,让他们有能力对抗人生的风风雨雨。 6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 最好的学校是家庭 作家莫言说过:“你的长辈亲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像梁启超,他在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长子梁思成成为建筑学家,二儿子成了著名的考古学家……9个儿女个个成就不凡 父母的力量,就是榜样的力量。 有一对积极向上、优秀卓越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这段时间孩子离开老师,离开了学校,你就是他最好的老师,家庭就是他最好的学校。 你想孩子爱学习,自己首先要积极上进; 你想孩子会自觉,自己首先要放下手机;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正如武亦姝妈妈所言: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不拼财富,不拼家庭环境,而是比拼父母的教育观念、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处世之道,对孩子潜移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7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 各位家长,请务必亲力亲为 从小学到高考,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孩子和家长会遇到无数难关。 现在只是一个小小考验,却对父母提出了最高要求:必须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负责。 不要指望孩子回校后补课,在你孩子止步不前时,别人都在奋力往前冲。 不要以为好习惯可以慢慢培养,在你不留意的时候,孩子已经染上各种坏习惯。 短短一个月,自觉和不自觉的孩子会拉开巨大差距。 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已经超越了很多人,或者被很多人超过。 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尊重和自由,更需要引导和鞭策,在松懈、倦怠、想放弃的时候需要父母狠狠推一把。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这一次,父母必须亲力亲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