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风魏骨越千年,走进这座殿堂级般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怡心斋YXZ 2020-03-13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盛唐一笑越千年

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 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圆融和谐,安详自在,保留着至今穿越千年的微笑。

奉先寺 天王、力士

奉先寺 菩萨与弟子阿南

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奉先寺造像布局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备故云满”。

三世佛“秀谷清像”

北魏开凿,隋代完成(公元595-616) 宾阳中洞

龙门石窟 三世佛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

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

“古碑林”魏碑第一窟

公元493年之前 古阳洞三尊像

北魏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支持孝文帝改革和迁都的一批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僧侣也多于该洞发愿造像。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时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

洞内四壁及窟顶佛龛琳琅满目,龛楣、背光等处的雕刻精细繁缛。

龙门石窟 古阳洞

龙门十二品

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

清代康有为认为它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予以极高的评价。

北魏龙门造佛像拓片

千佛石窟飞天拓片

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

唐高宗年间(650-683)凿造 潜溪寺主佛像

唐代永隆元年(公元680年) 万佛洞

公元525-527年所造 莲花洞

开凿于北魏晚期 药方洞

唐武则天至玄宗时期开凿 看经寺浮雕

大唐咸亨四年 惠简洞

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 大万伍佛洞

公元690年 摩崖三佛龛

中国石窟的造像由北方的瘦削造像形象逐渐转向到南方的丰满造像形象。不管在任何一个时期,龙门石窟作为佛像造像的经典,它将超越时代的阻隔,永远是世界石窟造像中最顶级的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