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享受,那宋朝的人绝对是第一名! 淡雅脱俗的瓷器、游云惊龙的书法、缥缈空灵的山水画都是宋朝美学的象征。 每个宋朝人都是精致的Girl or Boy。 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有“四事”——烧香点茶,挂画插画。 而这个焚香可以说是从皇帝贵胄到平头百姓,都可以参与的一件事情了。 文人雅士们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谈天说地。 壹 宋朝人所说的“烧香”指的是作为雅玩的“焚香”,并不是“烧香拜佛”里的“烧香”。 宋朝的文人雅士在生活中处处点香,不管是读书、闲聊、还是请客、雅集,你总会看见香炉中有一缕青烟轻浮。 宋代的香品,一般都是合成的香料,所以叫做“合香”。 许多宋朝士大夫都喜欢亲手调香,并将调香当成文人生活的乐趣所在。 ▲ 马远 《竹涧焚香图》 陆游就是个调香的高手,他的《焚香赋》里描写的就是调香之法:“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 除了文人士大夫爱香,平民百姓也爱香。 宋朝市井中就有香道。你只需在酒店喝酒时付一点点小费,就会有“香婆”给你焚香。 所以,对于宋朝人来说焚香实在是太普遍不过的事情了。 贰 那么,为什么古人都爱焚香呢? 焚香可以杀菌消毒去浊气 古人最初焚香的原因是为了驱赶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所以就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里烟熏。 端午节的时候,普通百姓家里也常会烧芸香、挂香囊,以此来达到驱虫杀菌的目的。 ▲ 怡心斋特制手工香 焚香可以颐养身心 古人焚香多是为了静心。 像电视剧《甄嬛传》里,就常有小主点安神香来凝神静心。最近大热的《知否知否》里,更是有专门教人学习“四艺”的宫廷嬷嬷,其中熏香的镜头也是不少。 可是,香味为什么又提神静心的功效呢? 这是因为香中有很多中草药,而这些中草药本身就具有安心提神的功用。 苏轼就极为喜爱焚香,常点香静坐,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还作诗“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由此看来,焚香确实对可以颐养身心。 焚香可以激发灵感 人们常用“香”来描绘美好事物、德操、情感,比如“古色古香”、“玉碎香销”、“书香门第”、“国色天香”等都是描绘人们对于香的喜好。 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才使得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都爱香成癖。 ▲ 怡心斋特制手工香 叁 怡心斋也请老师傅们特制了三款香。 期许引导更多的人步入静心生活,为此我们特赋予香清净的意象,命名为“闲夜肃清”、“气和天澄”和“岭上白云”。 由此,怡心斋特作一个小小的推荐。 气和天澄 这款香特选檀香、沉香、天木、安息等纯手工制作而成。 香体本身的气味就很厚重,初燃此香,烟的味道甚至盖过于香的气息,味道不甚明显,可燃了两三分钟后,便能感受到一股暖意。 像在寒冷的冬天围聚在暖炉前,感受那暖融融的火焰包围着你。等香再薰个一两分钟后,竟有些错觉,不知道是不是空调开的太过了以致于身体都感受到了热量。 相反,心倒是静了下来,神也安定了许多。 ▲ 怡心斋特制手工香 闲夜肃清 这款香精选沉香,檀香,丁香,肉桂等纯手工制作而成。 香体本身的味道像是父亲的书房,里面充满了浓厚的“书香气”,闻起来像是家中摆放了许多木质家具一般。 初燃此香,却与闻香体时大不一样。因为竟然闻到了甜甜的味道,像是个温婉如玉的姑娘在你的身旁吐息,一时心情放松了许多,我想这款香应该比较适合夜晚点吧,谁不想安睡在温香软玉中呢? ▲ 怡心斋特制手工香 岭上白云 这款香精选檀香,崖柏,丁香等手工制作而成。 刚拿起香体闻的时候,竟一丝香味都没有闻到,还以为自己鼻子失灵了,又怀疑是不是放久了,以致于香味都散发了。 可一点燃,便被好闻的味道吸引住了,连连赞叹。真的如“岭上白云”这个名字一样,气味清朗甘甜,飘飘然似腾云驾雾,陶然忘机。 除了熏香外,我们也专门制作了香筒,特选用上好的木料制成。两侧开口,一边可做香筒,用于存放线香,另一侧则做了小小的设计,可以用于焚燃线香。 ▲ 怡心斋 香筒 肆 古人爱熏香,我们现代人也自然不能错过这一雅事。当疲惫的时候,点一根香,缓缓的烟气缥缈,也算是给自己放松一下心灵。 再然后,整理好心情,踏入新的旅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