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 让我们邂逅生活中美好的声音, 耳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 却不怎么重视保护耳朵, 一些习惯更是会损伤耳朵! 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关于耳朵的这些事吧! 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我们在游泳或洗头的时候,耳朵很容易进水,如果不把水排出,就有可能引起耳道感染。 当耳朵进水时,我们可以用棉棒轻轻贴着耳道壁旋转,会感到水从耳道里流出来,但棉棒注意不要太深入,否则损伤耳朵,影响听力;或者将头偏向进水的那一侧,耳朵向后上方拉,用另一只手轻拍或通过蹦跳,让水流出来。 耳气压伤和耳深水压伤 除了耳道感染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耳朵损伤,比如耳气压伤和耳深水压伤。 耳朵里有一层膜,叫做鼓膜。鼓膜外面就是外耳道,鼓膜里面则是咽鼓管,跟鼻子后部联通,因此鼓膜内外都有空气。 正常情况下,鼓膜两边的气压是相等的,在外界气压快速变化的时候,比如坐飞机快速上升或下降、跳伞、潜水时,外耳道与外界相通,也随之变化,但鼓膜内的气压无法在短时间内跟上快速变化的气压,就会导致耳朵内外气压不等,压迫鼓膜,甚至损伤鼓膜,也就是耳气压伤和耳深水压伤。一般会有耳塞、耳痛、耳鸣或者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掏耳朵 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可能导致耳朵受损的问题之外,掏耳朵这个很平常的习惯,其实对耳朵也有损伤。 掏耳朵是为了挖出我们耳朵里的“耳屎”,很多时候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不挖不行,但其实“耳屎”在医学上叫做耵聍,而且耵聍一点都不脏,反而有保护耳朵的作用。 耵聍是由耳朵分泌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所形成的,一方面,耵聍呈酸性,具有抵抗外部细菌、真菌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小虫子接近; 另一方面,耵聍还具有润滑保湿的作用,耵聍清洁过多反而会引起耳道干燥发痒。 正常的耳道可以自排自洁,产生的耵聍会自行排出,日常的吞咽、咀嚼等动作也有助于耵聍排出,所以掏耳朵真的没有必要,还有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耵聍分泌增多,甚至引发中耳炎等。 怎么保护耳朵? 首先是要避免掏耳朵等坏习惯,日常生活上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富含锌、铁、钙的食物,能够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防止听力衰退。 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即使戴也不要把音量开得太高。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对听力系统造成损害。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耳朵有问题,及时就医治疗,不要自行处理。 程龙,曾李萍. 游泳入耳进水及处理[J]. 游泳. 2010(04) 顾泽皓. 掏“耳屎”没那么简单[J]. 江苏卫生保健. 2017(02) 果培厚,春凤. 请勿经常掏孩子的耳朵[J]. 农村发展论丛. 2001(Z4) 鼾 题 漫 谈 有时是治愈 常常在帮助 总能去安慰 ——致每一位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