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扇》欠他一个道歉,与董其昌同为画中九友的杨文骢

 怡心斋YXZ 2020-03-13

杨文骢(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后多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江苏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等地知县。他在南明时期的弘光元年(1644),被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因与妻兄马士英的关系为世所诟病。后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30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与义士孙临同葬于枫香岭。

画中九友里的异军

作为政治人物,杨文骢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但是作为画家的杨文骢,在整个明代画史上都占有着一席之地。在当时著名的“画中九友”中,他与董其昌、王时敏名声相当。相对于董其昌等人,杨文骢在绘画史上的成就比较少。他只活到50岁便壮烈殉国,与董其昌这样活到80岁以上的画家不能比。

杨文骢虽是贵州人,然长期在南京生活,以至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是金陵画家。在晚明金陵画坛上他是一支异军,与同受董其昌指点的程正揆、龚半千等人一样,既学“元四家”文人绘画,也不废吸取北派山水之长。在师古人与师造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笔墨图式。与同受董其昌熏染的“四王”一系相比,是有着显著区别的。

书法独树一帜

明代文人画家,无一不是诗、书、画兼工的。而书法高下对画之成就有绝大之影响。故论杨文骢绘画之前应先论其书

杨文骢 雁荡八景册 南京博物院藏

杨文骢早期书法受董其昌的影响很大。如《雁荡八景册》的对开题诗,字字独立、虚和圆净,其成熟老道,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刚过而立之人的手笔。董其昌自认小楷最好,只在自家留玩的画作和古人名迹题跋中偶尔为之。杨文骢早年十分青睐这种董字,在山水画题款中经常用之,平时作书时,则很少写这种小楷。

明·杨文骢《为陈白庵作山水图》

上海博物馆藏

杨文骢的书法在40岁前后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一类是行书,结字修长,上下绵延不断,有种傲岸翘拔的韵味,与董其昌有着明显区别;另外一类是大草,笔法跳宕多变,牵带自然生动,与王铎等人风格接近。他题画很少用大草,以行书居多,通观他的书法既有董其昌遗风,又与时代风气同步。

明·杨文骢《行草自作诗二首》

兰竹不逊扬州八怪

杨文骢在写意花卉上的成就与其山水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藏书界泰斗黄裳先生评价杨文骢的兰竹不逊于“扬州八怪”。

明·杨文骢《幽兰竹石卷》

元之后的文人画家于山水画外多兼工兰竹,如文徵明、石涛、吴历等人皆是如此。杨文骢的山水受沈周、董其昌影响,而在写意兰竹上,虽然他在画的题款中说是学文同,但从传世画作来看,这方面他受元代赵孟頫影响很大。

元·赵孟頫 《兰石图》轴  44.6x33.5cm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的兰竹画与元人相比,更加灵活多变。杨文骢的兰竹具有掉臂独行、自我作古之特点。在书写性与内蕴的开拓上都有白己的风致。我们试看他水墨兰花手卷,将无数丛的兰花植于山石之间。或数丛或单株,无不笔飞墨舞,酣畅淋漓。其画格应在清代郑燮、罗聘之上。

明·杨文骢《山水兰石图册》

杨文骢的兰竹成就还表现在技法的全面精熟上。一般写兰竹者不是用水墨双钩法,就是用写意法点写。而他却能将水墨写意、水墨双钩、设色这三种技法合为一卷,在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与气韵的畅达高度和谐。画史上称他的画有一种士气,人莫能到

明·杨文骢《杂画册》

明·杨文骢 《兰竹图

破格提升 荡平群寇

杨文骢的仕途要从万历四十七年(1618)说起,他于那年初战春闱,直至崇祯七年仍屡试不第。已三十九岁的他当立未立,一种功名不就的迟暮之感油然而生。所以他在崇祯七年会试失利之后,便走上了谒选之路,不久便被选派往松江府华亭县任教谕(县学的教官)。

明·杨文骢《三清图》

杨文骢在这里尽心尽力教学,培育人才甚多。教谕期间,他又参加了崇祯十年的会试,这也是他毕生的最后一次会试,结果也依然败北。自此他彻底告别科举考试,生活除了教谕外就是书画创作。董其昌、陈继儒等前辈也对其揄扬,画名大噪。

明·杨文骢《石田墨意》

杨文骢的才能得到百姓的赞誉,在他担任华亭教谕刚满五年时便调任浙江处州府青田县令。从未入流的杂职官升为正七品,属破格升迁。之后又调任永嘉及江宁。江宁在当时是留都,又是名区重镇,故属升迁,这也是他才能的证明。

任职知县期间,杨文骢在水师方面的表现突出。友人史玄称其“荡平群寇”,陈子龙谓“翦其鲸鲵,大获”,他自己则云:“自笑冯唐添白发,请缨今始学终军。”此举厥功至伟,震动朝野。朝廷亦进用其能。

明·杨文骢《为周亮工作山水》

因妻兄被牵连 成《桃花扇》中小人

不过,《明史·杨文骢传》云:“御史詹兆恒劾其贪污,夺官候讯。”詹兆恒称杨文骢因有贪污行为,还说他耽于享受,挪用和亏欠公款。杨文骢也因此被革职。后弘光小朝廷成立,杨文骢被起用为兵部主事。而主管刑狱的詹兆恒对此事未再坚持立案,可见证据并不确凿

明·马士英《草书临十七帖》

弘光元年,杨文骢升任正五品郎中,次年迁正四品兵备副使,又擢右佥都御史,督理粮饷,赞理军务。一年之间,升迁如此频繁,其原因有三。首先是他本人的才能和业绩,其次因为内阁首辅马士英是杨文骢的内兄,他与杨文骢还是同乡,又因嗜书画,多有唱酬,互相关照是免不了的。此外杨文骢还亲自参与迎立了福王,并予资助。

明·杨文骢《山川出云》

杨文骢在有清一代为人所诟病也多是因为他与马士英的关系。马士英虽名列复社,而终身属阉党,与东林、复社势不两立。而杨文骢却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不遗余力地保护东林、复社友人。莫友芝《龙友杨公有后代》云:

大铖罗织善类必致死者,龙友必委曲调护,保全盖数十计。复社名流侯方域因遭到马士英迫害时,杨文骢曾连夜赶往报信。侯氏在《癸未冬日去金陵与阮光禄书》中云:“昨夜方寝,而杨令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侯能幸免于难,杨文骢功不可没,他始终都在贯彻自己的正义之道。

杨文骢身后还被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写进了《桃花扇》。在戏曲中,他将李香君溅在扇面上的血,随笔勾画成桃花,贯穿了全剧。《桃花扇》对他刻画塑造,略带成见,需知史实与文学作品并不能划等号。虽说作品中他的形象有些“小人”,但随笔便能将血勾画成桃花也说明了他在绘画领域的造诣哪怕作为“小人”都是被认可的。

爱国志士 宁死不降

杨文骢既是才华横溢的个性画家,也是一个破格提升的好官,更是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志士。虽然对于他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当满清入侵,国难当头时他仍坚持抵抗,最后兵败被擒也宁死不屈,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抗清烈士。

清顺治3年(1646)杨文骢率军在浙江衢州抵抗清兵,负重伤后退至浦城,为清兵追及,被俘。清帅劝降,俱不屈而遭杀害,一家同死者三十六人

杨文骢有兰花诗曰:“怒生老石底,有时若骂风。咄咄随清吹,有时若书空。朱颜卖桃李,而我固守穷。人各有情性,夫岂无迎逢!” 兰为花中君子,气清韵雅而不入俗流。以之拟人,体性察情,暗表心迹,其诗其性,都堪为后世之范。

他是文徵明最欣赏的学生、吴门艺坛的接班人

性情书家,竟是反清奇侠,挑剔病家人品的名医

布衣、隐士一定无名?他与董其昌终身知己,竟越隐越有名.....

微博:上海怡心斋

以心斋接物,怡心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