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是龙:人生各有嗜好,皆痴也。

 怡心斋YXZ 2020-03-13

他是董其昌的大师兄,才情与功力均不逊于董其昌,却因未能跻身仕途而被明代书画史忽视,又因传世作品极少而被后人逐渐遗忘。

莫是龙石刻

莫是龙(1537~1587年),字云卿,改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明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人,家住东明桥堍,别宅在西门外莫家弄。他是浙江布政使莫如忠长子,8岁读书,10岁能文,有“神童”之称。工诗画,善草书,喜散曲,精鉴赏,不喜科举业而以贡生终。意气豪迈,不拘小节,一时名流,无敢抗席。曾被召至金陵校书,与当时文苑名流结诗社并作画。

董其昌早年拜师莫是龙之父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读。董其昌观莫是龙作画后“咄咄称赏”(《画禅室随笔》卷二题莫秋水画),他评价师傅师莫如忠“似正反奇,超俗即雅”、“人地高华,知希自贵,晋人以外一步不窥”。而对大师兄莫是龙的评价同样很高,“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如五陵豪侠,宝剑金丸,意气自喜”、“游道既广,鉴赏之家无不遍历”。由此可见,莫是龙父子在书画方面对董其昌的影响不容置疑。

莫是龙对绘画的重要贡献是和董其昌先后提出了“南北宗”理论,以唐代禅宗分南北为喻,建构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鉴赏的标杆。

关于“南北宗论”,一般著述视其出于董其昌《画旨》之中:“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其实莫是龙早在《画说》中共列举了16条关于“南北宗”的论述,有“禅家有南北二宗,于唐时分,画家亦有南北二宗,亦于唐时分”等观点。

莫是龙与董其昌身为挚友,于吟诗附唱间畅谈南北分宗之说也不足为奇。“南北宗论”应该正是在二人长期的艺术思想交流过程中形成完善的。

莫是龙《山居杂赋》

书法方面莫是龙则以钟、王及米芾为师。他书法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书及大草。董其昌曾精炼地概括出其草书特色:“廷韩则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多家,匠心独运。廷韩如五陵豪侠,宝剑金丸,意气自善。”

莫是龙的草书极富才情,一路写去,酣畅淋漓。仿佛全不用心,而纵横跌宕,新奇叠出。欣赏他的书法,犹如入深涧丛林,时有高峰坠石之惊,忽得鸾飞燕舞之喜,放纵快利之豪,轻云鹄飞之逸一一扑面而来。

《山居杂赋卷》就是一件恣肆、颠狂的佳作。此作将书法应该有的风骨、精气、神韵毕集于一身,是莫是龙最为精彩的杰作。

▲「山居杂赋

▲「人栖迟」

▲「五湖长恍」

▲「坐琴堂」

▲「关门蔼」

▲「真气险」

▲「樵苏」

▲「还人语」

▲「应空谷」

▲「唫眺兴」

▲「赏有余」

▲「不极回」

▲「巗壑美」

▲「翠微何」

▲「入苍松」

▲「风疎」

▲「芙蕖」

▲「群籁落」

▲「巖际」

▲「坐令清」

▲「翠微何」修竹

▲「缘空清」

▲「渠空岂」

▲「清风林」

▲「安知(足)隔」

▲「尘鞅」

▲「花界息」

▲「林慈云一片色」

▲「大地万重阴」

▲「雨满池生礀华坐余深竹冷」

▲「清浅弄平沙 莫云卿为」

▲「大草」

莫是龙是性情中人,性格豪爽俊迈,一如其书。他毫不掩饰好恶情感的外露,傲视世俗的各种陈规陋习,率然坦露自己的心胸,这或许是艺术创作最需要的素质。仕途的不幸反而成了莫是龙艺术上的大幸。他48岁那年与文友夜集小雅堂,写道:

“人生各有嗜好,皆痴也。而乐此不为疲。虽我嗤俗子,而俗子得,复嗤我后也。书之以俟达观者定焉。”

正是对书画的这份“痴”,这份执著,才使他到达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可惜的是,莫是龙正是在这个颠峰状态倏然而逝,年仅五十一岁。“疾革时,尚与友人对奕,已较胜负,收其子,倏然而逝。”

相关链接:他枕腕写字,却成为一代书法大师,还让康有为、于右任、张大千都买帐

相关链接:弘一法师:学书法须从篆书入手

相关链接:汲取古法,用心制笔|怡心斋限量特制毛笔

以心斋接物,怡心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