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sys_wutao 2020-03-13

很多刚接触日本史的读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经常会被文章里出现的各种专有名词搞得一头雾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稍微介绍一下,关于我们在阅读日本史相关读物时经常会遇上的一些专有名词吧。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1、大名

很多人通常都会直接把大名理解成诸侯,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直接称呼其为诸侯,而是要称为“大名”呢?实际上,大名与诸侯的意思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在介绍“大名”这个词的由来以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名田”和“名主”。

在日本平安时代,“公地公民制”开始解体,此时出现了许多私人拥有的土地。举个例子,假设北京是某个人的领地,那他为了宣示对北京的所有权,就有可能自称北京太郎。那么,北京就是北京太郎的名田,北京太郎就是北京的名主。再假设,北京太郎除了北京外还有天津,石家庄这些领地,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大名主,简称大名。反过来也是,假设北京太郎某一天被削藩了,只剩下北新桥这一小块领地了,那么他就变成了一个小名主,简称小名。

2、幕府

日本的幕府是由武士建立起的武家政权,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所有的武家政权都是幕府,比如平家的政权就被称为“总官政权”,织田信长的政权被称为“安土政权”,羽柴秀吉的政权则被称为“武家关白”。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羽柴秀吉


实际上,幕府只是武士们为自己建立起的政权所争取的一个正当名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武家政权不被称为“幕府”的原因。武士们的最高领袖被称为“武家栋梁”,而只有出任“征夷大将军”的“武家栋梁”所建立政权才被称为“幕府”。如今被称为“幕府”分别有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府以及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

由于这三个幕府恰好都是由源氏出身或自称源氏出身的武士建立的,所以后来形成了“只有源氏才能出任幕府将军”的谣言,这当然是错误的,实际上日本对征夷大将军的任官并没有出身要求。

我知道很多人会和我说羽柴秀吉想出任幕府将军找足利义昭认干爹最后被拒绝只能出任关白这个例子,但是这个故事其实是江户时代为了抹黑秀吉编造出来的。实际上在《多闻院日记》中有明确记载朝廷曾经想让秀吉出任将军但是被秀吉拒绝了。

PS:关白的任官难度比将军要高,因为历史上很多阿猫阿狗都当过征夷大将军,但是除了秀吉和秀次以外,关白只有藤原氏的“五摄家”出身的人才能出任。

3、守与守护

除去北海道、冲绳以外,日本曾将自己的国土划分成几十个被称为“国”的行政单位,也就是令制国。令制国的数量一直都在变化,到了我们熟知的日本战国时代时,已经固定为六十六个令制国了,直到明治时代再次出现变动为止。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日本朝廷在各个“国”设置了行政官员,也就是国司,国司里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守”。等到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以后,幕府又在各地任命了主管军事与警察的“守护”,“守护”与朝廷任命的“守”不同,相当于是幕府任命的官员,二者主管的内容也不一样。

而在第二个幕府室町幕府建立后,“守护”的权限开始扩大,原本由国司掌管的土地也被守护吞并,守护成为令制国实质上的掌控者,也被称为守护大名。大部分地区的国司名存实亡,国司也变成了一种荣誉头衔,在战国时代甚至有许多人自称国司,比如织田信长的“上总介”就是僭越自称的,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4、管领

管领是室町幕府里除幕府将军以外的最高职役,负责协助幕府将军处理政务。在室町幕府建立初期,管领被称为“执事”,由高氏与仁木氏出身的武士出任。后来“执事”被改称为“管领”,出任管领的家族也仅限于斯波氏、细川氏、畠山氏这三家,因此他们也被称为“三管领”。

5、关东公方与关东管领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室町幕府建立初期,日本仍然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代,为了巩固在关东的地盘,室町幕府便在关东设立了“关东管领”,主管关东的事务,初代关东管领便是二代将军足利义诠,待足利义诠上洛成为将军继承人后,关东管领便由足利义诠的弟弟足利基氏及其后裔世袭。

不过,为了限制关东管领的权力,幕府在关东还设立了“关东执事”一职作为关东管领的副手。等到足利基氏的孙子足利满兼出任关东管领时,对幕府有了不臣之心。恰好时任幕府将军的足利义满开始自称“公方”,于是足利满兼便也僭越将“关东管领”改为“关东公方”,“关东执事”便也自称为“关东管领”。

6、一向一揆

“一揆”本来的意思是一心同体,在日本中世纪逐渐演变为代指缔结了盟约、契约的团体,“一向”指的是佛教“净土真宗”的别称“一向宗”。所谓“一向一揆”,指的就是以一向宗信徒为主的“一揆”。一向一揆的组成非常复杂,里面包括了武士、农民、工商业者等等,经常与例如守护等大领主对抗。长享二年(1488年)时,一向一揆甚至杀死了加贺国的守护,随后统治加贺国长达九十余年。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7、贯高制与石高制

贯高制是室町时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土地制度,以缴纳的税额数量为依据表示土地的面积。打个比方,假设大名规定每一亩地要缴纳一贯钱作为赋税,而某位武士的封地为“两百贯”,那么这就表示他的领地有两百亩。相对的,石高制就是以土地的产出量为依据表示土地的面积的。

在中世与近世的日本,贯高制和石高制不仅仅可以用来表示土地面积的多寡,大名们还会以此作为依据,规定麾下的武士们需要承担的“军役”数量,也就是在打仗时派出多少人,带多少武器防具等等。

8、日本人名字的组成

很多人在刚接触日本战国史的时候都会被日本人那乱七八糟又改来改去的名字搞得一头雾水。比如我刚接触日本战国史时,为了熟悉人物名字就去玩了《信长的野望》这个游戏,当时呢我招降了一个叫长尾景虎的家伙,我一看这个人我不认识,就觉得是个小角色。结果没多久就弹出来一个剧情,说长尾景虎改名为上杉谦信了。

五分钟教你快速入门日本战国史的专有名词

上杉谦信(长尾景虎)


那么,当时日本人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呢?

例如江户幕府的初代将军德川家康,他改德川氏时 的全名为“藤原朝臣德川三河守家康”,关于“藤原家康”这段黑历史我们有机会再聊,这里就不赘述了。家康全名里的“藤原”指的是出身的氏族“藤原氏”;“朝臣”即是“姓”,表示地位,也就是天皇的臣子;“德川”是苗字,指的是家族,说明家康的祖先是德川乡的“名主”;三河守是“通称”,通称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字”,一般会取一个“假名”或者直接用自己的官职;“家康”就比较简单了,就是和“假名”相对应的“实名”。

举个例子,假设诸葛亮是日本人的话,他的全名就可能是“葛朝臣诸葛孔明亮”,或者“葛朝臣诸葛丞相亮”。这么一说是不是会更好理解一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