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彭先泽

 坎谈黑茶 2020-03-13

寻找彭先泽

洪漠如

位于白沙溪茶厂的彭先泽雕像

    第一次见到彭先泽这个名字,记得是在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在通往老厂区的一个必经之路上,塑着一个上世纪中叶模样的知识分子雕像,雕像下是湖南茶界泰斗施兆鹏施老的题词:中国黑茶理论之父。     后来知道,他之所以叫理论之父,是因为他撰写了很多有关黑茶的理论著作。在安化黑茶的经营圈和学术圈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不过我当时就有存疑,因为在白沙溪茶厂的茶文化博物馆里还展示着彭先泽的另外一个身份——白沙溪茶厂的第一任厂长。     有理论著述,还创办了一个茶厂并且到现在都还在经验,这个人不简单!

白沙溪茶厂老厂房区域

    一提到“理论之父”这个头衔,很容易让人本能的联想到这可能是一个学院派。评价一个人是学院派,一方面是肯定这个人在理论建设或者是教育教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但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的表达,这个人可能在实践上还稍有欠缺。创办了这么大一个茶厂,而且从1939年到现在都还在经营。即便是茶厂的经营是几经波折,但是基础设施,产业观念和产品观念都是由他建立起来的。     再后来,我又发现,白沙溪茶厂在对外做产品宣传的时候,时常会说起“1939年,彭先泽回到湖南安化,研制出了第一片黑砖茶,结束了安化黑茶在泾阳筑砖的历史。”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仅理论水平高,实业经验丰富,茶叶加工水平也不错。

资江边的厂区观光带

    看来,中国黑茶理论之父的头衔是低估了他。起初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谁下的,不过结合我自身对彭先泽的理解,在去年出版的那本新书《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中叙述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他完全称得上是黑茶的一位集大成者。我在书中写到: 他抵达安化,像吴觉农一般致力于改造黑茶实业;像陈椽一样用心总结黑茶理论;像庄晚芳一样热衷于黑茶教学;像冯绍裘一样躬耕于黑茶产品研发。唯一的遗憾是他过早去世,导致安化黑茶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欠缺一位有足够分量的领衔人物。安化黑茶用近半个世纪的沉默,在为这个后乡汉子的离开默哀! 写这段话的时候,其实是在纾解我们早年间在市场上推广安化黑茶的很多郁结。总觉得安化黑茶的文化历史上缺失了一个泰斗级的人物来领衔。在茶桌上,听安徽人讲陈椽,听杭州人讲庄晚芳,听云南人讲冯绍裘,听福建人讲张天福··· ···我们那一时之间不知道可以讲谁。

哪怕不看什么文献,走进老厂区,你就能感受到那种底蕴

    当然,后面安化黑茶产业可以讲的人也慢慢地多起来了,不过在年份上和他们还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总觉得那个时代,安化留下了一个历史空白。     当我发现彭先泽这个人物十分重要的时候,我开始深挖有关这个人物的细节,购买了他的所有著作,不一定全部是与茶有关。他执教浙江大学的时候,还编著了一部农学教科书《稻作学》。湖南学界对于“经世致用”体现得最为充分的就是在教学上。中国人的身份等级观念很强,第一个给农民上课的教学点就出现在湖南。安化茶叶试验场以前有资料说,中国第一所茶叶教育学校是1917年湖南省主席谭延闿在岳麓山下面成立的湖南省茶叶讲习所。但事实上,1915年5月,湖南巡抚按使就已经主持成立了茶叶讲习所,地址就是在岳麓山下。

重视实践培训,是湖南茶产业的优良传统

    我们现在来看,成立讲习所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产业工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江浙一带的很多手工业工坊在产业化规模的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依然是依靠传统的学徒制。晋商主导的安化黑茶产业,其产业从业者的培养也是学徒制。在这个视角来看,讲习所的先进性就很突出了。     彭先泽抵达安化,在筹办茶厂,研发产品之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产业工人。其制度依然是讲习所的形式。1939年的安化,茶路阻断,晋商濒临破产。彭先泽能够快速筹办起茶厂,并且快速生产,将其顺利运抵销区,这本质上体现的是他的综合能力。一个精通产业链,并且将其做了现代化改良,然后搭建起一个跨越辽阔空间,连接产销的物流系统。

    彭先泽的现代化改良中,以讲习所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人才改良,以现代经济工具通过贷款和股权融资的形式组织超大规模的茶厂,最后再以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推进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彭先泽最辉煌的一页是在1939年到1950年之间的这11年。在白沙溪茶厂的历任厂长简历中,彭先泽的任期是从1939年8月到1950年12月。白沙溪第二任厂长是1952年3月走马上任的,1951年的安化,发生了什么?这个空白一直吸引着我。     为此,我刻意造访了安化县档案馆,档案管理还保留着彭先泽在解放前的一些原始资料,1951年,关于彭先泽的资料,依然是一片空白。公开的资料中显示,他在1951年2月逝世,年仅49岁。

1951年,打击“反革命”时期的照片

    有关当年的档案,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改革开放后,有对他进行冤假错案的平反,他还有后人在,但是已经永远的迁离了安化这个伤心的地方。他的父亲彭国钧先生,也是民国时期安化的著名知识分子,为湖南的解放也做出的重要贡献。1952年资江落水身亡,终年76岁。改革开放后,也对其案件进行了平反,并且恢复了荣誉。     历史有太多令人叹息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无法参与其中去修正错误,去改变结局。我们只能记住他们的事迹,理解他们的精神。很多年以后,白沙溪茶厂在他们身亡之后埋骨的山包上开辟了茶园。在资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开辟茶园,阻碍重重,但他们还是跨越了层层阻碍将茶园开辟了出来。因为他们想用这种方式去纪念这对父子,彭国钧和彭先泽。他们把茶园的名字叫做钧泽源,更深的用意,就是要提醒后人,记住这两个人,记住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2012年清明节白沙溪茶厂总经理刘新安先生带团队祭祀彭氏父子

与茶厂隔江相望的茶园

    这两天,我去过两次钧泽源,他们父子两埋骨的那个小山包长满了荒草。当年钧泽源开园之际,白沙溪茶厂的总经理刘新安先生带领白沙溪团队祭祀过他们。当年参与过祭祀的年轻人都还记得,每年去茶山,都会到那里驻足。    这几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文化复兴,产品传承。也许,这繁荣的面貌,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吧!(资料来源:光阴夜归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