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的奥妙:神奇的“艾”

 nmcd350 2020-03-14

........诗经中有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说的正是发生在我的故乡河南的故事。

........恋爱中的男女如此思念,期盼时时刻刻在一起,男子去了洧水南岸采摘艾草,用以辟邪,女子做歌抒情,便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成语流传了。

........男子采的艾是什么?有什么妙用?即就先从这个字开始了。

文字的奥妙:神奇的“艾”

........艾,由“艹”草字头和“乂(yì)”字组成。乂,像剪除杂草的剪刀形,在《尔雅》中解释为治也,就是治理、安定的意思。艾,按组字的本意,就是收割艾草或灸疗。《本草注》:艾,医家用灸百病。所以,艾草具有治疾、杀疫鬼、灸百病之功。

........艾还有一个称呼叫“冰台”。晋《博物志》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故曰冰台。”古人把冰块切削成鼓圆形,举向阳光,用艾绒作为点火的原料来生火,这就成了比钻木取火高明许多的装置,后世逐渐沿袭转借,就把艾称作冰台了。

文字的奥妙:神奇的“艾”

........关于用艾治疗疾病的记载中,《孟子》中有句:“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就被广泛使用于治疗疾病了。

........这两段话至少包含了几个层面的用艾疗治的原则:

........其一,艾的用法以灸为主。孔子无病而自灸,说明以艾草或者艾绒灸疗已经做为常规的保健手段了。

........艾草做为植物被人类利用,大概率是从做为食物开始的,至今广东的梅州地区客家菜系和潮汕地区的潮汕菜系,仍然在用艾叶作为食材且大受欢迎。

........当艾草成了药材,而且用于日常保健,说明孔子时代艾灸就已经非常普及了。

文字的奥妙:神奇的“艾”

........其二,孟子说的七年之病与三年之艾,说明当时艾草作为中药材,其药性、用法、疗效,都已经有了相当精深的了解和总结。

........性味归宗,病症药类,用法用量,辩证论治,本就是中医疗法的精髓,可见春秋之时这些原则就已经确立了。

........其三,艾之功用,预防为先。

........在春秋战国时代,邪祟和瘟疫也是人类时常碰到的。古代没有什么细菌病毒的说法,瘴疬之气和战争、自然灾害引起的疫病流行,常常造成人口和大量损失。用艾草悬挂或者燃薰,既辟邪祟又辟时疫,也是当时的通用举措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