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5.《只是为了好玩》 来自东方极致 00:00 29:27 林纳斯·托瓦兹,著名黑客,Linux 之父,开源理念的发起者之一,曾被微软视为头号劲敌,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曾花两周时间写出著名的 GIT 版本控制器,这个版本控制器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的版本控制器之一。现在林纳斯任职于非营利性组织——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全职开发 Linux 系统。记者大卫·戴蒙,曾为《纽约时报》、《美国周末》等许多刊物供稿。这本书于1999年开始筹划,2001年出版,由林纳斯本人口述,记者大卫·戴蒙整理而成,同时书中掺杂了小部分大卫对林纳斯的描述等。出版这本书时林纳斯只有32岁,所以这本书只能算是林纳斯·托瓦兹的半个自传。林纳斯21岁开发出 Linux 系统,同时致力于开源理念的传播,Linux 系统和开源理念所造成的强大影响令林纳斯名声大躁。面对名气和财富,林纳斯却表现得非常理智。推动这一切的根本因素,都是林纳斯的生活哲学:一切为了好玩。Linux 系统是一款操作系统,不同于大众消费领域的 Windows 系统和苹果系统,Linux 系统主要是应用于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领域。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的网页和 APP,其实都是基于 Linux 系统运行的,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经常会使用的淘宝和微信。Linux 系统的开发模式是开源,而这也正是它的核心特色。开源代表该系统的源代码能被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所以 Linux 系统和其他商业软件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拥有更多的自由性。Linux 系统的诞生主要源于林纳斯个人,而 Linux 系统的成长则更多得益于所采用的开源模式。林纳斯12岁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编程,并从此狂热地爱上了编程。因为这份热爱,林纳斯自学了大量的编程知识,并不断地将学到的新知识进行练习。这些学习和练习为 Linux 系统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弹药。而在开发过程中,林纳斯也不免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身上永不言弃的精神,让 Linux 系统最终诞生。在 Linux 系统诞生之后,它所采用的开源模式,令全世界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都能参与进来。在世界各地优秀程序员的帮助下,Linux 系统不断走向完善,最终大获成功。在 Linux 系统获得广泛认可之后,林纳斯收获了名气,却并没有收获大量的财富。究其原因,是因为林纳斯希望 Linux 系统保持自由,不被商业因素所左右,所以他拒绝了很多公司抛来的巨额财富。但林纳斯并不是不爱财,他在书里公开声称他很喜欢名利带来的好处,他希望自己有很多钱。这样看起来矛盾的名利观,其实并不矛盾,隐藏在其背后逻辑就是林纳斯的生活哲学:追求愉悦、快乐至上。林纳斯是技术的狂热分子,所以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对财富的渴望。让 Linux 系统追求最佳技术的方式,在林纳斯看来,就是保持自由的开源模式。这就是他为何拒绝那些巨额财富的原因。另一方面,财富能给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和乐趣,在不影响追求最佳技术的前提下,对于林纳斯这种快乐至上的人来说,他当然是爱财的。林纳斯这种追求愉悦的生活哲学不仅反映在他的名利观里,更渗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追求愉悦是林纳斯的行动方针,甚至连 Linux 系统,也是因为他对愉悦的追求而诞生的。开源是开放源代码的简称,代表该源代码能被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同时这些被修改过的代码,也必须让其他人可以自由获得。拿 Linux 系统来说,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获取 Linux 系统的源代码,并且能够自由地使用和修改它的源代码。同时修改过的版本,也必须让其他人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相比于商业模式,开源模式更像是一个集市。集市是自由的,你摆一个摊子,我摆一个摊子,逐渐一个集市就出现了。开源就和集市很像,是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而自由软件运动又是继承早期的黑客文化而产生的。在最初的时候,软件是自由且不收费的,当时商业公司主要是销售硬件卖钱,软件则作为硬件的附属品免费赠送。当时的软件不掺杂商业利益,大家出于兴趣等原因编写程序并且分享给别人。这就是早期的黑客文化。打破黑客文化的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比尔·盖茨,他率先开始售卖软件,并且关闭软件的源代码。在他的影响下,软件便由最初的免费且自由模式发展成了现在的收费模式。而对此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老牌黑客理查德·斯托曼,他发起了以源代码必须可以被自由获得为核心点的自由软件运动。但由于他提出的 Copyleft 概念有着很强烈的反商业感,自由软件运动下的 GPL 许可证又强制性要求修改后的软件,其被修改的那部分源代码也必须对外开放,这种对商业文化的不友好,令自由软件运动受到商业公司的排挤。当时Linux系统也是采用 GPL 许可证,所以也被称为自由软件。但是因为大家对自由“free”这个单词的总是产生歧义,认为那是免费的意思,于是林纳斯等人便提出了开放源代码这个概念,Linux 系统也就成了开源软件。源软件的条件比自由软件更宽松,对商业文化也更包容,于是伴随着 Linux 系统的成功,开源理念也就逐步被世界各地所接受。林纳斯支持开源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开源能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第二是开源是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一个行业要想发展得好,其整个行业的市场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拿 PC 机市场举例,在最初 PC 机市场并不火热,直到 IBM 公开了 PC 机技术,才点燃了整个 PC 机市场。这就和开源一样,只有通过共享,让整个市场活跃起来,才会有更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个行业才会发展得更好。这就是称开源能促进软件行业发展得原因。另一方面根据开源的定义,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开源项目中来,这代表参与开源项目的人数可以达到数万人甚至更多,这也就代表它将拥有极高的效率。同时开源能让项目保持自由和活力,不受商业因素影响,不会被各种盈利目标所限制。所以开源项目是既不设限,又拥有极高的效率的,可想而知这个项目会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这也就是将开源称之为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的原因。开源运动不仅是技术改革,更是一场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它不仅影响了软件行业,更渗透到制造业、教育业等多个领域。首先是软件行业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开源软件,而且有很多大型商业公司将自己的软件认证成为开源软件。其次是教育业,受到开源理念的影响,公开课应运而生。就连特斯拉的创始人也受开源理念的影响,公开了自家专利技术。开源不止影响了各个行业,还得到了多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时至今日,开源早已超出了最初的预想范围,其巨大的影响力正在渗透到各个方面。1. 喜欢财富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切勿舍本逐末,把赚钱当成了目的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2. 不妨一边做好手头的事情,一边多尝试不同的事物,给自己的生活多一点可能性,或许在玩着玩着的过程中,你就找到了你的终生事业。3. 林纳斯之所以能成为林纳斯,兴趣和努力缺一不可。4. 和商业公司沾上关系,一个项目就很难自由发展,而在开源的模式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不设限的,这个项目有多大的生命力,就能爆发出多大的精彩。当一个项目既不设限,又拥有极高的效率,可想而知这个项目会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这也就是将开源称之为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的原因。《只是为了好玩》读后感(一):翻译上的小瑕疵(至少我这么认为) 首先,Linus Torvalds这个名字在全世界(计算机技术圈的,也不排除非技术圈的人对他有所了解)家喻户晓。我觉得就没有必要翻译成中文了。毕竟对于英文名字的翻译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译法,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可能都会有各自的译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codebase翻译成代码基。我怀疑这是不是非计算机行业的人翻译的一种通用译法。此前看过一本书,叫作《开源的成功之路》,其中也是如此翻译。可以把codebase译作代码库,代码基真的是让人困惑。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样的称谓,但计算机行业内外的人都能够很轻松搞明白什么是“代码库”。不翻译也是一种选择,个人觉得这样更好。 对于这种带有点专业色彩的图书,适当的保留那些大家所熟知的,且常用的英文专有名词是更好的选择。再者借着阅读的过程学习点英文单词也是件好事。 大神的成长经历包含代码上的和他本身品质的变化.在代码上很厉害,学习编程之初进行了大量大量的编程练习.他熟读那时笨重的老式计算机的使用手册,把上面的示例程序一个一个敲一遍!他模仿开发游戏,还自己优化或者是添加功能.他高中时就精通数学物理,然而林纳斯却没怎么花时间在学习上;他试着去理解和探索计算机的本质:使用汇编和机器码编程!了解程序运行的本质......大部分时间把自己关在卧室探索计算机!为什么他这么着迷?just for fun!! 大神都有自己的人生观而且都和哲学相关!!林纳斯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在促进人和人类社会进步?他的理解是:生存,社会秩序,娱乐!顺序一定不能乱!他在书里阐释地很详细,这里不赘述了. Linus的这本自传,读完已经有好几个月,一直想写点东西,但始终苦于工作繁忙,无暇思考该从何写起。技术上自然不用废话,Linux的存在对于业界的贡献天下皆知,写什么都是画蛇添足。仔细回想读这本书的过程,我始终在意的是作者的思想,他对于技术生活的想法,我想用“淡泊”来说他的一生其实并不准确,尽管他的合作者很想往这个方向来引导读者。因为“淡泊”基本上说明一个人眼里有名利,金钱这些东西,只不过处理得很超然而已。而书名中的“好玩”则完全无关乎这些的。名利之类的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好玩的东西罢了,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不好玩而被丢到九霄云外。这让我想起了最初接触计算机的那些岁月,与自己的初心。 那大约是在1998年前后,由于家中没有电脑,因而格外留恋母亲的办公室,那台机器当时可谓是名震天下,若有人说自己有一台586,众人皆仰望,不亚于那猢狲有了定海神针,可上天入地。所以,当如此神器在眼前时,自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往往几个DOS命令下来,大汗一身,几近虚脱,今日想来,可笑之极,然而与计算机的这个缘分也确始于此。 后来,学校周围冒出了一系列神秘小屋,校方讳莫如深,三申五令禁止入内。反而激起了我好奇心。原来此屋名曰“网吧”,内有千军万马,任凭君驱使,如此还了得,何等清规戒律皆当鸟语,每周末必呼兄唤弟,杀他个天昏地暗,而后还排了座次,所幸自制力尚可,未曾影响学业,在下《红警》之威故能盛极一时。母亲最初是装聋作哑,但时间一长,终究还是对我的腐败生活忍无可忍。于是在99年末,家中置了一奔腾2机,内存64mb ,当时简直是如得豪宅,再也不去那小屋厮混,开始自顾搞鼓win98 ,vb 等不知所云之物,至此顽童算是归正了。 即使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依然有不少人对计算机抱有或多或少的恐惧之心,仿佛小有不慎便会得灭顶之灾,险字当头令人寸步难行,其实转念一想,何不以冒险为乐?凡是高手,其实无他,因兴趣而起,寓学于乐,最后了熟于心罢了,一句话,玩出来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写文作诗,你写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记录,并与人分享,表达准确之余,求一些行文优美,让读者阅之,身心舒畅,荡气回肠罢了,你要是本末倒置,为几个词变得“三年得二句,捻断数根须”,有几根胡子尚且不说,笔下也怕是空有华丽,而毫无灵魂可言了吧?确实得不偿失,计算机也是同理,你要每件事都务求全解,不然止步不前,患得患失,自然寸步难行,如履薄冰。 记得当年面对win98 系统,一天死机三四回,三个月重装数十回,如家常便饭,母亲看了心惊肉跳,恨不得立刻去买防爆服给全家全副武装,我对这不屑一顾,什么注册表,动态链接库,系统服务,几乎一概全然不知,基本上就是怎么坏怎么搞,往往上机糊里糊涂,焦头烂额,吃饭睡觉的时候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悟出半点端倪,哈哈大笑,吓得旁人魂飞魄散,这才知道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深意所在,不为别的,只因为“好玩”。编程也是一样,编程无非就是语言和算法罢了,学会基本单词,语法之后,模仿学句即可,正如汉语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少成多,不断顿悟,为我所用。久而久之,自然随心所欲,行文如流水,一气呵成,自成风格罢了,什么招式,格式,最后都是无招胜有招,不是不讲规矩,而是任何想法,写法都很自然地落在规矩之内。 王国维说过:“出乎其外,别有高致,进乎其内,固有生气”,读书学习求一乐,潇洒应对,亦可穿越于世间,求得一席之地以安身立业。 《只是为了好玩》读后感(四):生存 社交 获得乐趣 《只是为了好玩》读后感(五):Linux不是一夜炼成的 最初知道Linus,也是从接触linux系统开始的,没有特别搜过关于他的资料,因此对他最初的印象比较模糊,仅停留在“芬兰牛人”四个字,由此也进一步增加了对芬兰这个国家的好感。偶然看到这本书,已经没有编程好多年了,但对Linus如何独自开发出linux依然很感兴趣,因此本书填补了我一个已经几乎忘却了的好奇漏洞。Linus出生在1969年末,常为自己的大鼻子苦恼,很宅,不善交际,不爱为衣着费心思,是个典型的黑客(原义的黑客),更时髦点儿说是个极客。他从小受外祖父的影响,开始接触早期的计算机,之后一直保持着对编程的爱好,是个硬件发烧友,并且独立编写游戏和驱动等程序,在学习了Minix系统之后,于1991年22岁时过了四五个月昏天黑地的日子开发出Linux 0.01,他是那个时代的程序员的偶像。Linus的成长时期,恰逢微型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比盖茨、乔布斯小14岁,但却以一己之力创造出一个类UNIX系统,当然他是在Tanenbaum、Stallman等人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前者对linux极力反对,并引发了两人关于操作系统微内核和宏内核理念的争论,后者对linux大力支持,其开源软件思想影响了Linus,linux之所以成功当然是因为它是开源的。Linus所受教育是北欧的,其早期接触的计算机很多也是欧洲产的,因此可以说他是欧洲为数不多的计算机天才之一。Linus大学毕业后留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任教,在即将硕士毕业时收到美国全美达公司的邀请才移民到美国工作,他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比较小,另外他应该也受到了信奉共产主义的父亲的影响,因此Linus能够不受各种诱惑始终坚持开源,才使得他依然是掌控linux内核更新的不二人选。在中国,比Linus大5岁的求伯君于1988年24岁时独自开发出WPS,巧合的是,两个人创立传奇的工具都是386电脑,个人以为,是时代潮流造就了Linus和求伯君这样的独立软件英雄,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很久前看了《Linux之父林纳斯自传-只是为了好玩》,趁有空写下些东西。Linux几乎作为最伟大的开源项目,我觉得跟机器打交道的人都应该了解下它是怎么诞生的。就是那个很在意自己长了个大鼻子的人,1969年出生,从小受外公影响并从十一岁就开始捣鼓计算机,而且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BASIC程序。他外公是个大学统计学教授,所以我觉得家庭环境有时对一个人的启蒙影响是相当大的,甚至是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而成就伟大就需要这种环境外加自己的一点点天赋和日复一日不断地练习钻研,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21岁时在自己大学时期就发布了linux的第一个版本,毕业后在赫尔辛基大学助教,后来离开芬兰到美国工作。一直倡导真正开源思想,以至于linux后来疯狂发展并渗透进很多行业,包括各种机器,太空中飘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从而成就伟大。一生伟大之作是Linux和Git,几乎所有程序员在用。林纳斯一直都是一个把钱看得很轻的人,不然不可能能有linux如今的伟大,如果他稍微有拿linux赚钱的心思那估计社区对他和linux的信任将大大降低而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至于乔布斯和其他人的金钱诱惑他都没有丝毫动心,并且不屑地怼了他们。其实从描述中他有很长一段时间还过得挺落魄的,买电脑的钱都得攒上很久,后来还是赊账买的,最后还是别人捐款帮他偿还。作为linux之父,他尽量将自己与商业操作系统撇清关系,即便如此,他从芬兰的大学到全美达工作时还是很多受到很多怀疑,因为他离开了中立的学术氛围而进入市侩的商业环境,后面会不会因为金钱而放弃开源理念?不过最后林纳斯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会丢下linux。当然对于林纳斯这类人物,只要肯找个理由稍微对金钱妥协,就能轻松入账千万美刀,比如红帽提供给他的期权他毅然都拒绝掉了,伦敦一家linux公司要给他一千万美刀挂名董事会他也没眨一下眼。为什么?因为如果他加入linux相关的商业公司将会影响到linux开源发展,他需要一个中立的立场,这也是在社区里他一直能在技术上和道德上服众的原因。按林纳斯的说法是他们的账户存款从没超过五千美元,尽管林纳斯不在乎钱,但钱还是自动找上他,红帽和VA实在过意不去无条件赠送了一些期权给他。而他们上市后它林纳斯终于有了一笔财富,大概有两千万美刀,他可以买大房子而不用住公寓了。读完本书深刻体会到兴趣和专注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林纳斯曾多次提到他非常好养活,他的兴趣就是捣鼓计算机而且经常把自己封闭在房间内研究,他妈妈只要偶尔往他的小房间丢一些食物即可。虽然他轻描淡写风趣地表达,但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专注的力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让林纳斯脱胎换骨并改变了其一生。林纳斯说生命的意义主要有三:生存、社会秩序和娱乐。而且还说所有事情都是按这个顺序发展,娱乐后就再无其它,人达到第三阶段就算成功了。其实我个人不太理解他说的这类生命意义,也感觉总结的不是很完美而且有点牵强。他举例了性的例子,说性刚开始是生命延续,后来变成社会行为,最后变成一种娱乐。再举例战争,先是为了生成,后来为了建立社会秩序,最后是娱乐。开源可以让任何人参与到某项目的开发或商业推广来,这种理念能让技术持续发展,而且其他领域也开始应用开源思想,比如法学范畴。开源的对立面是关起门搞技术,在科技和信息越来越普及的年代,运用开源模式能让许多尖端问题迎刃而解,大家都能一起解决问题。另外一个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顶级的程序员愿意在无报酬的情况下为开源工作?这也是开源的神奇之处,金钱不是最大动机,被热情驱使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些人享受开源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同行敬重,这就是高效的激励模式。所以开源还是能找到它的发展驱动力的,有了激励模式就会有很多人扎进去。开源像科学,它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财富顶多就是科学的连带效果,而开源也是这样,它促成了二级产业的诞生,引发二级产业对现有产业的挑战。这里比如各种linux商业公司对微软的挑战,这也非常有利市场和行业发展,对用户来说也是好事。说到芬兰这个国家,我首先想到的几件事就是:圣诞老人和驯鹿、诺基亚、林纳斯和“愤怒的小鸟”。圣诞老人的老故乡就是在这了,而十几年前正式诺基亚如日中天,而行业内都知道林纳斯,愤怒的小鸟游戏则是一段时间火爆异常。按林纳斯书中描述的芬兰感觉是个非常开放而且很先进的发达国家,另外芬兰人特别热衷于桑拿浴,更喜欢蒸完桑拿后拿着啤酒在热水池里边喝边谈论国家大事(但芬兰人不在桑拿做爱。。)。芬兰对服兵役这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入伍服役八个月,另外是做12个月的社会服务。林纳斯是成为了一名少尉,岗位是火力校射。1994 linux1.0发布,代码量达17万行,用户超10万,Redhat诞生1996 linux征集logo,企鹅入选,用户达350万1999 第一届linuxworld大会,intel开始支持linux2004 Ubuntu问世,Linux统治超级计算机2007 linux基金会成立,google发布Android2011 linux3.0,google发布chrome os缘起- 《Linux之父林纳斯自传》20161011从图书馆借的,同时当天开始翻看了下。
内容序言 生活的意义之一(性,战争和Linux系统)1 一个怪胎的诞生- 外公是里欧.华德玛.童奎维特,赫尔辛基大学的统计学教授。1981年,外公买回一台Commodore VIC-20。
- 高中是在诺尔森高中,赫尔辛基讲瑞典语的高中当中最好的。芬兰中学生毕业时,得戴一顶挂着黑穗的白绒帽子参加毕业典礼,学校会在典礼上给你颁发毕业证书。
- 芬兰人的家里基本都有 桑拿室,因为芬兰人不乐意面对面交谈,所以芬兰就成了移动电话的理想市场。芬兰人均拥有的互联网结点设备(主机,网桥,路由器)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多。
2 一个操作系统的诞生- 有时候,林纳斯倒不是因为系统出了错才使用反汇编程序的,而是想搞清楚某个程序究竟能做些什么。
- 一款游戏之所以出色,通常不是因为玩起来有多流畅,也不是因为界面有多好看,而是 在于它到底有什么吸引你去玩,有什么值得你继续玩。
- 没有项目可做,林纳斯也就没有了编程的激情。这种时候就该尝试去找一些事情来做,让自己兴奋起来。
- 1990年5月7日退伍。林纳斯对任何日期都不敏感,所以这本书上很少有提到他哪一年确认日期,比如哪一年上的大学,但应该是19岁入的伍。
- 安德鲁.坦尼鲍姆写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让我脱胎换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改变了我的一生。
- 1990年秋季学期开学的时候,赫尔辛基大学拥有了它的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
- Unix系统背后有一套独特的理念,你在初学Unix时就能领会到这一点,后面的课时都是对这个理念细节的详细解释。
- fork,open,close,read,write,这6个系统调用组成了Unix的基本操作,从而构成了Unix系统。
- 要在裸机上写一个终端仿真程序,就得先知道CPU的工作原理。
- 编程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是:你想要让电脑干什么之前,必须先弄清楚,怎么样才能让它这么干。
- 最开始吸引我进入编程世界的,是我研究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那个过程。
- 要解决问题,就得好好思考问题(还记得学校里那个总能答对问题的家伙吗?他的答案总比其他人来得快,恰恰是因为他没有刻意去寻找正确答案。他并不知道问题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思路来解决,只是以一种合理的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
- 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只是因为我原先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伟大的数学家不会采用既繁琐又无趣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能理解问题背后的真正内涵,并且利用这个内涵找到更为简便的方法,从而得出答案。)
- 1991年9月17日,发布了Linux0.01版本,大概也就1万行代码。
- 曾几何时,男人都是真汉子,自己动手写设备驱动。你是否渴望回到那个时候?--- Linux 0.02版本发布宣言
- 根据19世纪欧洲的《伯尔尼公约》中的规定,作品版权出售之前,原作者一直享有其版权。
- 微内核理论认为,操作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必须通过模块化来降低其复杂性。微内核理论的原则是:内核作为操作系统的基本核心,本身的功能越少越好,它的主要功能应该只是通信。
- Linux系统采取的就是让内核担负起所有功能的想法。Linux是个宏内核系统。在Linux下,5个进程会分别向内核发起一个系统调用。
- Minix系统的大部分漂亮代码似乎还是 布鲁斯.埃文斯写的。
- 作技术决定倒没什么,难的是在作了技术决定之后,如何圆滑老练地告诉一个人,我为何倾向于采用另一个人的方案。当人们信任某人时,他们会更容易接纳这个人的看法。
- 作为领导者,最好最有效的做事方法,并不是让下属去完成领导吩咐的工作,而是让他们做真正想做的工作。好的领导者自己出了错的时候能够随时自知,并且懂得如何及时补救。此外,他们还会听取他人意见,把决策权交给他人。
- 1993年秋,他的学生朵芙给他发邮件约会,然后就被林纳斯娶回了家。
3 舞会之王- 美国人之所以那么强烈地捍卫自己的立场,就是因为他们听到太多对立的声音。
- 通过遗传学的自然选择来改变人类是可取的,总好过让人类永远保持现状。
- IBM和微软合作开发0S/2操作系统,微软抽身而退,转而开发了Windows NT系统,IBM在OS/2项目上投入的几十亿美金打了水漂。后来,IBM又在Java的版权问题上被折腾了个半死。
- 理查德.斯托曼1985年创立的 “自由软件基金”,用来推广软件项目,比如他自己开发的自由Unix系统--GNU系统。
- 第一条:“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要是能恪守这一条,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懂得该怎么行事。
- 人们信任我。但他们信任我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一直都是信得过的。
- 正如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更不应该把道德观念制度化。
- 当别人太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得多加小心,那可是温柔陷阱啊。
4- 版权,可以把它授权给别人。版权更大的缺陷就是,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任何保护。
- 知识产权最根本的问题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了:作为版权所有人,你可以将作品卖给别人,而自己毫无损失。
- 主张强化知识产权法规的,正是那些从知识产权中获利最多的组织。不是艺术家或创造者自己,而是那些知识产权交易所,那些靠别人的创造力挣钱的公司。
-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知识产权法规由品行端正的人制定,而不是由那些从知识产权中得益最多的人来制定。
- 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并繁荣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出好到无以复加的产品。
- 技术是我们所利用的东西,不管是商业还是技术,都不会改变人们的基本需求和向往。
- 当然,真正无往不利的卖点是感知,而不是现实。邮轮卖的就是对自由的感知,对海洋的享受,对美食佳肴和爱之舟的浪漫情怀的向往。
- IBM这个公司历来就爱把消费者玩弄于鼓掌中,它通过哄骗消费者和垄断市场来牟利。
- 在生存已经或多或少得到保障的社会里,金钱不是最大的动机。众所周知,人们被热情驱使的时候,就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 人们害怕改变现状,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预料到改变的结果。
- 科技只不过限制了我们做某件事能达到的程度,以及我们完成某件事的最低成本。
- 科学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能用它来干些什么,而且它背后的驱动因素实际上就是人类真正的需要和兴趣。
- 要了解社会的进化,我们必须知道是什么在真正地驱动人类。【最明显的动机是 生存。】
- 到底是什么动机从根本上驱使着人类做他们正在做的事?
5 附录:中国程序员眼中的林纳斯 (作者:池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