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圣老师中考优秀作文技法十讲之二 01 [技法说明] “材”即“材料”,在写作中,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也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要想选择材料,必须积累广博的材料,只有拥有真实可信、没有半点虚假的材料,拥有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拥有新鲜别致、角度独特的新颖材料,才能做到“天机云锦任我裁”。当然,对同一材料而言,写作者裁剪的理念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剪裁出来的“云锦”自然不同,所以,对如何选取材料,掌握一定的技法,才能让材料为写作目的服务。 02 [技法详解] 生活动情处 选择材料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泉,文章如溪流,生活如源泉,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酸甜苦辣的学生生活中,欢声笑语、师生真情、学识进步,都是很好的切入点。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中,祖孙之情、父母之情、挚友真情,都是历久弥新的情感记录。比如话题作文“报答”之优秀作文《再会,老屋》是这样选材的: “三年未见的老屋,在寂寞中一下老了许多。原本天蓝色的油漆被晒得发白,原本结实的木门,吱吱呀呀诉说着什么,阴暗的光线和潮湿的气息如院中枯黄的野草,让人叹息,惆怅。” 这篇文章中的素材都取自于生活的细微处,老屋破旧,这是耳熟能详的素材,正是作者怀有一颗细腻的心,善于选择材料,所以在考场上信手拈来,恰当表达。 社会热点处 选择材料 关注社会,关注人事,关注人生,因此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都是可以选用的素材,这些素材鲜活、充满时代色彩,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日积月累》一文: “23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许志凤老人以慈母般的心肠先后收养救助了全国各地的近400名弃婴,使那些失去家庭失去关爱的小生命重新得到了人间的温暖。老人动情地说,自己只是做了作为社会一员应该做的一件事,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为社会多献爱心,多做贡献。” 这则素材,来自于近期报道的感人事迹,很好地体现了“日积月累”这一主题,材料新鲜,紧扣时代脉搏。 人文经典处 选择材料 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积淀了这些名著的作者以及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名言警句、哲理思考,当这些积淀和考生审题时产生的灵感相互碰撞时,这些素材就会为考场作文增添厚重的文化气息,如《读书的感觉,真好》: 一只黑陶杯配着香茗,清幽的茶香配着饱满的书香,我像一条巨游鱼,缄默地潜行在书的海洋里。看书中的人物一个个出现在海洋深处,似隐似现,看着黛玉在树下轻吟“花谢花飞飞满天”,一次皱眉,一滴眼泪都牵动着我的情思;看着孔明轻摇羽扇,巧设阵图,谈吐不急不徐,他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尽臣子之本分,但只有为后人留下“出师未捷生先死”的遗憾。 这篇文章,作者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书籍中的经典情节、经典语言这些素材烂熟于胸,信手拈来,显示了深厚的阅读积淀。 心灵体悟处 选择材料 心灵体悟素材,就是观察生活、体验人生、阅读欣赏、静思遐想时,每个人由于有不同的阅历体验,有不同的艺术感悟能力,所以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具个性的结果,选取这些素材,正是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心灵体验的要求。如《安静的感觉,真好》: 我是一个喜好安静的人。在安静中,我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到,我的思绪会随着那心跳起伏。心跳声让我感到一丝幻想,可以让我神游在任何我想去的地方。这一刻,我还在欣赏上海的梧桐树投下的太阳的美丽光影;下一刻,我却在威尼斯享受水中小巷的朴素。 这个片段考生选取了安静中的心灵体验做素材,安安静静地倾听波浪、心跳声的幻想、神游任何地方,这些素材细腻传神,特点突出,富有灵性,不可多得。 03 [成功案例] (多年前引用的一篇文章,间评、总评:剑圣老师) 我想化作一缕风,一缕自由的风,灵动的风,充满活力的风,可以飘到世界各地,到任意一个想去的地方。(起笔点题,排比的形式写出风的特点,“任意一个想去的地方”涵盖了下文内容) 我想化作一缕风,吹动丽江古城的木制水车,沿着婉转的水流,依靠着青石板路,从一扇扇雕刻着古朴而繁复花纹的木窗前掠过,我追寻着这繁华而古老、纯朴又时尚的梦里水乡,还有那衣袂飘飘的纳西族人。(选取丽江古城的素材,繁复迤逦的词语描绘了丽江古城的特点。) 我想化作一缕风,吹过那总是清澈的沱江水,绕过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我希望我的突然造访不会惊扰这个历史悠久的凤凰古城。我只想看看沈从文笔下的凤凰,看看《边城》里美丽的翠翠是否盼到了心上的少年。(选取凤凰古镇的素材,引用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点出了凤凰古镇这一素材的独特性。) 我想化作一缕风,跟随者青藏线行驶的火车,一同领略巍巍高原的无限魅力。我要吹动藏族小伙和姑娘们那洁白的哈达,我要在他们载歌载舞时拂动他们的头发,我要吹过那欢快奔走的藏羚羊群,飞越一座座冰雪覆盖的高山,化作一声声遥远而温暖的歌吟。(选取青藏高原的素材,哈达、雪山、歌吟,好一副雪域高原的风情。) 我想化作一缕风,到印度恒河畔去看一看,看看那儿的人们是不是像泰翁所说的那样,“这是什么曲调,到底是谁在弹奏,只有我和心知道。”不知道泰戈尔的诗吟是否还在河流上空挥散不去。恒河畔那层层纱巾包裹下的少女,那深邃的眼眸,不知道是在诉说着怎样动听的故事!(选取印度恒河的素材,与泰戈尔的素材融为一体,凸显作者的文化底蕴。) 我想化作一缕风,吹过布达拉,惊动广场上成群的白鸽。哥特式建筑,麻石板路,精致的下水井盖。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充满敬仰地叙说,捷克是一个文化功底极为深厚的国家,注重文化,崇尚文化,连总统都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这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国度呀!她的魅力使我想再快一点探一探其中的奥秘。(选取捷克布达拉素材,引用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中的观点,既充实了自己的文章,又显得文章很有书卷气息。) 我想化作一缕风,吹落京都路旁的几瓣樱花。那小雨过后的下午,没有炽热的光线,空气中弥漫着层层水汽,世界朦胧一片,看到那身着和服、亭亭玉立的少女,携着一把印花的油纸伞,从你身边款款而过。(选取日本东京素材,樱花、水汽、和服少女、油纸伞,很浓郁的日本风情。) 我想化作一缕风,轻盈地吹过世界的山山水水,任何一个想去的角落,捎去我对和平、温暖、真善美的渴望和赞美!(首尾呼应,而且结尾升华了化作一缕风的心愿。) 点击亮点 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单纯、语言诗意,更为重要的是本文所选材料非常丰富。 在文中,作者化作一缕风,分别造访了丽江、凤凰、青藏铁路、印度恒河、捷克布达拉、日本京都路,领略各地民情风俗,人文景观,异国情调。而这些素材,又紧紧围绕结尾的“对和平、温暖、真善美的渴望和赞美!”所以,这些材料的选择既广博又立意高卓,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
|
来自: zhanghuiqi23 > 《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