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树年·山水画笔苍墨润,元气淋漓

 zdwan 2020-03-14

梁树年(1911—2005),名豆村,堂号安樗,斋号警退斋;北京市人,梁家几代经商,富有收藏,尤其有四王、石涛的真迹字画作品,祖父每每欣赏之余,也鼓励梁树年临写。日久天长,梁树年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时,梁树年入本村私塾接统文化启蒙教育,从此对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书画更为钟情。
丰厚的传统修养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拜画家祁井西为师,后又拜张大千门下,系统地研究了前代画家王石谷、石涛、郭熙及王蒙的画法,取名家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曾在北京第四女子中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北京山水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黄山旭日》、《黄山云海》、《黄山鲫鱼背》、《黄山峡谷》等;出版有《梁树年画集》、《近现代名家画集——梁树年》等。


梁先生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他的绘画功底的渊源。拟董其昌笔意,设色、用笔颇精到。设色淡雅,用笔润秀,有明人笔意。在历代山水大家中,梁先生尤偏爱王蒙、石涛,受其影响亦最深。均为水墨山水,多用王蒙、石涛法,笔苍墨润,元气淋漓,深为专家们钟爱。

梁树年的传统功底很深。他不仅诗书画印集于一身,而且在绘画理论上也有非常高的造诣。他凭着多方面的修养和极高的悟性,一旦回归自然,就迸发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创作出大量的富有时代底蕴的作品来。他画山意本不在山,画水意本不在水,画松意本不在松,而在于状物抒情,借景咏志,表达一种崇尚自然、鄙视世俗、搏击人生、奋发向上的博大精神。梁树年一生喜欢画山画松。

李可染先生于1980年在对山水画研究班的一次谈话中说:“有些人画的很好,但从来不写生,也可能有此情况,事物有时会殊途同归。可能他观察了些东西,研究了传统。
创作上,他积古纳今,触类旁通,博览贤作,意趣高雅一种不为艰辛和名利所使,执着地把握有限人生的无限进取,追求天人和一的艺术极境,掸落世俗的灰尘,忠于艺术真诚的失业精神,造就了他雄厚的艺术实力,形成了坦荡,雄定,浑朴,清雅的画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