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疾病的食疗原则

 李延伦 2020-03-14

今读《黄帝内经》素问篇“脏气法时论”,充分了解到五脏与五色、五味、五谷、五果、五畜及五菜的关系,以及五脏疾病的饮食原则。由此联想到很多疾病患者在患病后,不是单纯食素,就是戒这戒那,甚至很多癌症患者,本来饮食已经受到影响,却还要毫无原则地去讲究,可惜可叹!

    大家不妨好好看看黄帝内经上关于五脏疾病的饮食原则,充分参与自己的身体状态,正确调整饮食,以更好地服务于治疗。

【原文】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翻译】“肝和青色在五行归类中属于同一类,所以肝有病则面色青,适宜吃甘味的食品,粳米、牛肉、大枣、葵菜都是属于甘味食品。心和赤色在五行归类中属于同一类,所以心有病则面色红,适宜食酸味,小豆、狗肉、李子、韭菜都是属于酸味的食品。肺和白色在五行归类中属于同一类,所以肺有病则面色白,适宜吃苦味的食品,小麦、羊肉、杏子、野蒜都是属于苦味的食品。脾和黄色在五行归类中属于同一类,所以脾有病则面色黄,适宜吃咸味的食品,大豆、猪肉、栗子、豆叶都是属于咸味的食品。肾和黑色在五行归类中属于同一类,所以肾有病则面色黑,适宜吃辛味,糥小米、鸡肉、桃子、葱都是属于辛味的。在一切食物中,辛味的食物有发散的作用,酸味的食物有收敛的作用,甘味的食物有缓和的作用,苦味的食物有干燥和坚固的作用,咸味的食物有软化硬块的作用。”

  【原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翻译】“药特是用来攻击病邪的,五谷是用来营养身体的,五果是用来作用辅助营养的,五畜是用来补益身体的,五菜是用来补充食物营不足的。把谷、肉、果、菜的气味适当调和后食用,可以补充身体的精气,有益健康。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味道,作用各不相同,各自对某一脏气有利,或者有发散作用,或者有收敛作用,或都有缓和作用,或都有干燥坚固作用,或者有软化作用等,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根据季节气候和五脏的功能性质、病变特点等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利用药物食品的五味属性。”

由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与饮食的关系,食疗文化源远流长。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而现今的人通过却只有到了有病的时候才想到食疗。现在,不妨来看看这个食字,从人,从良。“良”意为“拖尾到底”,引申为“从生到死”,“人”与“良”联合起来表示“维持人一生的东西”。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食,饣米也。六谷之饭曰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