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因抗击英国高额关税引发2 2、美国独立前,与英国存在巨大贸易逆差 在美国独立前的18世纪中叶,殖民地人民已建立起庞大的贸易体系。以新英格兰(美国独立前13块殖民地中的一块)的出口货物为例,出口到英国的货物,殖民地商人的份额占到了85%;出口到南部欧洲货物,殖民地商人的份额则占到了93%;而出口到西印度群岛的货物,殖民地商人的份额占到了96%。 在新英格兰进口的货物中,来自英国的货物,殖民地商人的份额占到了68%;来自南部欧洲的货物,殖民地商人的份额占到了84%;而来自西印度群岛的货物,殖民地商人的份额占到了96%。 在13块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更是如此,新英格兰、纽约和费城的商人一直垄断着殖民地沿海贸易。 当然,英国商人之所以在上述航线上不占有贸易优势,也是出于自由贸易利益考虑的。英国商人对这些航线的贸易信息获得滞后于殖民地商人;再就是英国商船的用工成本高,经营这些航线与殖民地商人比较,不具有价格优势。 此时,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殖民地出口货物中有56%运往英国,主要是原材料;英国出口的货物中有80%销往殖民地,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但殖民地与英国存在着巨大逆差,每年贸易赤字在147万英镑左右(当时1英镑购买力相当于2019年的125英镑);而与南部欧洲和非洲则产生贸易顺差,顺差额分别是34万英镑和2万英镑;与西印度群岛贸易赤字有1万英镑。综上,殖民地每年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赤字大约为112万英镑。 由于当时殖民的金银矿产量并未增加,贸易赤字无法用金银支付,只有短期信贷融资,殖民地商人只好从英国商人那里赊账购买货物,在货款里加5%的利息作为延迟支付货款的成本。 殖民地的贸易逆差主要是英国的《航海条例》造成的,按照该法律,运往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经过英国港口转运,这样,在英国本土就可以对这些货物征收关税。关税属于间接税,它最终要加进商品的价格里,再加上转运运输成本也加进商品的价格里,在殖民地销售这些从英国转运来的货物,价格必然就高,物价高自然抑制了殖民地人民的购买力。就这样,英国通过关税和贸易顺差,从殖民地人民那里攫取了大量金银。 当然,殖民地也通过船运、保险和劳务服务等获得一些外汇收入,这些外汇收入可以抵消60%的贸易赤字。另外,英国在殖民地的驻军和管理机构开支也冲销部分贸易赤字,因为这些开支大都花在殖民地上。总体算来,殖民地每年经常账户赤字大约有4万英镑。 费城独立厅,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均在此签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