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我心为你心 始知相忆深

 孤灯短笔909 2020-03-14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五代)顾《诉衷情》


一个多情弱女子被抛弃后的心灵独白。

“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首句的一个“抛”字,便注定了这场爱情悲剧女主角的孤苦命运。

“音信已绝,奈何!”这里的关键词自是“绝”字,点出寡信绝情。

闺门紧闭眉头深锁。斜月将沉。

“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思之不已,寻寻觅觅。此处关键词是一个 “寻”字。寻,显然是一种无望。她已陷入寂寞无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

孤衾独处终宵坐候。情丝难解。

她的心情是如此的复杂、幽深。爱中有怨,爱怨兼发。一个“怨”字,则是主题词,独顾夐xiòng)这的感情主旋律。怨,最是一种煎熬。

情之所,忽发痴语“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痴心人为求得一个知心人,便可付出所有的真心。唯有换一颗心,换我心为你心,才可懂得相思苦,也不负了相思意。这个痴心女子,恨不得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对方的腔里,以恋人对自己相忆之深的理解

代诗评家王士禛称道,这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花间词》中的这首有名得很有名就有名在这句“透骨情语”上,透骨就透骨在这个“换心”上。

清代诗人徐山民有一句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应是顾夐名句的翻板。不过,徐句中“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真谛。徐山民夫妇二人曾经师从性灵派鼻祖袁枚学诗,夫唱妇随。《随园诗话》记载了徐山民寄给妻子的信中一句话:“心随书至,何嫌十里之遥;船载人归,当在一更以后。”有这样的唱随风致,心随书至,心随诗至,自然是真正懂得将心比心的,无论路途远近,彼此间都有一种灵犀相通的感应与默契了。

然而,在单方面负心、单方面相思的情形下,换心移心,只不过是一种痴想与侈望

《诉衷情》的女主人公发此换心”的痴想,足见其爱之深,其情之真,其念之切。但是负心人是并不值得痴心人去爱的。这一点,言情戏剧大师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诉衷情》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的思想倾向性十分明朗,同情完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这也就从一个侧面鞭挞了锦衣之徒。

这首《诉衷情》词深得王国维的赞赏。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之一,高度评价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

元明小曲,大约是从《诉衷情》这类单调小令发源的吧。这样一首明曲《罗江怨》

临行时扯着衣衫,问冤家几时回还?
要回只待桃花、桃花绽。
一杯酒递于心肝,双膝儿跪在眼前,
临行嘱咐、嘱咐千遍:逢桥时须下雕鞍,过渡时切莫争先;
在外休把闲花、闲花恋。
得意时急早回还,免得奴受尽熬煎,
那时方称奴心、奴心愿。

《诉衷情》的“换心”,女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虽已是接近白话式的了,却也不失蕴藉雅致。到了《罗江怨》,女主人公的痴情还是那样的痴情,竟是俗到家了,只见她临行扯着他的衣衫,递上一杯酒,双膝跪在他的眼前,将“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这类最俗的话嘱咐千遍,也不厌倦。好不令人心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