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一种DNA病毒,只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高达15% ,乙肝病人除了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高,还可以引起肾炎,称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其发生率约6.8%-20%。 乙型肝炎病毒与肾炎在发病机理上的联系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损伤、病毒直接感染肾脏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有关。乙肝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 临床上乙肝肾炎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时,肯定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乙型肝炎病史。我国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标准:(1)血清HBV抗原阳性;(2)患肾小球肾炎,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其中(3)为基本条件。肾活检病理类型:膜性肾病最常见,其次为膜增生性肾炎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临床上有血尿、轻重程度不一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表现,甚至有肌酐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肾功能不全表现。 乙肝相关性肾炎属于继发性肾脏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治疗原则是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脏病进展。关键,预防远重于治疗。全面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根本的预防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