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看病才是王道这大概又是一个挂错号的女同志~~~
温馨提示: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胸外科和乳腺外科是独立分开的,挂号需谨慎,以免耽误大家就诊时间。 对于乳腺癌我们首先来简单的认知一下 惊人的发病率—乳腺癌从全球来看,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癌症, 也是我国女性第六大主要的癌症死因。一、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二、那些人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1.家族成员中有乳腺癌患者的人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特别是在母亲或姐妹中,如有患乳腺癌的,那么此人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增加2~3倍。 2.初潮早及停经晚的女性 13岁之前即来月经者,以及50岁还未停经的女性,由于乳腺受雌激素作用的时间过长,容易引发乳腺癌。 3.高脂饮食及肥胖的人 肥胖或过多摄入脂肪的人,会引起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4.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人 由于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关系密切,所以,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如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其他激素替代疗法等,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另外,常用激素类化妆品的人,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5.单身、晚育及未哺乳的女性 独身未婚女性较已婚妇女易患乳腺癌,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比30岁前生育的女性要高。产后未哺乳者,也容易患乳腺癌。 6.长期过度紧张、心情抑郁的人 一些女性由于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期如此,会导致内分泌失衡,对乳房也会造成一定伤害,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吸烟的人、反复长期接触各种放射线的人、反复做人工流产的人,也容易患乳腺癌。 三、应该以何种手段进行筛查需提前说明的是,目前对乳腺癌筛查的几种影像检查项目各自独具特性,因成像原理的不同,其对靶目标发现的概率即有不同,敏感性高的特异性就低,而特异性高的敏感性又会低,一般来说设备参数在两者之间兼顾平衡,但达不到完美,各自缺点都会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 即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核磁共振各具特点,很多情况下需要综合评估。 01 乳腺彩超
02 钼靶检查
更重要的是,钼靶检查的检查结果可重复性强,拍片后可随时观察图像。只要操作规范、器材完好,即便是基层医院的片子,也有很高参考价值。 03 磁共振检查
除了影像检查手段,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乳腺自我检查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临床上有很多乳腺癌患者是自我检查发现的。检查时间 建议每个月,一般在月经结束后7~10天进行,因这时候乳腺的腺体质地较软,适合做乳腺的自我检查。已绝经的,每个月找固定的一天即可。 方法 面对镜子,手指伸直,用指腹检查乳腺,比如五指伸直、并拢、用掌面放在乳房上。 左手检查右侧、右手检查左侧,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平滑移动检查整个乳房,不要遗漏,包括乳头、乳晕都要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乳腺抓捏起来。 检查内容1、乳房外形 面对镜子站立,上肢放松自然下垂,观察以下情况: 左右乳房的形态和大小是否有变化。 乳房是否有小的凹陷或变形。 乳头是否有内陷或糜烂。 2、乳腺肿块 坐位或卧位,五指并拢用手指掌面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触摸。 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及压痛。 如有,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表面状态、活动度、边界等情况。 3、腋窝淋巴结 站立位,伸直右手指放在左腋下,用指尖检查是否有淋巴结。 同样方法检查右腋下是否有淋巴结。 4、乳头是否有分泌物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抓捏住乳头,挤压后观察是否有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 一旦自查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等情况,建议尽早到医院找专科医生检查。四、应该多久做一次筛查?如何选择筛查的项目?一般女性 1、35岁—40岁以下 每1年做1次乳腺临床检查和B超检查。 2、40岁—49岁 B超检查及临床体检为主,可检查乳腺X线1次,再根据乳腺影像情况,每1~3年复查1次乳腺影像。 3、50岁以上的患者 B超、乳腺影像联合检查及临床查体,每年1次。 高危女性每6~12个月做1次的乳腺临床体检,每年1次的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增加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 乳腺MRI检查是目前准确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无辐射、无损伤等优点。 在美国已被批准用于乳腺癌普查,但由于其费用较高,在我国尚未普及。 建议有条件的人群如高危人群等,特别是B超、钼靶等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时,应进一步行乳腺MRI检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