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博”与“专”

 无限红叶 2020-03-14

  人生短短几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多数人默默无闻地来到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开。但也有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生命的极致,做出一番成就,从而名垂青史。六世纪的明代大儒王阳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学说,文韬武略闻名于世,治世能臣称雄一时,其学识不仅影响中国,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堪称学界巨擘。他是如何做学问,并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呢?

有一次,王阳明与弟子们坐在池塘边闲谈,旁边有一口水井。谈起如何做学问,王阳明指着池塘说,如果费很大的力气去挖没有水源、几顷大的水塘,不如集中精力挖一口数尺深、有水源的井,井里源源不断的水会让你终生受益。

在这里王阳明谈到了做学问“博”与“专”的问题。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的研究远远超越了同辈人,你就可以引领潮流,雄视天下。相反,如果你什么都懂一点,样样又不精通,只懂皮毛,你懂的东西别人也懂,你的价值从何表现?谈到此,不由想起中学考试的一道作文题,那是看图写作文。漫画中一个人拿着铁锹,这里挖一个坑,那里挖一个坑,总是挖不到水源就放弃了。最终,他的结论是这里无水,放弃了努力。其实,并不是地下没有水,而是他没有挖到水源,功亏一篑。

在信息的社会,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说是无限多,获得知识的代价也极少,甚至许多知识都可以免费获得。也许就是因为可以免费获得,人们不再珍惜学习机会了。七、八十年代,要想查找一条需要的学习资料是很困难的,得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需要的书更不容易。现在是一机在手,知识应有尽有,但有多少人利用手机来查找学习资料,用手机来帮助自己追求学问,研究学问呢!网络阅读,手机移动阅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学习的机会。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因为无限多的信息向人们涌来,所以,更要有选择性地学习、阅读。如果只是无目的的浏览,追求新奇与刺激,最终只能是浪费时间,一无所获。

面对知识碎片的围攻,我们应该怎么办?拒绝不是办法,逃避也不是明智之举,要做到快速浏览,正确甄别,重点发掘。对没有价值的信息应该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对有价值的信息抓住不放,深入挖掘,为已所用。研究学问,即要博,又要专,归根结底是专。只有专心地研究某一方面的学识,才能突破知识碎片的困扰。荀况在《劝学》一文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智力的潜能是无限的,专心于一点,终生追求,世间的难事也会变得容易

现在是读图时代,微时代,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侵占着人们的精力。这种知识大爆炸式的扩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视为洪水猛兽。只是我们要利用有用的信息,而不能被信息所淹没,守住初心,认准钻研的方向,努力向前。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短暂的生命里做出一番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