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五运六气观点,都是天体星宿对于地球的作用,在其他术数也是以二十八星宿对地球的影响!比如今年庚子年,全球都是庚子年,又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地理气候信息(五运六气是以天道为核心主导而地象为辅助的学问,为什么叫天干地支啊,天的主干,地的分支,地象重要吗,当然重要,这里辅助就是辅佐,并且像一国之宰相那样的辅佐,这里只是求个主次分明罢了,包括其他术数也是极其重视天干地支)所以从这角度讲,完全放之全球而皆准,因为中国的二十八星宿或者七政四余也好,是天上的行星对地球的影响,不管哪个半球或者欧美都在地球,但是,但是,刚刚说了,从天的角度讲是皆准的,但是从地的角度讲,是要根据当地气候,实际上在中国也是,很多医家也是这样,比如南方天气梅雨季节,如果这时候发生什么流感,除了天的气象,要考虑这个,因为只有南方有些地区出现!黄帝内经明显有说,沿海人和北方人的体质会不同!所以从地的角度讲,也是完全符合中医之道的,并且,并且很多时候(关于什么时候,看具体情况而辩证)地的作用反而大于天象!比如到了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气候那样,你还按照死板的思维肯定不行!内经里已经说了的,你总不能说,内经没说澳大利亚南半球等等你就以为内经没说,其实举例中国的南北地区就是象征性意义,象征了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与疾病的影响,这需要发散思维,读书最忌讳死板!还有一个,二十四节气,狭义的或者武断的说,这是天时在地理上的反应,但其实二十四节气是天地的共同作用,这样来说更加科学!比如,去年年底瘟疫,中国是冬季,到了南半球就是夏季,但他们到了冬季开始爆发,换换思维的事,但理都是同出一脉! 其实天地的气候影响很关键(比如张仲景铁口断王灿之死,望诊断生死,应该就是对运气学的把握,但这里的把握天地之气都有,以天为主,天地虽一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天地,再细分,天生地,所以按照这么回归,地由天而生,阴阳互根,天中有地,地中有天,更何况天更近太极大道一步了,到了现代李阳波也可以只以望诊便可断生死,但是据说,据说泄露天机,44岁便去世了,所以这派在历史上始终是寥寥无几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觉得比较更贴切现实的就是脏腑气血,,人从入胎到出生成长都是,父精母血和后天的五谷杂粮,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性欲交配等等,这不管哪个半球都是类同的!所以说把脉看胎的话都是皆准的,关于上述的天地之气,有影响吗,肯定有,但是不要放在首要条件,放在第三原因就ok了!别说南半球,以中医的五运六气学来直接指导临床,在中国都没有形成体系,只能启发某些思维而已,从古到今大部分名医还是以望闻问切很现实的法子去看病!到了温病学,有了好转,但是也只是最最基本的,比如今年或者某地区,暑气重又连下雨,极有大概率湿气重,或者冬天暖,是不是有伏邪,就这些基本的知识直接去指导,受此启发指导后还是归于望闻问切!(具体可参张锡纯和蒲辅周的书便知)! 所以,由上可知, 1.从天道时间的角度来分析,不管哪个半球都是二十八星宿对地球的统一影响 2.从地道的角度来分析,像《内经》提到的一样,根据当年当季的地理位置环境(空间)的角度去分析 3.不管哪种角度,还是回归到人这个本体的角度,因为中医是给人服务的,只要是人,就离不开脏腑气血阴阳等等! 4.会有一些思维转变改变,比如欧美人肠道,应该粗纤维等等,在食疗或者运动方面肯定 有些不同,这是天地时空导致,但是整体来说,整体来说,尤其中医的根本思想,哲学,辩证思维等等还是共性的,这也是为啥中医在欧美很多地方受欢迎的原因(倪海厦),如果去了国外的中医师,需要另建中医系统,那难办了,更没法保证效果,中医的发展都几千年更何况现代人中医师??所以到了外国,只是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的情况(当地的天地人)做些局部的思维转变就可以了…就是说你在中国学好了,去国外不成问题因为中国人多,气候杂,地广等等原因,病的种类也是千奇百怪,没办法,人多基数大… 再总结,所以,到了外国什么南半球,考虑那些因素吗,考虑,并且这些因素已经在中国原有体系里明确提到了,但是绝对不能以此为主导(可做启发或者说必备的启发,就是说你所学的够启发到你从而让你转换思维都就ok了)后续的延伸也是又中国原有的医学体系(内难等等)发展而来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