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吴福木 | 你所不了解的郁达夫

 香落尘外 2020-03-14

文 / 吴福木 & 图 / 堆糖

十年前我写过千字短文《被人遗忘的郁达夫》。今读其散文集《一个人在途上》,再写点文字。

《一个人在途上》是其中的一篇,写给活命仅五岁的儿子龙儿的,悲切感人,我是流着泪读完的;也是整部书惟一让我动容的。时年作者三十岁。文末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更远了,自家只一个人,只是飘零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中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这话正是郁达夫一生的写照,杭州,上海,青岛,北京,广州,南洋……贫苦,漂泊,孤独,还有少不了的骨子里的爱国!十年失两爱子,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个作家如郁氏这般的悲苦?所以,以“一个人在途上”作为散文集之篇名实为恰当而又用心良苦。

郁达夫的贡献有三,一则小说,二则散文,三则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其文学主张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有很深的印痕。你读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古都的秋》《归航》,会有真切的感受。之所以如此,一与郁达夫个人的性格、阅历有关,二与日本文学、德国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他通多国语言(英语、日语、德语),自然浸润其心。我在品读中能充分感受到(他的文章时不时会提及日本与德国,还杂有英语以及不认识的什么语言)。

你也许不知道,郁达夫写的最多的散文是游记。为了身体刚健之需,他游历了很多山水,浙江、福建、安徽几乎遍游,国外自然也很多,仅日本就是十年,最后被日本宪兵枪杀于印尼苏门答腊。游历多,自然为其写作提供不竭的营养。有时郁达夫也为报刊应命以写而去观游。我非常欣赏国画大师刘海粟的话:“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散文。”真是到位,精准,不谬也。你见过多少这样的妙评?!如果你爱旅游,那就不妨读一读达夫的散文,也进而催生你旅游的热望。我就有这样的冲动。只可惜于此太不行,真有点恨自己了。一定要恶补!郁达夫的文章引用古诗文很多,大多与山水相系。然而使得你艳羡的还是郁达夫本人的诗作(他有时称自己的诗为“狗屁诗”):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郁达夫称为诗人,主要是古体。于此,完全可与鲁迅一比。我以为。

大凡会写绝律词令的,必然深受古典文学熏染,郁达夫也是。屈原,李白,杜牧,《滕王阁序》《赤壁赋》《与朱元思书》……都有迹可循。而且,他每到一处,对当地地方志顿生浓趣……

郁达夫虽然有特立独行的一面,但并非没有友谊可言。与鲁迅、郭沫若、成仿吾、徐志摩等当时名家情谊甚笃。《怀四十岁的志摩》(不要误解徐志摩活了40岁,实则36岁。这篇文章写于1935年,徐志摩已去四年)《志摩在回忆里》,就见证了二人非同一般的深情。志摩之死,众人皆知,但郁达夫认为,“是无理的社会逼死了他”。并严正指出:“我们所处的社会,真是一个如何狭量,险恶,无情的社会!不是身处其境,身受其毒的人,是无从知道的。”

郁达夫有多爱国我们也许晓得不多。夏衍说:“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这并非虚饰,我读他的作品深有此感。我不再说具体篇目,生怕你厌烦。但不要忘记郁达夫是爱国的!当郭沫若闻悉他的诤友在南洋遇难的消息后,悲愤难禁,满怀深情地写道:“难弟难兄同殉国,春兰秋菊见精神。能埋无地天不死,终古馨香一片真。”

郁达夫的语言独树一帜。那就是浓浓的古典味,且大多率性之语。还有一些不大明白的一些浙地方言。

如果说缺点的话,我很难挑出。不过,达夫之标点运用就很随意了,有些还颇不规范。这方面与鲁迅则有很大距离。我怕犯了学究病,也不举例。

郁达夫已去我们七十五载,只能遥致敬意了。


—   The End    —

作者简介:

吴福木,山东东阿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教学论文均有涉及。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