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专栏丨王永利 | 北航随笔

 香落尘外 2020-03-14

北航随笔

文:王永利

图源:堆糖

单位在海淀区西土城,由单位出来,顺着学院路向北二百多米路西,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门,进门北侧有一个小门,这儿离我们单位最近。进入这个小门,就等于进入了北航主楼楼区了,这里不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去,人也少,非常安静,喜欢这里的静。我自己管它叫“小风景”。

除了天气不好,这是我每天必来的地方,有时一个人,有时跟同事一起。进门往里是一条长有百十米的小路,小路两侧有柳树、松树、核桃树,核桃树居多。夏天的时候,这里枝叶繁茂,满眼的绿。从白花花,明晃晃的耀眼光照中,一下走进这绿色的世界里,眼睛舒服,身上也凉爽许多。两边的核桃树,有的直,有的弯,树枝树叶搭在一起,树荫遮盖了整条小路,阳光透过树叶,地上树影斑驳。小路的东边是大概有三十多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的东边是铁栅栏,将学校和外界隔开,外边是人、车川流不息的学院路。绿化带里树极多,松树、槐树、杨树、银杏以及其它不知名的,还有很多灌木丛,郁郁葱葱,里面少有人进入,是那些小生物的乐园,常看见的有麻雀、花喜鹊、灰喜鹊,还有其它叫不上名的鸟,在丛林里自在地穿来穿去,或在地上觅食,尤其爱看那花喜鹊和灰喜鹊飞翔的姿态,不知从哪里飘飘然飞过来,穿过小路的上空,轻轻落在树枝上,嘎嘎叫两声,四处观望,看没什么危险,随后飞到地上觅食,时而又抬起头,警惕地望望小路上的行人。

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鸟也在这里悠闲地,自由自在地觅食。还有松鼠,有时一只,有时两只,它那绒球似的大尾巴拖在身后,在草地上跳来跳去,忽而低头吃着什么,忽而抬头警觉地看着周围,一会儿又窜上树去。树上的它们可要灵活欢快多了,嗖嗖地窜来窜去,从这棵窜到那棵,弄得你眼花缭乱,一会儿没了踪迹,真是惊叹它的敏捷。尤其秋天的十月的季节,这里的核桃树上结满了核桃,把这些小家伙忙坏了,或在树顶吃着,或东蹿西跑忙个不停。

我也常在树下寻找掉下来的惊喜,喜欢寻找的感觉,偶尔能收获,心里有一种满足。至今我的办公桌上还有好几个核桃。其实地下的核桃不少,但大部分是空的,而且还有个拇指粗的洞,我知道肯定是这些小家伙的杰作,只是猜不透它长着怎样的牙齿和舌头,就那一个洞,就把里面的核桃仁吃光。皮是那么地硬,怎么吃的呢?

这个季节走在这儿,也会遇到意外。有一回我和同事正走着,正巧一个核桃熟透了,吧嗒一声落在了眼前,摔成两半,随行的一位同事捡起来,分给了我们几个人。塞进嘴里,呀,香香的,好像比买的香多了。我笑着说,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吃了肯定更有智慧了。大家都笑了。

 小路的尽头是校园主路,主路环绕着主楼一圈,下来差不多要一千多米。路两侧是高大的钻天杨。一圈的白杨大道,我想如在空中俯瞰,它一定如一个巨大的白杨花环,将主楼围在中间。走在其中,即使酷夏的骄阳似火,一点也不觉得晒。很少看到这么多钻天杨,这样的白杨大道也少见,我们通常沿着这大道,走上一圈再回去。

漫步在这宽阔又安静的路上,一边走一边闲聊。一个人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想,就这么慢慢溜达着。享受这自由的风,自由的空气,自由的花草树木,自由的绿色,还有自由的蓝天白云,自由的鸟鸣。

 夏天,能听到钻天杨上无数的蝉,尽情地欢唱,声音震耳。现在好像极少听到这么多蝉同时歌唱了。记得小时候的夏天,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听到它们的声音,尤其有时中午想睡会儿,那声音却吵得你睡不着,心烦。现在不知为什么,人长大了,少了蝉声,又满处找,听到了这声音,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场景。我想其实不是在找蝉声,是在找逝去的岁月吧,不是吗?

 主路上视野开阔,顺着白杨大道朝前看,能望到极远。旁边绿树中掩映着的都是老的教学楼。有的顶子还带着帽檐。这儿的建筑,应该是建校时的原样,一看就是五六十年代的特点,楼层不高,就三四层。喜欢这些老建筑,曾到里面看过,楼道和屋顶比现在的要高。夏天里面很凉快,楼道地面是过去那种水磨石的,有的教室木地板红漆已经斑驳退色,很有年代感。主楼和周围的配楼都相通,走进任何一栋楼,不用出楼,就能到周围各楼的办公室和教室,特别方便,设计者的独居匠心,很人性化。特别羡慕在里面学习的学生,能在这样又幽静又有年代感的教室里学习。

在北教学楼的后边有一片空地,这里人更少,也更安静,一到每年三月,整个空地全是二月兰,面积很大,时常有人来看,拍照。尤其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天气,这地上的蓝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明丽、又素雅,与天上的蓝遥相呼应。

喜欢二月兰素朴、淡雅的气质,曾在家附近的花园里挖过一棵,本想着在家里每天都能看到它,陪伴它,不成想,没几天就打蔫了,怎么努力都不管用。后来明白了,它只属于大地,它向往自由的阳光和空气,不是温室的花朵。我太自私了。

看着一棵棵、一簇簇、一片片的蓝,那样自在、从容,尽情地绽放着自己,真是美呀!

还有一处风景,就是主楼前的梧桐大道,全部都是法国梧桐,一条是从老的正门,到主楼前。东西走向,大概六七十米吧,另外一条在主楼前,南北走向,两条路相交于主楼前广场,形成一个巨大的T字,附近也有一些。这些梧桐长得粗壮、高大,浓密,高约二十米,同那些钻天杨差不多,树干都有盆口粗,树皮浅灰、深灰一块一块,无规则的图案,像油画似的。枝叶形如一把巨大的伞盖,遮天蔽日,尤其南北这条路,两边树枝和树叶都相互交错,形成了一条浓荫走廊,夏天走或站在这浓荫里凉爽又舒适。

到了深秋临冬的时候,满树金黄,地下的落叶好似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头顶也是金黄,走在金碧辉煌的通道里,仿佛梦幻一般。

这里与周围的喧闹,形成巨大的反差,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喜欢这儿的春天,迎春花、二月兰、丁香花、玉兰花,自由地盛开。

喜欢这儿的夏天,满眼绿色,树荫满地,蝉声阵阵,鸟鸣清脆。

喜欢这儿的秋天,五彩斑斓,如诗如画;

喜欢这儿的冬天,草木萧瑟,空寂、安静!

作者简介

王永利,北京人。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