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起北航(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想起曾经在那里走过的一些地方。 ![]() 其实,我一不是北航的学生,二不是北航的教职工家属,我与它的交集,仅限于前些年每天中午饭后到那里走一走,转一转,仅此而已。后来一想,许是喜欢这里的环境,又许是分别太久不知何时才能再去,也许还有时光一去不回的感怀吧。有时在单位大厦下把角儿的一片空地,能望见北航校园里我们常去的那一片绿地和那巨大的回字形教学楼,由于人少,现在显得更加的幽静。遥望中,眼前浮现出曾在那里走过的那些地方,那里的场景,那里的一切。 三年未见,你还好吗?你还是当初的样子吗? 想当初单位迁到这边以后,到北航遛弯变成了一个习惯。有时一人,有时与同事一道。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最近三年了,再也没有进去过。 记得那片绿地,当初空闲时我们常在此遛弯儿。也曾经我们六、七人在此抖空竹。同事从家里拿来空竹,就在空地上抖着玩儿,或是抖着抖着,然后将它抛向空中,再接住,跟杂技团的杂技一样,玩儿的热闹。 记得那体育场,记不得是哪年,我从家里拿来以前一直弃之没用的排球,我们几个同事,就在那排球场互相之间围成一个圈,你传给我,我垫给你,互相传来传去,或者模仿扣杀的动作,扣几个,玩得不亦乐乎。或是站在罚球线上模仿排球比赛发球。哎呀,那么远呀,铆足了劲儿,刚刚过中心网,不像看比赛时人家发球那么轻松。 ![]() 记得那回字形的巨大的教学楼,那二层整个回廊都通着,一圈下来得有三、四百米,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有风有雨,天气不好之时,必来此地遛弯儿。楼里是另外一个世界,安静的世界。现在人少了,想必更安静了吧? 记得那回字形大厦的中心花园的空地上,建有一座下沉式会议中心,方方正正的平面建筑,它周围留有一圈走廊,宽得有两三米左右,头顶有檐,即使下雨也淋不到。喜欢它是露天的,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常跟同事或一人在此溜达,边走边聊,或独自想点心事。 然而,多数时间还是在老主楼区那一片地界转,那里的建筑都是几十年的样子,与周围光鲜亮丽,富丽堂皇的现代化建筑相比,好像有些落伍。但我觉得它别有风情。有一种沉稳与大气,喜欢这种气质。还有那些粗壮的钻天杨和梧桐树,都有主干都盆口粗,枝叶繁茂,它们与这些老建筑相伴在一起,相得益彰,有一种岁月沉淀之美。 记得那条通向老楼区主干路,那树影婆娑的小路,夏天时节树荫满地,秋天,偶有核桃从上掉落,给你意外的惊喜。还有各种鸟雀在旁边的树丛绿地里悠闲的自在啄食。 ![]() 记得那主干道一圈几百米的白杨大道,宽阔人少,两旁排列整齐的钻天杨,高耸入云。夏天三伏天,蝉声震天,无数的蝉在高歌。现在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景象了。还有时和同事一道,就在这大道上,漫步、闲聊。深秋时节,地上落了一层的绿树叶,犹如铺着长长的绿毯。走在上面不忍心下脚。 记得那主楼前的梧桐大道,遮天蔽日,秋天,树上树下全是金色,犹如走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如梦如幻。 记得你主楼前的两株腊梅,冬末春初,那朵朵小黄花,招人喜爱,走在它旁边的主路上,能闻见隐隐传来的暗香。看见它便想起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的,是那种幽幽的暗香。记得那北楼后院成片的二月兰,春天时节,晴空万里,地上的蓝与天空的蓝交相辉映。 记得那几座楼,楼面布满了茂盛的爬山虎,郁郁葱葱,绿意盎冉。特别羡慕在里面的老师和学生,能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 ![]() 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最还是这里的安静。 三年不见,感觉已过了许久。不知何时才能再一次走入你的身边,重温往日的温暖时光! 作者:王永利,北京人,微信名:流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