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没有来日方长 文:张杰民 & 图:网络 ♫. ♪~♬..♩ 世间的期待有无数种,最好的那种叫明日可期;人生的错觉也有无数种,最大的那种叫来日方长。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些未了的心愿,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常常以为来日方长,等等也不迟,有的是机会。可是,红尘过往没有人能握得住地久天长。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机会,留下的便是一生的悔恨与无奈。 孝道更是如此,没有什么来日方长。 父爱如山,载不动;母爱似水,流不尽!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的爱,最博大的天空是父母的心胸。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是父母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在父母眼中,子女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记得有一位母亲,在女儿病危之时,紧紧握住女儿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妞啊,你醒醒啊,妈妈不能没有你。你要是走了,妈妈也要陪着你一起上路,不能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离去。”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人间最动人的真情。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历史上有许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东汉时的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冬天寒冷时,他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黄香成为历史上公认的“孝亲”典范。当今,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下,涌现出了许多孝老爱亲的模范。河南省鄢陵县马栏镇的张文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2016年,49岁的李爱云患肝硬化,急需肝移植。得此消息后,24岁的女儿张文亚当即为1岁的儿子断奶,要“捐肝救母”,但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 经过近半个月“争执”,2016年10月21日,张文亚终于为母亲捐出自己60%的肝,谱写了一曲“妈给我生命,我为妈续命”和“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的赞歌。张文亚因此被评为第六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以张文亚“割肝救母、孝心反哺”的感人事迹为原型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憾天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时,许多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孝敬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来日方长”的错觉往往使一些人说着容易做着难啊! “子欲养而亲不待”,带来了许多遗憾。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记载: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即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这种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话语中的悲伤,在历经几千年后仍能扣人心弦,这是所有读懂父母亲人的最大的痛。 “亲待养而子不在”,凝结了许多揪心之痛。有些人年纪轻轻,却因疾病或其它一些意外情况撒手人寰,撇下父母,造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令人痛心的悲剧。他本人与父母已是阴阳相隔,哪里还谈得上向父母尽孝呢?有个刘哥,长我十多岁,曾在审计部门工作。他的大儿子非常孝顺,可是,四年前突然患上肝癌,于去年春上去世。而刘哥在前年患上了食道癌,去年秋天去世,比大儿子晚逝半年左右。大儿子去世时,大儿媳一家怕刘哥老两口一时接受不了,没敢告诉他们,想着能瞒一天是一天。后来,刘哥不断问大儿子上哪去了,大儿媳只是支支吾吾地说:“外出看病去了,没在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刘哥还是从街坊邻居不经意的话语中知道了情况,老两口悲痛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论放在谁身上都是相当痛楚和难以承受的,何况刘哥还是个重病之人。在他大儿子去世后,有一次我去看望他,刘哥悲痛地说:“老天爷也不公啊,大儿子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撇下我们走了,咋没把我的老命分给他一些啊?” 生命就是这样,有时候很坚强,可以九死一生;有时候又很脆弱,生死就在旦夕之间。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个先来,孝道之事,我们怎敢期待来日方长! 《论语·为政第二》记载,子游曾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即子女侍奉父母,固然要饮食奉养,而内心一定要有真诚尊敬的态度,在行为上符合礼节,才能叫孝。其实,凡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不是拿点东西好像就尽心了,留点钱似乎就尽孝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就心安理得地忙自己“走不开”的事情去了。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作为子女,不要因为父母的唠叨而腻烦,不要因为他们说话迟顿而反感,不要因为他们慢慢咀嚼食物而不耐烦。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有一些人长期在外工作或打拼,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无暇顾及家庭,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他们追求事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必须。但是父母孤独,需要陪伴;父母年迈,需要照顾;父母辛苦,需要疼爱!即使你的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只要不是国家特殊需要,实在走不开,一定要抽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给父母力所能及的赡养,给父母心灵的抚慰。此时此刻,忽然我想起十多年前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唱出了多少在外工作、打拼的年轻人对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思念,让人十分动情。父母的心愿可能很简单,他们不是要你赚多少钱,不是要你给他们多优渥的生活,而是要你能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家人能够团圆,就是对他们心灵的最大慰藉。 孝敬父母,只有尽早时! 作者简介: 张杰民,河南省沈丘县人,沈丘县政法委退休干部,现为周口市作协会员。多年从事机关文秘工作,曾多次在省、市、县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