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散文 | 郑光前 | 真情岁月 <1﹥

 香落尘外 2020-03-14
 

真情岁月 <1﹥

文:郑光前

图源:网络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是我大半生中唯一的朋友,他姓贾(就称老贾)。我俩认识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友谊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在我们现在熟悉的小圈子里,大家戏称我两为郑贾二先生(我姓郑),用他们的话说:这郑贾二先生,那关系是杠杠的,那才是真正的铁哥们。

我们之间的友谊,虽不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两肋插刀,生死与共江湖侠客那般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但也是平淡显真情,小事见真心。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能从萍水相逢,淡水相交渐渐成为肺腑之交、胶漆之交、莫逆之交的好朋友,好兄弟,不只是缘份,还有靠真诚。

人的交友不在众多,而在知心,不在热烈,而在清淡,不在表面,而在实质,不在形式,而在内容 。自有老贾这个朋友后,慢慢地我生性独立冷漠,不善与人交往,交流,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只图清静,不爱运动的习惯也改变了不少,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呆板陈旧的生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生活有了新理念,生活形式多样了,内容丰富了,心情畅快了,人也变得有精神了。

二十多年的友好交往,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朋友情谊,太多的过往在心里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轶事。这些经历,会常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1 .二十多年前的认识如今的朋友

一九九六年三月份,省教育厅举办了一期小学校长髙级研修班,全省有关县区选派1一2名校长参加学习。地点在著名风景区临潼骊山脚下,华清池畔一所厅属教育培训机构,(省艺术学校院内)为期三个多月,这期大约有八九十人,分两个班上课学习。

报到那天,学员们办理完有关入学手续后,就去各自寻找安排的宿舍。我和老贾是在公寓楼一个四人间宿舍相遇的。相互作了自我介绍,才知道我们同来自宝鸡市区,各自工作的两个学校距离也不远,但分属两个区管,因此互不认识,也没交集。

那时侯,我刚40出头,老贾40不到,正是男人身强力壮干事业的人生黄金阶段。初见老贾给我的初步印象:髙大英俊,西装革履,衣着讲究。可能平时很注重仪表形象,一看风流倜傥,风度翩翩,一个十足的帅哥美男。而我低矮清痩,相貌平平,平时也比较随意,典型的普通一员。这一髙一矮,一俊一庸并不影响我们初次见面的热情,直至后来也没影响我们成为好朋友,好兄弟。

虽不很熟悉,经过几天的相处磨合,交谈,很快就熟悉了,都是同行,也都是做学校管理的,自然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多,相互间也有了较多较深的了解,距离自然就近了,两人说得很投缘,感觉知心知己。

这次学习时间较长,又吃住在学校,一般没特殊理由不允许请假,也回不了宝鸡,闲时间较多,学习班安排不是很紧张,双休日也没什么安排,有很多时间闲暇无事。

人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因两个人志同道合,脾气,性格相近,学识,观点,理念,能力相差不大,还有共同的爱好兴趣,就处得不错,交流更广泛。

这次学习,形式活泼多样,有理论学习,名师讲座,研讨交流,领导报告,经验介绍,还到西安市区及周边县区的先进学校,特色学校实地考察。参观那些学校的校容校貌,硬件设施,深入班级听课,听学校经验介绍。这次学习,通过一系列內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每个学员收获很大。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经验,增长了知识,相互也结知了全省不少校长。

老贾长期担任校长,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有很多教育新理念,新观点,值得我学习,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让我佩服。我虽说也有点文艺特长,只能说略知一二,可谓样样稀松而已。不过这些方面,也是我们更多交流的内容,是交往的基础。

那时候,交谊舞流行,学校也经常组织学员、教师还有艺校学生参加舞会,我和老贾在学员中算得上是跳得比较出彩的,音乐感好,节奏掌握好,基本功强的,还成了女舞伴的香饽饽,这让那些不会跳,不敢下场的男学员很是羡慕还有点嫉妒。

我们几个比较熟悉了的学员一起去校外散步坃耍,一同相约游华清池,爬骊山,登上最髙的烽火台,俯望景区风光,还游览兵马俑,秦始皇陵,逛石椔园,转柿子林,自然,我和老贾行动更多些。双休日,两人逛市场,看街景,还跑到渭河边闲转。

学习那段时间,很愉快,很开心。这次有缘相识,让我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学习结束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单位,两人就有了较多的接触交往机会,两个学校不远,两人居住的小区也不是很远。有时间就会一起探讨交流工作、学习、生活。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经验。

工作上取得成绩,总结的经验,会一起交流分享,遇到问题,碰到困难会一起讨论,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还相互到学校实际学习,我曾受邀参加他们学校的艺术节,观看教师业务技能表演,学生的文艺演出。他也来我们学校参观游泳池,观看学生游泳训练。总之老贾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大帮助。

 2.去宝鸡西山一坪头镇

第一次同老贾出外是去宝鸡西山的坪头镇。大约是一九九八年六月的一个双休日,星期五下午快下班时,老贾打电话给我,问我双休日想不想出去转转?我正在寻思,一周紧张的工作,双休日该出去散散心,减压放松一下。便说:”想去,但不知去哪里,没个伴,一个人也没意思。”他说:"我去坪头,找我一个同学帮我办点事,你若乐意咱俩一块去。”我说:“自然乐意,我陪你去,你办事,我转转。”

下班后,按约定两个人在汽车西站碰头,乘上开往坪头的最后一趟班车,前往坪头。

汽车过了渭河大桥,到姜谭路西行经髙家村,上了原先的旧沙石路开始爬山,(那时现在的新公路才准备修)班车沿曲曲弯弯盘山路爬上献头岭,又上甘峪梁,一直在山上绕行,到晁峪下山,再沿渭河南岸西行,后来过了一座渭河桥,桥头北岸就是坪头镇街道。

坪头镇是宝鸡西部山区一个比较大、历史悠久的古镇。其实一条不长的街道,人流也不算多,因宝天铁路在这设有火车站,给这个镇增添了不少色彩。两人在街道找了一家还算好的旅馆,在小餐馆吃了晚饭。天一黒,四周漆黑一片 黒茫茫的大山模模糊糊,只有街道不远的火车站灯火通明,夜间,过往火车的轰鸣和汽笛声吵得人无法入睡,两人聊了到半夜,才勉强入睡。

第二天上午去老贾同学的家,同学姓张,住在街道后面的山顶。两人先沿火车道七绕八拐,才找到上山的一条小路,山很髙,坡又陡,弯弯曲曲,不知绕了多少弯,才气喘嘘嘘爬上山顶。路上偶尔碰见有农民背着收割的麦子下山,是山区进入了夏收。

山顶住着三四户人家,老张正在院子收拾农具,可能家人下地了,只有老张一人,见面寒喧了几句,进屋喝了杯茶水,我知道他俩要说事情,便对他们说:"你们聊,我到外面看看风景。”便知趣地出了屋子。

屋外西侧有一条小道,我沿小道上了后面的山顶,四处远望,只见山连山,岭连岭,连绵不断,山上土地很少。偶尔才看到周围山间有炊烟冒出 ,可能有人家居住。看看这一座座大山,从宝鸡市区一进入宝鸡峡是人们称的西部山区,真是名副其实。看远处的渭河犹如一条玉带在山间弯弯曲曲,我们的母亲河一一渭河,从发源地甘肃渭原就在这崇山峻岭间川流不息,日夜奔流。

等我从山顶回来,他俩正坐在院子等我。我也坐在他们对面,老张这才告诉我,他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家住这里,但教书的地方离家还有几十里,需要翻好几座大山,趟好多条大河小河,单程要走四五个小时。恰好放一周忙假,昨天才回家收麦子。要不是放假,要找我就不容易了。

他又介绍说,他工作的学校很小,1一3年级,20几个娃,3名老师,老师要自己从山上砍柴做饭。去年学校所在的村子才通上电。过去夜间一直用煤油灯照明备课,批作业。平时很少回家,像双休日,往返一次路上要用上一天,一般一两月才回家一次。山区的老师大多本地人,很多人是一头沉,家里都有承包土地,每年收种时,镇教委规定统一放几天夏秋收假,让老师回家帮家里收种,放假耽误的时间,釆取早开学,或少放寒暑假补回来。

听完老张的介绍,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来山区老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样艰苦,多不容易啊。

下山后,顺路在坪头火车站转了一圈,火车站比较大,停靠着不少列车,听车站道工讲,火車一般都需要在坪头站加水,客车也停靠多,方便这一带人出行乘车。

车站不远是坪头镇中心小学,我们还专门进了校门看看这所镇中心小学。那时,学校条件也比较差,还全是砖土木结构的排排平房,教室显得很陈旧,条件、设施没法跟城区学校比。

山里的气候变化无穷,星期六白天太阳火红,半夜就下了一场暴雨。我们星期天必须回宝鸡,早上,街道上多处有积水,很多人涌到桥头看渭河涨水,昨晚的暴雨,使渭河猛涨,河水滔滔大浪,汹涌澎湃。

两人来到汽车小站,街道边没有班车停放,只有几辆出租车。车站门囗小黒板上写着通知:

因夜间大雨,公路有塌方,去宝鸡方向的班车暂时停止营运。

我们一看,傻了眼,这回不了宝鸡,耽误星期一上班,这可咋办?关键是我周一上午要参加区教育局通知的校长会,让我十分着急。

情急之下,看路边停放的几辆出租车,想问问,看能否帮助我们想想办法。两人刚到跟前,呼拉就围来几个出租车司机,问我们去哪里?去宝鸡。几个司机一听,又呼拉回去了。一个司机用嘴努努小黒板:“有塌方,班车都停运了,谁还敢开车去。”这让刚才还怀有一丝侥幸的幻想,刹那间成了泡影。

这时,走来一位4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对我俩说:“我知道一条便道,出租车可以拉你们回宝鸡。”一听有希望,顿时有点喜出望外,但不知司机说的是真是假。司机见我们有些怀疑,又说:那几个司机是山外人,来这里跑出租,他们当然不知道这条路,就是知道,没跑过,也不敢去。我问:“为什么?”司机接着说:“我就是坪头人,就住在铁道上边的坡上,这条便道是我们沿铁路几个村子把原先被废弃的一条铁轨线路整修成一条行农用车的便道,方便出行,一直通到林家村。现在宝天铁路修了复线,原先的铁路就成了我们的简易公路。这条便道我雨雪天拉了几次去宝鸡的客人,我熟悉。只是路况太差,车不好开,坐上不好受,再就是车费要髙些。”我赶忙说:“那是自然,只要能回去受罪也无所谓。”然后谈好价,就跟司机上了车。

这次从坪头回宝鸡,确实遭了罪,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出租车在这条崎岖不平,大坑小洼的便道上颠簸着,走的是原先跑火车的遂道,洞里乌漆嘛黑,什么都看不见,全靠出租车的远光灯照明探路。颠得人六魂出窍,晕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人随车晃,反正听天由命了。一个接一个的洞,不知钻了多少个,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出租车驶出遂道,开到林家村,这次不容易的行程才结束了,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3.西部山区赤沙镇見闻  

2000年暑假里,老贾那时在一所职业中专当校长。职业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招收新生,暑假教职工基本都到划定的区域下去招生。老贾说他刚参加工作,分配在西山的赤沙教书,赤沙香泉有不少同学和同事,因为这些人可以为他招生提供方便和帮助,他就负责这两个地方招生工作。

八月下旬,那天午饭后,学校司机开车和老贾来接上我,从南线过坪头渭河公路桥,就爬山,在千北公路上行驶,一路全是在大山间穿行,一座座大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显得阴森森的,见不到太阳。山上很少看到村庄人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知开了多长时间,汽车才下了山,沿着一条开阔的大川道向北走,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才到了赤沙街道上。司机留下我俩,还有任务,就连夜返回学校了。

赤沙街道很小,不过几百米长,公路从中间穿过,行人稀稀拉拉,两旁只有几家小商铺,天快黒时更现得冷清。街道后面是髙山耸立,怪石嶙峋,树木茂盛。屋内陈设很简单,一个房子摆两张单人硬板床,一台陈旧的小电视机,几乎再没什么家具。我们没有选择,只能住这里,厕所还在后院子,有些远,洗漱要下一楼一间开水房里。

老贾先领我到街道上的赤沙中学找他同学李老师,因为要落实的这名学生是李老师介绍推荐他们村子的,比较远,必须由他领着去,见面约定好笫二天八点在旅社大门囗碰头。

当我们俩和李老师说完走出学校时,天已经黒了,街道上很冷清,几乎没什么行人了,小街道上只有几盏昏暗不明的路灯,在两边黒压压大山的映衬下更显得模模糊糊,只能听到街道后面村子里的狗叫声和山上风刮树林的沙沙声,冷清得让人很不适应。

睡觉尚早,两个人就顺街道向前走 ,没走多少就出了街道,借着月光,大山一片黑压压,模糊不清,山里的傍晚还有点冷,让人感觉有丝丝凉意。公路上偶尔会有一辆汽车驶过,老远就打着远光灯,随之一道白光,就急驰而过,让人心里害怕。再向前走,又是一座黒乎乎的大山头,公路立即绕到山后面去了。两人就返回旅社,没有睡意,想看看电视,打开电视机,半天也调不出图像,荧光屏上只有雪花点飞舞和传出刺耳的吱吱声,无聊至极,只好睡觉。

第二天八点,三人按时碰了面,李老师在街道边叫了一辆私人小面包车,三人上了车,司机开着就向李老师家的村子前进。面包车先在千北公路上前行了十多里后,就拐进公路旁边一条川道,川道里是一条沙石乡村公路。在车上,李老师介绍了有关赤沙的历史和文化,他说,你们看我们这里的泥土和沙石是赤红色的,所以叫赤沙。赤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有名的三寺村的血社火,堪称西秦社火一绝,绽放着善行文化的璀璨光芒,享誉海内外,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这里的山水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山巅之神秘,水源之沁人心脾。这个川道,比较宽阔,里面村子较多,有好几个大队。

乡村公路,路面较窄,汽车没有爬山,是沿山根走,路上不时有老人,妇女和小娃娃赶着牛羊经过,他说,那都是赶到山上放牧的。每次有牛羊队伍过来,汽车就要停在路边给它们让道,怕出事故。一次让路时,一个老汉赶的牛队伍中,有一头捣蛋牛追着和别的牛打架,生了气的老汉挥起手中的鞭子抽打这头不听话的牛,嘴里用粗俗的话骂着,你这该死的东西,看来真该挨刀吃肉了。大半晌时,才到了李老师家住的村子,下了车,司机又忙他的生意去了。经过李老师家门,他向老婆打了声招呼,让给我们准备中午饭,又领我们去学生家里。

村子里大多还是陈旧传统的土坯房子,几乎家家没围墙,房子都建在坎坎楞楞的山坡上。村里只见到几个老人和玩耍的小孩子。李老师说,青壮年基本都去外面打工了 ,在家的也去山上摘花椒,平时很少有人。村子狗特别多,几乎每家门前都拴狗,不时还有从房前屋后冷不丁窜出张牙舞爪的大狗,朝人狂叫,虽有李老师跟着,还是让人害怕。   

作者简介

郑光前,陕西宝鸡市渭滨区人,退休教师,省市教育学会会员,市散文协会会员,《作家地带》签约作家。多篇文学作品发表在国家,省,市有关报刊及平台。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