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程俊太 | 我的大嫂

 香落尘外 2020-03-14

我的大嫂

文 / 程俊太

版式设计 / 玉丽

图源 / 网络

在故乡方圆几十里,只要一提到我大嫂的名字,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我们家有福,有了个贤淑孝道、善良聪慧、勤劳朴实的好儿媳。她为人正直,涵养超人,她就是我的大嫂,俗称“蒂妹”,雅名:陈桂香。

说起我的大嫂,那片纸只字是写不完的,三言两语是表不尽的!

几十年前,因为我们农村生活贫苦,大嫂没有读过一天书,但她能歌善舞,贤德皆第,聪慧过人。她十六岁那年,正是各人民公社组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大唱革命现代样版戏的年代,自然地,她被推荐进了宣传队。通过惊人的记忆力和不懈的努力,不管是表演艺术,还是戏容戏貌都显示出她的文艺才华。不久就成为了宣传队的名角。大嫂主演以现代戏“老旦”为主,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沙奶奶等。我那时虽小,但亲眼目睹了大嫂华丽的装扮和精湛的演技,那简直是真的人物登上舞台了。有一次她们下乡演出,来到我村开演了,当时演的是《沙家浜》。当沙奶奶出场时,人们都瞠目结舌,愣住了。舞台上,一位年过六旬的革命的老奶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舞台中央,其装饰、戏容、戏姿,给人以沉稳、坚定的印象,那圆润美妙的唱腔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们难以相信她的扮演者竟是一个刚满十六岁的俏姑娘。她动作优雅,做派稳熟,演技轻敏,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年迈,坚定、革命的沙奶奶形象。当时我的堂奶奶高兴地回过头来对我娘说:“你看你儿媳,扮起妆来比我还老呢。”我和我娘听了堂奶奶和其他观众对大嫂的夸奖,甭提有多高兴呢!十几分钟后,"沙四龙"也提着大鲤鱼出场了,这下更热闹了——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把惊呆的目光投向舞台上的沙奶奶和沙四龙。因为这“一老一少”正是当时热恋中的情侣啊——我哥、嫂!

一、一段扯不断的婚姻。

说起此事,不禁使我想起当年哥嫂结合的艰难历程:

那是1967年8月,哥嫂被推选进入“育红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于是他们相遇了。在排练、演戏、下村的演出生活中渐渐从认识,熟悉到了解,彼此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继而相恋。那年大嫂16岁,哥19岁。从初爱到深情,这一棵爱的种子,也从胚胎到发芽,从生根到长叶,从开花到结果都经历了成长中的风雨坎坷艰难历程。红尘中的每一段美好故事也应是如此吧。经过两年的精心呵护、培植,他们成为了比翼双飞的恋人。爱情是美好的,但爱的道路却是崎岖的,艰辛的。

两年后的八月,正是金桂飘香的季节。他们满怀着爱情的喜悦去征求双方父母同意。可就像二月春雪突然降临,竟遭到了嫂子的父母及家人的反对。理由是我家十分清贫,用她们的说法就是不能眼看着闺女往火坑里跳。当然,这是事实。我家当年的确十分贫穷。在那“挣工分”养家的年代,仅靠父亲教书微薄的十几元工薪如何养活八口之家?而母亲常年多病,再加上两次失火造成的连续灾难,那时家境的确一贫如洗。说我家是“火坑”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她们阻止这段婚姻倒也不为过。

但是,爱情的力量,越是在艰难时刻越能显示出她的伟大,她的坚贞,像一只飞蛾,为了光明,明知是火依然一往无前!像飞蛾扑火似的,大嫂却坚定地选择了绝不放弃,应了那句半玩笑的话,大嫂往“火坑”里跳了——她不顾父母及亲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和哥走进了婚姻殿堂。她选择了所有人都认为不该选择的爱。当年十二月,屋漏偏逢连阴雨,穷衣却遇雪上霜。一场大火又把我这个几乎穷困潦倒的家庭毁于一旦,家人除了身上穿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了。这时我父母最担心的是大嫂是否还愿成为我们家的儿媳,哥和我们几个弟、妹都在为怕失去疼爱我们的大嫂而忧伤,为担心失去胜似亲姐的大嫂而难过。但是大嫂深深懂得这一家人眼前最需要的是什么。面临现状,面临许多三亲四邻的“奉劝”,她毅然选择了这份纯洁的爱。记得当时大嫂来到我这被大火烧尽的家,悲伤的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用亲切而又坚定的目光扫过我们,看到我们渴望她不要离开的眼神。大嫂走到小妹身边,慢慢蹲下,抱起小妹,走到我父母面前,双膝跪下,毫不犹豫地说:“爸妈,家现今成了这样,不要难过,我和俨哥的婚事,你们放心吧。以前我爱他,现在爱他,今后一辈子同样爱他,爱你们。”说着,大嫂和妈妈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泪水奔涌而出,湿透了她那俊俏的双颊。大嫂的话不仅温暖了我全家人的心,也成为了她对我们整个家毫无保留地奉献的座右铭。她爱我们胜过爱自己,她孝敬父母,以馨养德,勤劳朴实,贤惠善良,成为我们这些弟妹妯娌的典范。

人啊,一时的尽心容易,一刻的暧昧容易,一辈子言行一致却要付出许多。但我大嫂做到了,而且做得一丝不苟。

二、中华美德在大嫂身上的体现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我大嫂是孝的典范,爱的榜样。这句话简直是大嫂的大半辈子真善美表现的真实写照!

就在那场大火的第二年,哥嫂终于在搭建的茅草房里结婚了。简陋的新房,简单的嫁妆,简便的酒席... ...她的到来深得我父母及我们兄妹的欢心,给了家中无尽的安抚。

打从嫂子进家门以后,孝敬父母、爱护弟妹成为了她分内的一种责任。父亲是个教师,每个星期只有星期六、日回家。他一回家放下背包,大嫂就端着一碗热茶迎了上来,每次晚饭后她都端一盆热水送到父亲脚下。星期天下午回学校授课,父亲的自备菜罐总是满的。母亲体弱多病,每天端药送饭成了大嫂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弟、妹总是关心周到。两年后由于家务事多,她决然放弃了县剧团调去深造的机会,选择了离开她爱的文艺事业。她每天早上起早贪黑忙着上工和操劳家务,从无半点怨言。那时我们弟、妹尚小,许多事情需要她操心。逢年过节,她总是先想到给父母弟妹添置衣服,却从来没想给自己做过一件衣服。结婚第二年,大侄儿出生了,是一件喜事,但也加重了大嫂的劳动强度。虽说母亲能在家中带带孩子,但主要还是大嫂日夜忙碌。既要按时去村里劳动,又要操持家事,还要带孩子。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弟弟妹妹,但是大嫂在这两者关系上从不偏袒,她宁可自己不穿不吃,也不会让父母弟妹饿着、冻着!

大嫂为人和蔼可亲,在家中,虽说终日辛苦,但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不仅把深爱给了大哥,同样把一颗爱心付给了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不管多苦多累,从无怨言。弟妹的过失,她总能包容,并且细心教导我们不要再犯。她在家中尽孝尽责,在邻里尽心尽力,待人接物,周到细致。在家中从未有半点计较,在外面从未与邻里发生口角。她以助人为乐为本,对待村上老人总是热情诚恳,尽心尽力地帮助人。每逢客人进门,总是笑脸相迎,端茶搬凳,忙个不停。我们是在大嫂身边长大的,亲身体会到她给人的那种温暖、幸福和快乐。

我十六岁那年离家去参军了。换上军装的前几天,大嫂为我把衣服洗净穿上,虽说破旧,但补丁整齐,有一种大嫂给的朴素之美。按她的话说,我在外面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再三叮嘱,要求我在部队好好锻炼,当个好兵,父母哥嫂没在身边,要知冷知热……说着说着,大嫂牵挂、担心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因为我从未离开过家,大嫂放不下心。第一次从公社武装部换上军装回到家,第一个迎接我的就是大嫂,她看着我穿上了崭新的军装,甭提有多高兴了,左拉拉,右看看,说,你们看,我“糖”穿上军装多好看、多威风啊(“糖”是我的乳名)。当然,也少不了我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欢乐了。换装后在家的日子总是聚少离多,离别前大嫂和父母一样,没少为我流泪。大哥当时是民兵排长,虽说没流泪,但心中的担心和牵挂我心里明白。到了离别的时候父母和哥嫂叮嘱再三,要我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想家,要照顾好自己。在部队的八年里,每收到一封家书上都有大嫂的叮嘱和牵挂。如今想起来还深感愧疚不已,因为我辜负了她们的希望,八年军营生活一事无成。

三、贤妻良母,妯娌的典范

我大嫂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令人敬佩。她的美德传承了中华民族美德之精髓。

算起来,她今年有67岁了,几十年来,随着我们三个弟弟的长大成家,弟媳们的到来,大嫂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她是大嫂,对待每个弟媳胜似姊妹,父母相继去世后,她和大哥成为了我们的主心骨,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弟弟妹妹,老二夫妻口角,她轻语相劝;老三夫妻闹矛盾,她亲临劝解;老小夫妻闹别扭,她亲自解除。她总能以理服人,诱导善说,在大嫂德与行的影响下,妯娌之间不是姐妹胜似姐妹,谁家有事互相帮衬,互相商量。村里的老人羡慕我们家亲似姐妹的四妯娌,年轻人羡慕我们四兄弟有个贤惠善良,德馨才备的好妻子,而媳妇们却敬佩羨慕通达人情的好大嫂。在她们之间大嫂是只模范的领头雁。在对待小辈她爱抚有加,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侄子侄女或是侄媳,她都关心之至,一视同仁。逢年过节外出打工的小辈回来,第一个来看望的是大嫂,而小辈们第一个去看望的也是大伯大妈,因为他们从小就得到大妈的教诲疼爱。是的,大嫂以德待人,以勤持家,以孝尊长,以爱抚幼的奉献精神,在故乡南湖传为佳话。十年前哥生了一场大病,失去了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几乎常年卧床不起,这对大嫂来说增添了许多劳累和负担,但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她既是贤妻,又是护理员,还是保姆,她每天每时都在忙碌着,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以她美好的贤德对待每件事。

自从大哥生病以来,屈指一算十年了。这十年中,我亲眼目睹了大嫂付出的一切。当年哥患直肠癌做了切除肛门直肠手术,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肺部又因为肺气泡和肺气肿失去了大部分机能。常年生活在病魔缠身的痛苦中,一直靠便袋和制氧机生存。在这漫长苦累的时光里,大嫂为大哥付出了一切,每天既为妻子,又当护理。每次换便袋是一次“考验”,但她从不嫌弃,更不马虎。哥原先是个对生活十分讲究的人,大嫂为了使被病魔缠身的丈夫过得舒适,每时每刻都陪伴在身边,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也未吃过一顿安心饭。为了让哥安心治病和舒服点,每星期擦三四次澡,换三四身衣服。不管哥什么时候需要,都能及时得到大嫂的周到照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端水吃药,擦身捶背,盛饭换衣。十年如一日,大嫂总是精心照料护理。由于给大哥治病花了太多钱财,大嫂总是省吃俭用,但她只苦自己,在大哥和孩子身上从不省钱;由于过度操劳,大嫂的身体严重贫血,曾几次晕倒。但她从未考虑过自己,仍一如既往体贴关爱着孩子和她深爱的丈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住院治疗。

人有多少个十年?我大嫂在这一个个十年中,原来的秀发变白了,原来俊俏的脸庞变憔悴了,虽说还时刻保持着微笑,但背着大哥和其他人每天都以泪洗面,我们知道她心里的苦,但她从不肯让人看出来,因为她始终在尽一个贤妻的责任,她从未把痛苦留给外在外打工挣钱的儿女们,始终在尽着一颗慈母的心。

在大嫂的身上,我们兄弟姐妹视她为做人的榜样,持家的典范,婚姻的楷模,为人的表率。大嫂在父母面前,是尽心尽孝的儿媳;在兄弟妯娌心里是值得学习敬佩的大嫂;在我大哥和孩子们心里是一位贤妻良母。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大嫂健康长寿!快乐幸福!

作者简介

程俊太,笔名邓中华。生于1958年4月,中共党员,退伍军人,代课教师。自学政史大专毕业。好读书,喜写作。爱好文学、诗画、书法,文艺。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