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专栏 | 林东之南 | 迷人的三晋

 香落尘外 2020-03-14

图、文:

林东之南

版式设计:湛蓝

04

第3天

下午时分,我们离开易县,迎着斜阳,去往三晋大地,行程261公里。

之前就曾多次吹嘘过,我已经完成了对祖国的游历,走遍了东西南北,如果你问我,还有哪里是你还想再去走走的,那只有两个地方:云南和山西。云南主要是自然风光,南有热带雨林,北有连绵无尽的雪山,堪称神奇。比如秦晋交界的壶口瀑布,我认为是不及丽江虎跳峡的壮观。但是云南的人文同样值得一提,在版纳,傣族女子轻歌曼舞的绮丽风情和曼妙的身姿,那也是让人念念不忘的。

山西境内的第一站就是恒山和悬空寺。恒山位列五岳之一,却是乏善可陈。山上仅有一个香火寥寥的道观,与五台山相比更显寒酸。世上很多的事情就是这样,名实不符的甚多。但悬空寺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其险与奇,垫定了这座规模不大的寺庙的显赫地位。当年的造寺人为了躲避战火和盗匪的骚扰,在绝壁的半空创造了这座易守难攻的建筑,只要栈道的小门一关,鸟儿都飞不上来。

1500多年的风雨,已经让这座悬挂在半空的寺庙有些瑟瑟发抖,近年有关部门在下面加了立柱,避免它像雷峰塔一样倒塌的命运。思路是好的,却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焚琴煮鹤之举,人家出名就是因为悬空,你在下面加上了很多条腿,理解是理解的,却多少有些煞了风景。

寺庙的住持我想应该是个顽皮的人,他竟然让佛、道、儒三位尊长同处一室,在一间狭小逼仄的室内面面相觑。这是要斗地主打麻将,还是担心三位尊者在此寂寞,在夜深人静时闲聊唠嗑?

站在悬空寺的栈道上,看见下面的人群如同蚂蚁一样移动,脚下的木板吱呀作响,随风晃动。除了让恐高的人略感不适之外,你会由衷地赞叹,人类营造建筑、改变自然的思想和技巧,确实堪与神奇的造化一比高低。

夜幕时分,我们赶到了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应县。在这个并非很出名的地方,我们将瞻仰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倾力发掘的瑰宝——木塔。当年的应县还是个人迹罕至的晋西小镇,据说梁思成从跨过山丘的第一眼,便对木塔玲珑的身影大感惊异。

木塔通体近20层楼高,形体优美,体量庞大,这样硕大的一座建筑不用一根铁钉,全部由木质制结构搭建形成,而且在风雨中安稳伫立了1000年。夜幕中彩灯投射在木塔身上,在很远处,就能领略它守护了小城千年的一派玲珑。

春节期间,小城的店铺都没有营业,这是北方的传统。我问一个出租司机,现在哪里有吃饭的地方,他带我们在街上转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营业的饭店,老板娘是本地人,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断给我们介绍晋西北的各种名菜和小吃,尽皆物美价廉。

这是这个国家里,在不同的天空下,不同的角落里,不同的屋檐下,各自为生活的欣欣向荣而努力的人们之中的一个,4000元的房价,仍让月入微薄的她深感压力。

听说我们是来此旅游的,她吃惊地张大了眼睛,说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吗?我说来看看木塔,她说,喔,好像是有一个,不过我从来没去过,应该没啥好看的。然后我就跟她讲起木塔的典故,她有些惊讶地说,还有这些名堂啊,改天我也看看去。

塔前的宣传栏上,有林徽因蹲在塔顶丈量的照片。一个柔弱的女子,敢爬这么高,如果不是对学术的信仰,那就是对爱情的忠诚了。我一直想,林是学美术的,画图是强项,是不是让梁先生这个大男人爬上去丈量更合适?从历史看,梁启超先生应该不是个胆小的人,但如今看来,梁氏家族,估计都是恐高的。

史载,军阀混战的时候,曾有人下令炮轰应县木塔,好在神灵庇佑,木塔巍然不动。当年日本人都没舍得毁坏它,这个军阀,离民族罪人,就差一步了。

遗憾的是,木塔已经禁止攀登了,对千山万水而来的我来说,这虽是一种遗憾,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希望我们身后的子子孙孙,在千百年之后,能够像我们一样,在翻越重重山岭之后,有幸惊艳于木塔的芳容。

祝您永远安好,亲爱的木塔,永远风姿秀美。世世代代,千古玲珑。

我们住在了应县,一个叫*园的古色古香的饭店。拿起洗手间雪白的毛巾,惊讶地发现里面竟是擦过皮鞋的大片黑迹。据说海外的酒店多是不收押金的,近年却因为同胞而改变了这个传统,因为他们老是拿床单擦鞋。而我前面的这位客人显然还是有些害羞的,擦了,再掩藏起来,就像我邻家杨的拉布拉多,每次都记得把自己的便便盖起来。向你们一并表示赞许。

05

第4天。

天色微明,我们就急着出发,赶往五台山,这段路途没有高速,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老人对错过宾馆免费的早餐十分痛心,一路上屡屡提起,我不断回忆着美丽的木塔,我爸她们则一再对那热气腾腾的馒头深表悔意。

昨天,饭店的老板娘已经热情地指点我们如何绕过进山的闸口,不需缴费,这让我家老人很感兴趣,我想他们肯定一夜无眠,仔细背诵着免票攻略。但是走近一看,目光如炬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山门布下了天罗地网,不交钱,一只老鼠也休想溜过去。

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山西。五千年的历史有些久,经得起考证的也许不多,比如平遥的城墙,也只是周朝的遗存。而号称五千年的临汾的华门,也实在无法推敲出任何尧舜的记录。但是五台山,如果说是山西的第一块牌子,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2007年,我第一次来到五台山,从此,它便深存于我的记忆。朝台路上的僧人、庄严的寺院、大殿里缭绕的香烟、虔诚祈福的游客,依然时常在脑海里浮现.......那是诗情画意与神奇传说交织的美,也是佛教文化艺术史与青灯古佛缭绕的美。时隔12年,再次来到这里,真有物是人非的感慨,想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小伙子,如今再次造访这里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头发稀疏的中年大叔。

五台山的标志自是那座白塔,在塔院寺的门口,车声鼎沸,人流极度拥挤。几个僧人奋力地维持着秩序,但是远道而来的风尘仆仆满面尘灰的游客和信众,仍然万众一心往里挤。从狭窄的台阶向上望去,白塔的身影无影无踪,只看到密密麻麻的屁股和大腿。

五台山,古名清凉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从台顶看下去,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寺院与庙宇相互掩映,松柏森严挺拔、云雾弥漫浮沉。

这里最多见的就是磕长头的苦行僧,在崎岖的小道上,双手合并、致礼、作揖、俯首,五体投地、叩拜、起身、捧掌、鞠躬....立身,周而复始,恭敬而虔诚。千里之遥啊,何等的毅力才能做到呢?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只因一份恭敬而虔诚的信仰,连接着他们的血脉时时刻刻、岁岁年年.......我会把他们放入长久的记忆里,他们的坚强、善良,散发永恒着光芒,时时温暖着我的心。

我想,我对五台的沉迷,并无关信仰,只为我灵魂深处苛求的安宁...... 生活的喧嚣,加深了灵魂的不安。有时候总疑惑为什么活着,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我们都是过客,如果有那么一天真的累了;如果有那么一天害怕生命中的无力、空虚和无奈,那就卸下面具,放下工作、责任、忧伤、不安,给灵魂放个假,去看看这个世界,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风尘起落的人间。

06

从显通寺出来,时间尚早,我们右转前往圆照寺、广仁寺,在这里,我看见了顺治那首著名的归山词。如果深究历史,就像前文写的雍正帝一样,你会明白当皇帝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其实事情很简单,因为皇帝不可以办理病退,也不许停薪留职,所以,他选择辞职了事。

但是,皇帝到哪里都是皇帝,他老人家在这里出家,仍然能享受到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而事实上按照公务员管理条例,这应该是不许的。

我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我喜欢寺庙庄严、祥和、宁静的环境。敞开心胸,放下一切批判、评价、自大的成见。静下心,全然的生活在那里的每一个片刻,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变得愈来愈柔软,愈来愈宁静。在这不算很温暖的世界里,宗教所构筑的生命梦想,即使不能兑现梦醒的承诺,也为末路生命铺设着安息的温床。

其实,上帝和佛、菩萨都是人道主义的最高象征。人应该有敬畏心理。宗教通过培养人对神灵的敬畏心理建构了社会道德体系。敬畏鬼神其实是人的一种道德自检的心理机制,它的本质是敬畏生命。那种出自内心而不是由外界强加的对敬畏鬼神的心理应该受到尊重,这实质上是对敬畏生命的尊重。

行百里路,读万卷书,走一程,学一程。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是故乡。大大小小,远远近近,人生就是无数的旅行。每次走在路上,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都能给我平淡的生活注入鲜活的能量。不一样的憧憬,不一样的灵魂,不一样的出发,不一样的旅程,都被时光定格在某个瞬间。五台,我即将再次和你告别,多年以后,那山那水那些匆匆行人,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擦肩而过的一瞬?

——草于平遥

作者简介

林东之南,原名徐光,1973年生,环境学硕士,水利高级工程师,现于苏州工作。著名作家,阳光助学群创始人,社会公益活动人士。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