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平淡 | 追忆童年游戏

 香落尘外 2020-03-14

追忆童年游戏   

作者:平淡    图源:网络    版式设计:路人

年少之时,学业松散,不像现在的孩子们上幼儿园就把学业当回事,上学后更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下孜孜不倦地攻读功课,课外的活动少之又少。那时的课本就语文和算术两科,四年级增加珠算一科,五六年级增加浅显的历史、地理两科。老实说,那点课程以一天六节课分担,真是轻松地不能再轻松了,至少我觉得是那样。孩子们尽管吃糠咽菜营养不良,但贪玩的精力还是十分充沛,无论课间还是放学之后,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总会将我们掌握的各种游戏玩耍得淋漓尽致,兴致勃勃。花甲之年回想起来,记忆深刻的游戏和活动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踢圈儿:通常也称跳圈儿。分圆圈儿、方圈儿、长圈儿等。圆圈儿是9个单双相间的圈儿组成,方圈儿和长圈儿是用瓦片在土地上分别划长方形和正方形后,再根据圈儿种分为若干格子,标上1、2、3……序号。具体玩法是:将砣(其实是一块瓦片)投到格外边缘或第一格,单腿用脚踢向下一格,依次踢完出格为胜局,然后再投向下一格开踢,直至将所有的格都投遍并依次踢出,方为全胜。没踢至下一格或越过了下一格的均为失利,只好等待下一轮才可上场再踢,此活动两人以上即可开玩儿。跳圈儿与踢圈儿的玩法大同小异,只是以跳为主,有单腿跳、双腿跳、八叉跳,往往会洋相百出,糗事不断,那时的孩子们都是用一根麻绳或一条布带系着没有裤环的粗布裤子,在跳跃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裤子掉落的现象,那时根本没有什么穿裤头之说,羞涩窘样可想而知,男孩女孩同玩时更是尴尬不堪,特别是女孩子遇到此事总是双手捂脸扭头窃笑。踢圈儿是十分费鞋的活动,孩子们的母亲总是将布鞋的前脸千补万纳,有的甚至在鞋脸涂上一层厚厚的水胶,但谁家也不责怪孩子们贪玩这种活动。

打砣: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立一块整砖,在砖上放一枚石块或其他硬物,手持砖头或瓦块,瞄准目标出手击打,将石块或硬物打落者则赢,轮流往复,打落次数多者为胜。此项活动看似简单,要想获胜也并非易事,目光盯准,出手要稳,腰力适度,用气均匀,如同成人打靶一般,也是很需一番功力的。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和打保龄球有点相似。

弹蛋儿:一般由两人玩耍,每人一颗玻璃球,由“锤子剪刀布”来决定先后,被进攻者将玻璃球扔在一定位置的地面,进攻者将玻璃球置于食指处,以拇指发力弹出,击中地面玻璃球为胜,不管胜负,轮流进行,胜者对另一方要进行“弹楼楼”惩罚,即拇指为弓,中指为箭,向对方额头发力弹去,败得次数多者,眉额间便会红肿起来,眼中闪着生疼的泪花,嘴巴却笑得牡丹般灿烂。

抓籽儿:抓籽儿是男孩女孩都非常爱好的一项活动,女孩尤其喜爱。籽儿可选适中的碎石,也可用砖头打磨而成,还可用现成的桃杏核。少则5粒,多则十几粒,其中有一粒为“游头”。拇指与食指夹住游头,其它籽儿置于手掌,瞬间高抛游头,将手中籽儿迅速撒在地面,再将游头接至手掌,然后每抛一次游头,按规则分别抓起一粒、两粒、三粒……也有双游头、三游头、多游头之玩法。无论在砖地还是土地上抓籽儿,手指都会出现起皮甚至流血,那种疼对我们好像无所畏惧,即使满手血痂也都照抓不误,血痂和流血不断地交换着,无穷的乐趣与血共舞。

憋茅子:憋茅子是一种二人游戏,看起来极其简单,玩起来却颇费脑筋。随手在地上划一个开口的正方形,即只有三个边组成,在内划两条对角线相交,这样便形成四个角和一个交叉点,置四粒小石子于四个角,只有交叉处暂空,二人轮流移动一步石子,直至将对方逼入死角不能移动为止。这是一种靠智慧取胜的游戏,常胜者算术成绩往往名列前茅,如有幸棋逢对手,可达忘我境界,有一次我与堂弟对弈正烈,忽然有水潺潺流来淹没了我们的游戏图,原来是堂弟憋得小便失禁而来,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匆匆掉头解急。我的憋茅子水平在左邻右舍的男孩中当之无愧,虽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回想起来也颇有几分得意呢。

滚圈:一般使用废旧木制水桶的铁箍,用8#铁丝做一U形弯钩,手握处做成柄状,将铁箍至于弯钩着地推行。根据熟练程度可跑可走,往往是跑则容易慢则难,直走容易绕圈儿难,不知是孩子们的智慧,还是有家长的指点,许多孩子的铁箍上都套有两三个小小铁环,滚起来如铃作响,煞是好听。滚圈一般不进行输赢比赛,多作为上学放学途中的娱乐工具,当然也免不了在途中相比一下速度和技巧。记得我家没有铁箍,为此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哭哭啼啼,后来父亲找铁匠给我打造了一个铁箍,但由于远没有水桶箍的弧度和光滑,滚起来吃力不算还老追不上其它孩子的步伐。如遇下雪或不能滚动的路途,我们便将铁箍斜套在肩头,如同现在获奖者或街头广告者的披肩彩带一般神气。有一次在电视看到趣味体育中的滚圈项目,不由得童心回归,乐得前仰后合,真想再滚一把过过瘾呢。

跳绳:跳绳虽有一根麻绳即可,但花样也还不少,一般分为大跳和小跳。大跳是一种群体活动项目,用的绳子较长,由两个人将绳子甩成弧形而弧端着地,第三人跃入绳弧随甩绳节拍跳跃,也有两三人同时跳跃的。小跳则是一个人自甩自跳,有前跳、后跳、单脚跳、双脚跳、双脚交替跳、花样跳、连跳等。大跳小跳均有两种比赛方式,一是以时记,一般看一分钟可跳多少,但由于那时钟表甚少,以时记并不多用,只在老师组织的比赛中使用。二是以数记,看谁连续跳的次数最多,简单易行,通常使用,至于其他跳法就只是表演性的了。我对跳绳情有独钟,前几年患肾结石,人们说跳绳可加速排石,便买来一根绳子重操旧业,当然已经不是过去的麻绳了,练习数日,一分钟可跳178次(绳柄安装有计数器),听说中学生达标次数为160次。再试连跳,跳起一下绳子可甩过两次,儿时的基本功尚有几分。

踢毽子:毽子的制作非常简单,找两枚铜钱将一撮麻穿入方孔,折回绑紧,用剪刀裁齐后展开压平即可。踢毽子不需要多大场地,即便屋内也可施展开来,一般由腿向内弯曲单脚或双脚交替踢,也有时用脚面直踢的。上学后开始制作鸡毛毽子,用铜钱加皮圈或胶圈或厚纸圈,还有麻线和浆糊,多用公鸡的彩毛,做出来非常漂亮,往往成为拥有者的骄傲。我家的大公鸡没有少遭过我的拔毛之痛,我制作的毽子可谓精美别致,令人艳羡。毽子的比赛自然是按不落地的次数计胜负,孩子们连续踢二三百次是常有的事。当时间迈向二十一世纪时,踢毽子之风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国,男女不限,围圈而踢,高低起伏,花样翻新,毽子被称为毽球,样式与过去的鸡毛毽子相似,只是重量和色彩有了一番讲究,各地纷纷成立毽球协会,毽球的比赛也列入体育部门的议事日程。与羽毛球场相似以网为界,毽球运动员前踢后勾,轻调重扣,身如轻燕,形如舞者,与我们儿时踢毽子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我的心中总是留恋当年那麻头毽子和鸡毛毽子,总是回味着小伙伴们绽放如花的笑脸,尽管个个都脏兮兮的样子。

依据不同年龄段,还有许多游戏可做,如和泥泥、做饭饭、藏人人、唱戏戏、骑驴驴、背媳妇、斗蝈蝈、捉蚂蚁、转风轮、甩三角、叠飞机、做纸船、翻跟斗、放八叉、打弹弓、投标枪、扳手腕、头砥头、猜根齿(即锤子剪刀布)、玩扑克(有过五关、捉王八、牵瞎驴、脱裤子等玩法),动物棋、猫逮鼠……还有丢手绢、扔石头、狼儿扑小猪等群体游戏。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简单易行,情趣无穷。

人生如梦,匆匆而过。也许由于自己属于怀旧之人,很难忘却童年那些无聊琐事;也许是老年人共有的“老还小”心理作祟,觉得失去的东西总是那样的美好。现在的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个孩子没有一大堆现代玩具?可是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我们儿时的那种乐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作者简介

平淡,一个老来无事的退休人员,喜欢敲打文字的人,阳泉市作协会员。爱好旅游,善写游记。有时也写写诗词和楹联,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