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丨李光久 | 婉约花事(镇江)

 香落尘外 2020-03-14
 

散文天地

婉约花事

· 文· 李光久(镇江)

· 图源   · 堆糖

婉约花事 ▷▷▷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从大院的石阶下去便是一条马路,马路不宽,路的两侧都是一户一户的住家或小的店面,店面有烧饼油条店、食品店、粮店、杂货店、理发店、白铁匠店等,而望西去不远处就是这个小城的老火车站——西站,所以这条街十分的繁忙。人声、车声和叫卖声都能直达心灵的深处。

这条街上的风景每天都呈现不同的色彩,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郊区乡民来城里卖花。花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就是栀子花,白色的,每两朵用细铅丝并排扎在一起,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但沁人心脾,久久不忘。

卖花的都是近郊来的乡妇村嫂,上穿青色的夹衣,腰上围一蓝布的围兜,上面绣有素色的花朵。长裤下脚蹬一双单布鞋,而头侧一般都会插上两朵”栀子花”。手臂挽着一只竹篮,竹篮里是一圈圈排得整齐、花枝向上的白色花朵,篮口用一块布盖住。这些“栀子花”都还没开,仅有紧闭的白色花苞,但已有淡雅的香气弥散。尤其在掀开盖布的一刻,浓郁的清香扑面而来!

▷▷▷

“栀子花,卖栀子花!”声音不是太高,但很悠扬。远远地望去,卖花女子优雅地款款而来,人未到,但韵味及春意已至,仿佛整个街道都是花香。

那时的我仅10岁左右,但十分喜欢卖花的场景。一听到那个卖花的声音,我便会跑到街边,看着街坊围着卖花女子讨价还价,但卖花女子也不多言,只说:你们闻闻我的花,每一朵都是上好的香味。于是,买花的女人们便不再坚持,大家你两支、我三支。只一会,花篮已空了半边。女街坊们有的立刻将花插上耳畔,有的拿回家挂在门边。总之,身边有花,香气便环绕周身、屋内,霎时女人的身姿便委婉秀气了许多。

这一拨买花女人们散去后,卖花女子便往前走,后背的大辫子一摆一摇的,花篮也随着腰身轻轻晃动,那画面十分精致,令人记忆良久。

▷▷▷

后来,我下放农村,就落户在我们城市的郊区,很想能看到来城里卖花的那样有韵味的乡村女子和花枝。但我劳作的这个乡村却都是种菜的农人,更无“栀子花”的影子。

想想也十分好笑,一个十岁孩童脑海中的记忆,要在成年后重温,怎能还有那种真切的感受?过去城里的雅致清幽的人情、花事是美妙的,但世事的变迁,有些事物只能回眸,无法再现,这是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现在,家里的花,都是在花店中采买,或在网上订购。但无论怎样都感觉不到在小街上买花时的情致和韵味,也全无过去的那种“栀子花”的清幽和馨香。

儿时的那条街道,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我也时常去走走看看,期望还能听到“栀子花,卖栀子花!”的叫卖声、遇见那些个卖花的布衣女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今夜入梦,期待落雨。天明后能闻见儿时的“栀子花”香。

                                        2019年6月12日

作者简介

李 光 久,大学毕业后,爱好文学、诗歌的我,当过农民、做过教师、管理过工厂。诗文散见于“星星诗刊”、“诗歌报”、“青春诗刊”、“中国诗歌网”、“当代作家”、“金山”、“世界日报”、 “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报刊媒体。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