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国家宝藏|虎符居然是金龟婿的由来?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14

     《国家宝藏》正在热播,第四集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介绍了鼎鼎大名的杜虎符。

     我们都知道,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杜虎符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除杜虎符外,还有新郪虎符、阳陵虎符、东郡虎符。


     日前《国家宝藏》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密码学教授刘胜利博士,为我们解释了虎符与合同、金龟婿的关系。

     “金龟”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李商隐有诗“无端嫁得金龟婿”,就是指身份显赫高贵的女婿。

     据《唐书·职官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后(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可见,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还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但无论所指为何,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原来,虎符这种调兵遣将的工具,居然是现今我们还在使用的“合同”“金龟婿”等词语的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