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木马君第99篇原创文章 这是一本宝藏育儿书,三观这么正的官方育儿指南,我保证你没见过。 在我生了小木马之后过了几天,我就收到了政府儿童部门寄来的一本小册子。 这个小册子的名字叫“写给父母的信”,德语里叫Elternbriefe,由拜仁州青少年儿童部制作印发。 我并没有订阅这类杂志,但是这封信却不请自来。而且每隔2个月政府部门就自动寄来了下一期的册子。 小册子每2个月一期,每次都掐准了小木马的月龄,在他刚进入下一个月龄时,下一本小册子就准时寄来了。这么人性化又个性化的政府服务,非常难得。 第一本小册子,左边写了对应的月龄和主要话题。 我看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便在没事的时候翻阅了起来,这一读,我才发现, 这简直就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育儿书! 我这样说瓜友们可能不相信。 市面上有那么多经典育儿书籍,网络上有成千上万个育儿大V,这么多书籍和文章,各种著名的育儿理论和丰富的经验,怎么这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就成了最好的育儿书呢? 我也看过很多关于婴幼儿初期的书籍,中文的和德文的都有,我还和千千万万个新手妈妈一样在网络和微信圈里看了成千上万篇育儿方面的文章。 读了这么多资料和文章后,我仍然觉得德国政府的这薄薄的一封写给新手爸妈的信是我打心底里觉得最好的育儿指南。 从读第一册开始我就对这小册子爱不释手,因此也特别小心的把收到的每一个册子都珍藏起来。 我已经集齐了10册,可以召唤神龙了 瓜友们一定好奇,这小册子里到底写了什么, 它到底好在哪里? 老实说,我一直都觉得它好,但是直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并没有去细想为什么它在我心中独一无二。 今天想要把这么好的内容分享给瓜友,我细细想了一下,才逐渐理解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它和其他育儿书籍和文章最大的不同是, 这本书的主角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很多育儿书都会细细地告诉你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你需要注意什么,怎样去照顾他,如何才是对孩子的发育最好的。这些书籍和育儿文章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的养育孩子,这本身是好的。 但是他们往往只把小婴儿放在了世界中心,却忽略了在育儿的初期最应当受到帮助的人是新手爸妈。 儿童部门寄来的这份育儿资料,它的名字不叫做德国育儿指南,而是叫做写给新手爸妈的信。 光看名字,就有些与众不同。 口说无凭,我下面手工翻译引用第一本小册子中的主要内容(零到2个月月龄),你们看了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这本父母信了。(以下文章中引用部分皆来自父母信德语原版内容) 信里在开篇语里写到:
我读了这一小段话,觉得很温暖。就像是一个有经验的亲密朋友,在用温柔缓慢的声音跟你聊天。短短数语,就描述了怀孕时的雀跃,生产时的艰辛,新手妈妈刚生完孩子时的感慨,你全都懂。 文章接着写道:
看到这里是不是和我一样有一种戳心的感觉,读完这段文字,心里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月子期间的忙碌混乱和迷茫,原来在每一个家庭里上演着。知道了这些,心里就没有那么恐慌了,因为信里告诉我,混乱会过去,一切都会慢慢好的。 很少有育儿书开篇就告诉你,孩子出生以后,你的家里会乱得像狗窝,你会没时间洗澡。这么戳心的大实话,一下子让我感觉找到知音。 生命初期的小婴儿,常常哭闹,这也让新手爸妈很崩溃。书里写道:
读完这一段,即使是新手妈妈也会心里踏实了不少。 我当时读了这段话,就觉得很安慰,原来小宝宝来到新世界,它也很不适应呢,它的哭闹也是正常的。 信里继续温婉地写道:
发现没有,书里并没有教你怎么哄娃的技巧,也不会给你总结实战经验。这一小段文字跟新手爸妈解释了刚出生的小婴儿他的感受是什么,看完之后新手爸妈在面对婴儿的哭闹时就会坦然淡定很多。 与其教新手爸妈各种哄娃技巧,不如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放下焦虑,培养轻松的心态。 信里有一个章节,叫做Baby blue。 Blue瓜友们都懂的,它不仅是蓝色的意思,还用来表示一个人情绪低落沮丧。所以Baby blue指的就是产后的抑郁低落情绪啦。
在娃还没出生前,我设想过很多种娃出生后的场景,所有的知识储备,所有的关注和焦虑,都在娃的身上。 后来娃出生后,我才发现,掉链子的人是自己。 在月子期间,新手爸妈才是那个最脆弱最敏感的人。这封写给爸妈的信,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心,它安抚了我不安紧张的情绪,每次一读起来,心里就觉得十分温暖,好像最亲密的女朋友在和我分享她的经验。 这套父母信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地方是, 它的三观特别正,它不要求新手妈妈“为母则刚”,也绝不进行道德绑架。 不信,你们看看下面几个育儿经典问题,这套父母信是怎么说的。
别的育儿指南都在强调母乳喂养的压倒性优势,比如给孩子抗体啦,培养孩子和妈妈的亲密感啦,而德国政府的父母信居然没有半句劝新手妈妈母乳喂养的话,而是鼓励妈妈们走自己的路??!! 很多人可能要惊奇,德国人难道是不关心祖国未来的花朵吗? 作为一个妈妈,虽然我自己是母乳喂养小木马的,但是我也特别理解那些无法或者不想母乳喂养的妈妈。看到德国政府的父母信,作为一个官方育儿指南,居然能这样开明地鼓励妈妈走自己的路,我感到既欣慰又佩服。 接下来,关于这个话题,信里还有更另类的内容:
我怕你们不敢相信,特地拍了照片,把这一小段截屏出来 哇,这本德式育儿指南,也太敢说了吧? 先不提这是拜仁政府青少年部权威出品了,连我这个公众号号主,翻译这段出来都好怕被人喷。 全世界的权威育儿指南都在尽量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长度,有的说最佳母乳时间是一年,有的说两年。为了让孩子能够多吃一口母乳,很多妈妈吃尽辛苦,走上了背奶的路。 而德国育儿父母信里官方只推荐了最短时间是四个月,而完全没有提最佳时间是一年甚至两年。我推测这是为了不给妈妈们压力,避免了妈妈们为了追求这个最佳喂养时间,而想办法延长母乳时间。 我并不是育儿专家,所以也没办法说到底是两年更好,还是四个月也行。这不是我这里要讨论的重点。在我看来,这套德国父母信的独特之处在于: 比起竭尽全力地让婴儿得到最好的奶,他们也会关注作为妈妈的感受,鼓励妈妈做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毕竟,只有妈好,娃才能好。 通篇读下来,我总觉得它不像是一个育儿权威教你怎么育儿,更像是亲切的居委会德国大妈跟你聊家常,没有官话,都是大实话。 信里关于母爱,也有很独树一帜的观点。
不用我评论了,三观特别正,有没有? 好了,最后再来一个压轴的。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又把这本册子细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我忽然发现了这里面的一个小心机。 整本小册子一共就只配了两幅真人出镜的照片: 照片一,下面的德语意思是:爸爸照顾我时,妈妈可以睡一会 照片二,在奶瓶喂养那一章里 发现没有? 两幅照片里,哄娃睡觉,喂娃奶瓶的,都是爸爸! 这真是一本宝藏育儿书啊。 作为官方育儿资料,使用爸爸和孩子的照片,暗戳戳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它暗示着,爸爸也是育儿的主力,既能哄睡,也能喂奶。 很多新手爸妈会一起阅读这份手册,看到这些温馨的父子照片,爸爸们分担育儿任务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高。 是不是很有心机? 现在瓜友们明白我为什么要给这本德国父母信手动点赞了吧? 这篇文章里的所有内容都是我一字一句自己阅读翻译再手动敲进电脑的。才写了0-2月龄的第一本小册子的主要内容,就累到要吐血。 一个三观这么正,尽说大实话的育儿书,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让更多人看到,所以再累也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