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战争里的一个问题,说法有很多种。有人说取胜了就可以退兵,即所谓的穷寇莫追;但也有人主张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即我们熟悉的“不可沽名学霸王”。孰是孰非呢?不好判断,当取决于攻伐者的战略思想。 当然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主张和赞同后者,比如韩非子在其《说林下》里就记载道:“阖庐攻郢,战三胜,问子胥曰:可以退乎?子胥曰:溺人者一饮而止,则无溺者,以其不休也。不如乘之以沉之。”这里韩非子所讲的故事是,当初吴王阖庐攻打楚国郢都,非常顺利,吴军势如破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楚地多座城池。于是吴王便准备撤军;这个很好理解,吴王的宗旨是见好就收,担心用兵过度会给吴国带来麻烦。可伍子胥对此却坚决反对,他对吴王说:“如果想要淹死一个人,结果在他只喝了几口水之后我们便住手了,那他还会死吗?干任何事如果都半途而废,那么万事都将无功。所以我们这次唯一要做的,就是直捣郢都,拿下楚国!” 伍子胥的主张我们大多数人听了都会觉得非常带劲,不过我们在赞许伍子胥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忘记分析伍子胥当时的心理。伍子胥有着自己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灭楚复仇”誓愿,最初他千里奔吴的唯一目的就是借吴之兵而“灭楚复仇”!眼看这次“夙愿”马上就可实现,他岂轻易可半途而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