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栏】 文:张中信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成都书系列 凤兮凤兮求其凰 —历代文人与成都之司马相如 汉景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43年),天府成都的临邛(今成都邛崃)县城内,一个名叫卓王孙的富豪家中,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在众人簇拥中,一个面如冠玉、相貌堂堂的男子,身着锦衣华服,十指尖尖,抚琴弄弦,边弹边唱着一首名叫《凤求凰》的歌曲: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这个抚琴弄弦的男子便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也就是后来成为汉赋大家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祖籍四川蓬溪,到祖父辈已迁至天府成都。也算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生意人,他给司马相如取名为司马犬子,司马犬子长大后发现自己的名字有伤大雅,遂自改名为司马相如,字长卿。 汉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年方弱冠的司马相如离开成都北上长安。 汉景帝却根本不好辞赋,舞文弄墨的司马相如便始终找不到晋升的机会。实在没办法,他只好“跳槽”。此时正值梁王刘武入朝见皇帝,他的随员中有许多善辞赋之辈,相如见到他们很兴奋,就借口生病而辞职,跳槽到梁孝王那里做门客。 司马相如跳槽到刘武门下,很努力地表现,暗地里想要和枚乘比个高低。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熬炼,他终于写出了名赋《子虚赋》,在京城大大露了一回脸。 相如既为门客,要靠写辞赋吃饭,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父母着想,老人家一直在等待着他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呢。门客之间也有竞争,相如从来就不甘落于人后。他坚信以他出众的才华,能写赋会弹琴,不愁挣不来华屋美女。谁知事与愿违,梁王却突然死了。终日围在他身边的那帮风云一时的门客们,也只得作鸟兽散。 司马相如落魄成西风瘦马般回到老家成都。家里早已一片破败,油尽灯残的父母未能企盼到他飞黄腾达,就过世了,唯有破屋几间尚存。他穿戴华贵却囊中羞涩,不得已只好向老同学王吉求救。王吉在临邛当县令,于是盛情邀请相如到临邛休闲一段时间。 王吉在县衙热情为相如接风,并安排他住在都亭——一个普通院落,两棵老槐树构成的县衙驿站。相如虽然落魄,但举止依然潇洒,开口皇帝,闭口王爷,把京城风花雪月的故事吹得神乎其神。从未去过京城更未见过大世面的县令王吉却听得如痴如醉,不但不敢小觑他,两人还一拍即合谈得十分投机。王吉豪爽地挽留相如长期在此休闲,多走走,多看看,找找创作的灵感。 于是,司马相如在都亭住了下来。在此期间,司马相如也偶尔上街去玩。在这个弹丸之地,他已经成了市民眼中不知名姓的神秘大人物。这个时候,一个叫卓王孙的大富豪出头了。作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他好歹也要宴请一下才合礼数的,也算是给县令一个面子吧。 于是,卓王孙主动请缨,大摆家宴,宴请县令的神秘贵客。司马相如终于来了,一身漂亮的绕襟深衣,形体修长,脸色有些苍白,却充满傲气。入座后,司马相如渐渐谈笑风生,所有的人都为他的谈吐所倾倒。王吉提议,由相如为大家表演一段古琴,相如也不推辞,操琴而弄,颇为内行,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场景。大堂的屏风后隐约有佩环之声,谁在偷听?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也。 司马迁写道:“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守寡不久的卓文君是个音乐爱好者。她懂古琴,不仅能欣赏,自己也会弹奏。在这个小县城,她美貌出众,对琴的理解也有相当的水平。琴者情也,是传达心声的高雅之物。她守寡的时间不长,既美貌又懂琴瑟相合的道理,情感丰富自然与众不同。父亲宴请司马相如,她遵循妇道不能出席,躲在角落里雕窗下,已不知窥探过多少回!众宾客为相如所倾倒,她更是听得耳热心跳。此时,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他看在县令的面子上弹奏几曲,心中其实是以琴心挑逗卓文君。因为,相如久闻卓文君的美貌多才,早已心向往之。这应该是中国传统爱情“一见钟情”的典型案例。 相如和文君私奔后,卓王孙大发脾气:“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之,不分曰钱也。”没有经济作支撑,仅靠爱情是撑不下去的,决定回临邛挑个热闹地段开酒家。卓文君穿平民的衣裳,捋衣挽袖,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系围裙,灰头土脸之样,极似打杂跑堂的。一时轰动临邛县城,卓王孙被羞得无地自容。在族内兄弟们的劝说下,才勉强转变了观念,不得已拨了一百个家僮给女儿,赏钱百万作嫁妆,算是默认了这桩婚事。 司马相如春风得意,带巨款携娇妻,浩浩荡荡回到成都,置田产换房子,立马过上了富豪似的日子。司马相如在住宅旁筑一琴台,每日与文君饮酒弹琴,其乐融融,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这个时期,是司马相如最为春风得意的日子。他终日携娇妻纵情在天府的风花雪月中。好运也开始围绕着司马相如转,这边佳人刚刚到手,那边官运又接连来了。 汉武帝登基后,他是一位既喜好辞赋,又喜欢歌舞升平的皇帝,曾下令广泛收集天下文人的辞赋作品。朝廷有个太监名叫杨得意,四川人,他对司马相如撰写的辞赋多有耳闻。一天汉武帝读《子虚赋》,读得摇头晃脑。杨得意灵机一动,向武帝献媚说:“辞赋的作者司马相如是我同乡,陛下想不想召见他?”武帝大喜,立即下令召司马相如进京。 相如二进长安,与此前的情形已大不一样。他颇为自负地对汉武帝说:“《子虚赋》是旧作,臣要为陛下写一篇《上林赋》,赞美气势宏伟的皇家林苑!”武帝高兴极了。 司马相如憋足了劲,终于写出《上林赋》。赋中假设楚人子虚与齐国乌有先生竞相夸耀,代表相如本人,大肆炫耀汉天子游猎上林苑,压倒齐楚,表明诸侯国的那点排场微不足道。赋中大量运用连词、对偶、俳句,层层渲染,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一波盖过一波。《上林赋》还炫耀作者的学问,接连用了好多冷僻字,估计连文采斐然的汉武帝也读来吃力。 写罢《上林赋》,司马相如意犹未尽,决心为汉武帝再写一篇《天子游猎赋》。相如摒除一切杂念,神经质般将自己折磨了一百多个日夜,方才完成。这篇赋主要炫耀天子的威武,吹捧天子的富有,歌颂天子的德政,汉武帝大加赞赏,立即封相如为郎官。 司马相如一发而不可收,又接连写下《大人赋》,歌颂武帝不惜血本向往神仙。时间大约在元帝二年(公元前133年)。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邛都夷(今四川西昌)、笮都夷(今四川汉源)的君长听说南夷归顺大汉后,得到很多赏赐,十分羡慕,他们也愿效法南夷那样入朝称臣,并请汉王朝派官吏前去帮助治理。汉武帝认同司马相如的观点,就拜他为中郎将,持符节出使西夷。又派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为副使。 司马相如招抚西夷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邛、笮、冉、斯榆的君长都归顺了汉王朝,成为王朝内臣。 在司马相如出使时,蜀郡长老却说通南夷不划算,通西夷也是得不偿失。朝廷大臣也多持这种看法,一时弄得满城风雨。为此,相如写了一篇《难蜀父老》,批评了蜀郡的反对派,讲明了自己的使命,让百姓知道汉武帝的意图。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气魄,文章用使者的口气训斥道:“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乃臻厥成,天下晏如也。”现今西南夷“政教未加,流风犹微;内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这篇檄文笔力潇洒恣肆,阐明了汉武帝“通西南夷”的战略步骤,安抚蜀中父老,再一次准确表达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经营四海的雄心壮志,为汉朝大一统的格局立下了大功,也堪称相如的得意之作。相如衣锦还乡,蜀中为之轰动。自秦汉以来,成都好像还没出过这么好运气的大官,靠一管笔写来锦绣前程,财色兼备,官运俱全。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相如立功返回长安。按常理,应该步步高升了,他已经向皇帝显示了自己两方面的才华:既能写辞赋,又能办实事。不知为什么,他却突然向汉武帝请了长期病假,闭门著书立说。其内情是,司马相如回京后,随即遭人弹劾,说他出使西南夷曾接受贿赂,因而被汉武帝罢黜。司马迁说:“相如口吃而善著书……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由于政治上的失宠,相如情绪极其低落,幽居茂陵,闭门谢客,专心整理自己的辞赋作品。一年后,汉武帝觉得像司马相如这样有才之人弃置不用,委实可惜。有了他,可以给自己写诗作赋,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因而把相如重新召回,让他挂了一个郎官的空衔。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汉武帝又改拜相如为孝文园令,让他充当汉武帝陵墓的守墓人。这个官职与司马相如最早的一个职务——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一样,一个卑微的六百石小官。由此可见,汉武帝根本无意重用相如,更不愿意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也就是司马相如去世的前一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夙愿,撰写完成了《封禅书》。尽管不被皇帝重用,司马相如还是一如既往地为汉武帝大唱赞歌。在相如笔下,汉武帝作为一个有为的封建帝王,不仅圣明,而且谦恭。当然,司马相如通过写作《封禅书》,还是想委婉地向汉武帝表示,他还是很有替皇上“帮忙”的本领的,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完全可以做大官,参与管理国家大事的。相如在写完《封禅书》后,心力交瘁,不久便在茂陵黯然辞世,时年60岁。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终于在泰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封禅典礼,此时,极力鼓吹举行封禅大典的司马相如早已寂寞辞世八年了。 中国历朝历代,御用文人绵绵不绝。官场的诱惑欲罢不能,权力的淫威无处不在,让历代文人不厌其诈,竞相争夺。 司马相如无疑是汉赋的奠基人,在后世有“赋圣”之称。他一生究竟有多少著作?史料众说纷纭。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司马相如还有讲解文学的《凡将篇》篇,“赋”二十九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他还有《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等,都失传了。《史记》本传说相如“善著书”,又引用卓文君的话说:“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可见他的许多著作在生前即已失传,这不仅仅是司马相如的遗憾,更是中国文学史的遗憾。司马相如是御用文人的老祖宗,和屈原、贾谊、司马迁不是一路人,与李白、杜甫、苏东坡走的路子也不一样。也许,我们不应该苛求他,如果他不往长安跑,不写歌功颂德辞赋,他就不能得到自己祈求的荣华富贵,他的名字就不会被司马迁列入《史记》。 古往今来,司马相如风流倜傥的形象,老百姓是喜欢的,从看戏听书到观赏电视剧,他与卓文君的形象,深入民心。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只记住了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得他的一句或半句辞赋。不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作妇孺皆知,老幼咸宜,已成为中国诗歌的金字招牌。 作为两汉四百年里最著名的辞赋大家,汉赋的领军人物,司马相如又是真真切切影响中国文坛,影响天府成都的重要历史人物。文以人传,人以文传,历史成就他,历史也捉弄他,历史还淘汰他。作为中国文坛的“另类”文人,从他的个人经历,他的官场境遇,他的爱情生活,我们似乎还可以捕捉到更多的难言之隐…… ![]() 作者简介 ![]() ![]() 张中信,字峰源,四川通江人,经济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琴台文艺》执行主编。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四川省优秀青年”称号。出版《风流板板桥》《匪妻》《失语的村庄》《哦,野茶灞那些事儿》《成都书》等著作25。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荣获四川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励。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