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茶道之美 ——观《寻访千利休》有感 图、文:心静 版式设计:湛蓝 抿一口茶,月光透过树枝照进庭院,茶台上铁壶里从天台山取的泉水欢腾跳跃,咕咕地冒着青烟,凉风习习应和着水沸的声音,茶的香气氤氲于心,心境便清宁了。 从书柜上随手拿起一本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美术家、评论家和教育家冈仓天心的《茶书》,一边品着朋友泡的新到的武夷岩茶,一边看书。不得不说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惊叹其文字之美,茶道之美,让人深深折服。这本《茶书》分杯水之情、茶的流派、道与禅、茶室、艺术鉴赏、花和茶人等章节。其中茶人这个章节颇引人关注,叙述的是有关于日本名震千古的茶道大家、日本天下第一的茶匠千利休。和朋友聊起这节内容,他顺带推荐了一部电影——《寻访千利休》。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对日本茶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融哲学、伦理、宗教为一体的日本茶道,已经提升成为一种审美宗教。侘寂之美,已渗透在日本传统生活美学中:极简、质朴、安静、素雅、淡然、沉浸、信任。整部电影美如画,无论是古老的建筑,优雅的服饰,雅致的茶室,还是人物的仪态,非常符合电影的基调。每一个细节之间的相互串联,在直白和幽隐之间通透气息,引人遐思。慢、雅、静,像酒饮微醺、花至半开,幽玄静寂。 ![]() ![]() ![]() ![]() 《寻访千利休》是由田中光敏执导,于2013年上映的日本电影,讲述了世所罕见的茶道宗师千利休,被太阁丰臣秀吉责令剖腹自杀,却被妻子一番话勾起回忆而展开的故事。影片运用了一种写文章所用的倒叙手法,通过几个片段阐述了利休与茶的一生。成也杯茶,败也杯茶,生死沉浮,一应人物的命运随之摇摆,审美价值偶然天成。 影片伊始,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清晨,三千全副武装的士兵团团围住位于京都聚乐第茵屋町的某座邸宅,日本茶道文化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唏嘘之悲剧正在上演。“有没有一个您一直念念不忘的人……”他的妻子宗恩一句问询的话语却勾起了千利休深藏心底的记忆。 年轻时候的利休流连花街柳巷,放荡不羁,但天生对审美异于常人,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美。比如一根竹子若是有结节,一般人恐怕会弃用,可利休能变废为宝制作出别具一格的茶杓。利休那时师从武野绍鸥处学习茶道,偶然邂逅美丽的高丽女子。纵使两情相悦,无奈苍茫乱世,个人的命运身不由己。利休在海边的渔夫茅舍里,看着心爱的女子饮下“最后的一杯茶”,香消玉殒。利休本想追随而去,但她交给了他一只饱含爱与寄托的香炉,如此美丽之物,不可亵渎,从此便开启了利休的茶道生涯,成为他一生的坚持,这也为利休最后的死埋下了伏笔。 略知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便能知本能寺之变。影片中一代英主织田信长本可统一日本,后为自己信任的部下出卖,堕马折剑,身陨本能寺。以后由家臣秀吉继承信长的伟业,继而统一日本,这便是“织田种稻,秀吉制饼”的由来。信长对于利休茶道的欣赏和认同,从第一次见到利休在一枚木盒里化现水月幻景的时候开始。一轮圆月的影子正好映在木盒的清水里,凌波清透,散发出柔美的光芒,此种绝美的瞬间,任是谁也会由衷地惊叹。尽管受信长赏识,然而在利休看来,信长的高贵就如阁中之瓶花,他最终选择了如野花般出身卑微的秀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休成了秀吉谋划取代信长地位的帮凶,这大概也是利休一生中的最大失算。从当时日本的整个政治背景形势来看,信长的命运是注定的,利休也无法预料自身的结局。 ![]() ![]() 大名丰臣秀吉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完成近代日本统一的重要人物,他爱茶,喜欢举办茶会,乐于收集与茶有关的器物,对利休同样倚重。千利休是茶头,主持了北野大茶汤,从而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利休的成就渐渐引起秀吉的嫉恨,他无法避免被卷入凶险非常的漩涡之中,名利与祸,从来如影随形。他空寂的禅茶理念和秀吉的“黄金”审美产生分歧,价值观南辕北辙,利休追求素朴胜于华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种危险的荣耀。正如利休的弟子说,美让世界充满了生命力,美也是危险的,美的极致便是死亡。这也是日式的美学,一种蕴含尊严壮丽的美。 利休最后的自决时间,弟子和茶客们来到门廊前,悲伤无言。庭院的树木仿佛难过得颤抖着,壁龛悬挂着一幅古代僧人的书法真迹“万事皆空”,他的脸泛起微笑,很是平静,他拿起那个高丽女子的一截指甲,扔进了那堆红色火焰。脱下茶服叠好放在席子上,露出早已穿好的洁白丧衣,吟咏绝唱——来吧,永恒之剑,真正的美,必定永恒地存在于自我之中。唯有美丽之物才能让人低下头颅,利休追求完美的心性,让人尤为感动也很感伤。 “为我妻者,除你之外,再无二人”,这种骨子里温柔浪漫的男人,情到深处,自然而来。与妻子在夜晚的灯下,把刻有小鸟的剪纸围在烛火周围,使得小鸟活了,随烛光在墙壁上舞动。与妻对坐品茶,窗外有花瓣飘落到茶碗的轻盈和灵动之美,多么温馨,这是他们的日常。妻子宗恩对他的爱和敬仰低到了尘埃里,不明不暗却芳华隽永如净月当头。女儿和丈夫被迫自尽后,宗恩怀揣对丈夫自尽后的伤痛,却要含泪带笑给逼死丈夫的人道歉道谢。她几欲摔碎丈夫的遗物——那只高丽女子留下的香炉,却最终没能下手的隐忍,真正打动人心。那种超脱爱恨的平凡感情,是伴随主角一生的守护,让人看了泪水涟涟。她懂千利休,经历如斯精神的炼狱,把死的态度看做是“生来死去都是幻”,让心停留在幽玄之上。除了感人,这次事件为日本茶道注入了终极的审美内涵。 ![]() ![]() 纵观日本历史上这位很有名的茶道大师顿悟茶道、追求美的溯源,表达了一种可能:他与高丽女子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爱与痛,还有一个与他举案齐眉、等待静默相守一生的妻子。一方面他茶道的艺术造诣无人匹敌,比如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独立茶室是由他所建造的。一方面他与权贵丰臣秀吉的结交,造成个人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但我欣赏的是千利休对美的追求,极致而永恒,他是站在金字塔顶端仰望星空的人,也注定了他的悲剧色彩。正如冈仓天心《茶书》里所言,只有与美同生的人,才能与美同死。那些人最后的时刻,同他们的生命轨迹一样,充盈着极度的美感。利休最后的茶,将永远占据悲剧的最高点。 关于茶艺和技法,个人最为推崇北宋,因着宋徽宗这位艺术天才皇帝,茶道文化得以发展到了顶峰。关于日本茶道,基本可以说是沿袭了宋代茶道之美。元朝统治结束了宋朝文化的繁荣,在宋朝风靡一时的饮茶风俗在日本发扬光大。这就是我觉得日式茶道的审美,处处有宋朝的审美风格,我的感觉也一直引领着我对这部电影和这本书的理解。可以说,武野绍鸥和千利休创造了属于自己空间关系的审美,他们追求的皆是极简的禅茶理念,利休很好地奠定并巩固了自己在日本茶史上的重要地位。 茶室是沉寂、荒芜中的一块绿洲。在这一方天地里,寂静之美,一切删减到极点一切也就绚烂到极点的人生哲学,无尽的禅意与至美的茶道精神形成禅茶一味的境界。在茶的清香中静心自省,在简陋的茶室中对万物齐观,空寂的茶道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茶道之美,和、清、静、寂。我摩娑着手上的茶杯,从清澈的茶汤里观照内在,感到天地万物宁静、简单,如此和谐。 ![]() 。 。 作者简介 心静:风韵雅集,剑胆琴心,文学艺术爱好者一枚。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