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父亲 文:细雨 /主播:西西 版式设计:Effi / 图源:网络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25年了,25个春秋,25载冬夏。我日日思念,夜夜牵挂,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父亲1923年生人,1993年病逝,享年70岁。父亲终身务农,勤劳为本,辛苦一生,劳碌一世,无愧于天,不负于人。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土里刨食,为的是让家里人有碗饭吃。种庄稼是一把好手,犁耧锄耙,割麦打场,种瓜收豆,样样在行,干活又不惜力。父亲的一生,坦率地说是两个字:“穷忙”,在穷和忙中生活,就活得累,活得苦,是蛐蟮(蚯蚓)的命,拱着吃着,在土里拱一辈子,最后又消失在土地里…… 小时候家里穷,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从我记事起,除了过年,家里人就没有怎么吃过白面馍。我们姊妹5个全家7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养家。为了能多挣工分,父亲主动去给生产队喂牛。因为喂牛一年四季,要起早贪黑、铡草拌料、挑水担土,每天比别人多干几个小时的活,生产队才给多记两个工分。 父亲喂牛,总是精心照料,把筛子里的老草、硬草挑了又挑,捡了又捡,生怕牛吃了不好的草。父亲喂的牛总是膘肥体壮,油光发亮。 父亲喂牛,自己更像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牛,没日没夜地忙着,白天干农活,起早喂牛,熬夜喂牛,像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陀螺,转得人又黑又瘦。 为了养家,父亲还到过山里去。买青柿子挑回来,放到红薯窖里加工,加工好了,再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地去叫卖。每次去山里挑一趟柿子,人就要掉一层皮,百十里的山路,坎坷不平。父亲去一趟就想多买些,多挑些,为的是能多挣几个钱。往往是一担柿子就有一百多斤重,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挑回家。常言说“远路无轻载”,何况是一百多斤重的实在担子。父亲常常是咬着牙,鼓足气,一身汗水,一路风尘。左肩换右肩,右肩变左肩,扁担磨破了肩,双脚打起了水泡,磨破了鞋子,拼死拼活地才挑回一担柿子。为了省钱,父亲去山里挑柿子,来回都是自带干粮。饿了停下啃干馍,渴了沟边找水喝,夜里在好心人家的屋檐下歇歇脚。 晚年的父亲,每每提起去山里挑柿子的情景,常感慨说:“扁担在肩膀上当马路跑,掉几层皮都不知道了。” 父亲整天忙,“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年头忙到年尾。即使刮风下雨,大雪纷飞天,出不了工,父亲还有别的农活干。或是拧麻绳,或是编筐子,总也闲不下来。父亲一生干了多少农活,只有天知道。 父亲也是“独生子”,我家祖上人丁不旺,爷爷在他儿时就病逝了,孤儿寡母的日子让他饱尝了人间世态的炎凉。常常被族人欺负。可他性格倔强,偏不信邪,逆水行舟,硬是撑起全家一片天。 父亲是一个很明智的人。家里虽然穷,孩子多,他虽然不懂得后来国家提倡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大道理,但他千方百计,掏窟窿打洞也要凑钱让儿女们读书。我们姊妹5人中,除大哥没能上学外,姐姐、我、弟弟和妹妹四人,都因为上学读书,从而走出了农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在村里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村里人羡慕父亲的地方,更是父亲最为自豪的地方。 我在新疆工作时,父亲曾在1984年到新疆两年,那也是父亲一生出门最远的一次。那年父亲61岁,留着一把不长的胡子。我曾问父亲:“咋想起留胡子了?”他笑着对我说:“人老了,遇到烦心事,捋捋胡子就过去了。”朴实的话语,善良的心肠。 1989年我调回油田工作,姊妹们把父母接出来住,相对过上了平安的生活。可无奈老天爷还是眷顾父亲,过早地领他去了天堂。 一年年清明,一年年十月一,我们都到父亲的坟上祭拜,祭一次,哭一次,拜一回,泪一场。 每次站在父亲坟前,我都思绪万千,思念父亲的养育之恩,挂念他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故作诗一首寄语父亲: 你一生平凡,实则不凡, 你吃苦在前,立地顶天, 你尝尽了人间的苦辣酸甜, 这边风雨70年, 你过得不太随心愿, 也许那边的天更蓝,地更宽, 愿你在那边平平安安、含笑九泉。 作者简介 细雨,原名刘持跃,河南省南阳市人氏,退休干部,现居住河南南阳油田。有多篇文章在《石化老年》,《河南石油报》发表。 主播简介 西西,00后,江苏昆山人,活泼纯真。喜欢读诵、歌唱、跳舞弹古筝等等,校书香小广播播音员,乐意探索有声世界的无限奇妙。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