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 江浙一兵 | 陈湾,梦的港湾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陈湾,梦的港湾

文/图:江浙一兵

版式设计:Effi

近日,我从家乡一个叫《千叶树》的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嗨!们是大宝应哪个镇的——小官庄篇》,乡音乡情勾起了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我可以大声地告诉朋友,们是小官庄陈湾的。小官庄如今是扬州市宝应县下面的一个行政镇,离县城25公里,京沪高速和京杭运河在集镇西5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

陈湾,也是我的出生地,小官庄集镇的东南方向,离集镇约5公里路程。如今乡村道路均进行了硬化,早已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年代。

在陈湾生产队,我家是单门独姓,李家是大姓,林家、陈家、方家、于家等姓都有三五户。在农村家族人数多也是一种资本,至少没人敢欺。也许我家是外来户,父亲也是生产队数一数二的老实人,做事历来低调,从不与人争高低。我们姐弟四人性格中有父亲的影子,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占别人半点便宜。

儿时的我长得胖乎乎的,我也想不通,那时生活条件那么差,我咋能长胖呢?也许我是父母的老儿子的缘故,得到的关爱更多一些吧!也许儿时的我特单纯,没有心思才吃得香、睡得着、长得胖。

我家在陈湾是个外来户,我父亲的老家在当时的鲁垛公社徐家大队新前生产队。一个大庄子上百户人家都是徐姓的族亲,父亲的辈分相当高,庄上人都叫他老太爷,有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叫我"小老太爷",怪不好意思的。这叫"人小辈分大"。

我也不太清楚父亲是什么时候把户口迁到陈湾的,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团。在我从军前,陈湾是个大队,也是一个生产队,小官庄镇那时叫小官庄乡,再向前推叫东风公社。

儿时的陈湾生产队,在我的印象中不到30户人家150口人,村庄沿河而居,河南河北成干字型。河北面最东头是我家,与桥东生产队相邻,河北面最西头是李建亮家,与远潮生产队相邻,河南面成丁字型,河南面最东头是李建儿家,河南面最西头是于彩芝家,最南边的是方俊和方德彩家,与三顷生产队相邻。

儿时看村庄面前的小河特别宽广,河水特别清澈,岸边插有扁柳,种有各种瓜果蔬菜,河水用水桶提到缸里,用明矾沉淀一下即可烧水煮饭,小河也是儿时夏天消暑游泳的最好去处。

听虎生哥讲,小时候我在门前小河洗澡时,不小心滑到了河中心,沉到了河底,是三顷生产队好心的宋三爹爹救了我一命,否则早已成了水鬼了。想不到儿时还曾在阎王爷门前走了一遭,我那时印象不是很深刻。

记得儿时的冬天特别冷,茅草屋檐下冰冻档子能有好几尺长,大雪真的如鹅毛般大,西北风吹在单薄的棉衣上刺骨寒,整个人直打哆嗦,手上、脚上、脸上、耳朵都冻成了萝卜丝。那时的日子真得苦,窗户和木门四处透着风,吃了上顿没下顿。

记得有一年冬天,门前的小河全被冻上了,提水要用榔头狠敲一个洞,打出来的水都是冰渣子。我和庄上的大顺为了走近路,手扶着一条河中间的水泥船,踩着冰冻过河上学,不小心我的右腿被船上的钢筋刮破了,钻心地疼。

放学回家我没敢告诉父母,只是找了一条破布条简单包扎了一下,不成想被病菌感染了。后来父亲知道了,并没有责骂我,心疼地带我到大队医务室用紫红水消毒包扎,过了大半年才好,差一点一条腿报废了。如今腿上仍留有一道长长的疤痕,那是青春的记忆啊!

难忘大队林寿海支书和全村人对我家的关心照顾。那时我家是村上的特困户,林支书常到我家嘘寒问暖,帮助申请救济款、救济粮,有什么事总想着我家。在父亲去世后,我家的日子过得更是艰难,林支书提议让大队帮我家盖了三间砖瓦房。

在我当兵入伍的时候,林寿海老支书代表大队专门在他家中款待我和茂才,还赠送了一个小笔记本,我至今还保留着。当时李建志大哥当生产队长,代表队里给我送了20元钱,在80年代可算得上一笔巨款了。我是带着全村人的期望,迈出家门踏上从军路的。

这一切我都记得,在我心中林支书就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林支书是个勤勉务实为民的好支书,尽管支书已离我们而去了,但全村人永远怀念他。

难忘林寿宽大哥在我当兵后对我家的照顾。我记得当兵时的优抚金还是寿宽大哥当支书时,帮助我到乡民政办彭秘书那儿协调的呢!

难忘我大哥虎生的干吖吖锦珠二爷对我家的帮助,每到农忙季节,二爷总是帮我家撒麦子、挑稻子。可以说村上的每户人家都是我家的恩人,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帮助过我们全家。这恩情终生难忘。

我们村上的老人一个比一个善良,有李大奶奶、老奶奶、龙二妈妈、林三妈妈、方大娘、于二奶奶、陈三奶奶等,还有庭栋大爷、学富二爷、于大爷、陈大爷、桥大爷等,有的已离我们远去了,有的仍然健在,且身体健康,这是全村人的福分。愿村上的老人都能活上二百岁。

曾经,陈湾被人戏称为"小陈湾",有"一个小陈湾,不及一个陈连山"之说,那是80年代初的事了。80年代一个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富翁,陈连山是相邻的三顷生产队的,当时因能干而家庭殷实。后来他的二儿子陈鹤权也成了我的二姐夫,我二姐的婚姻还是阿姨介绍的呢!当时因知根知底又是亲上亲,绝非奔着万元户去的。

我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已有33年了,难忘本村曾教过我的老师陈启红、林峰、林寿宏;难忘本村的儿时伙伴小林、大顺、小华子、大鸽子、小彩子、小德顺、小业子、小文子、小林俊等,难忘本村比我小的平辈或晚辈的小刘军、小宝子、小红子、小友子、小平子、小明子、小春子、小兵等,好多考取了大学或中专学校。如今本村很多人都在上海、南京、苏锡常工作,混得都不错。曾经的小陈湾成了出人才、能致富的小陈湾,成了周边村庄羡慕的小陈湾。

陈湾这个地方,对于在家的本村人没觉得什么或者怎么样,但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故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每一条小路、每一座小桥、每一片田地、每一棵树木,都显那么亲切。故乡成了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和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今大哥虎生当了村主任,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愿哥向老支书们和历任村干部学习,多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让村貌更美、村民更幸福!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在外的人儿啊!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多富有,故乡母亲永远用深情的目光守望着你,欢迎你常回家看看。愿故乡的亲友和乡亲幸福安康,愿故乡在外的游子永远不忘来时路,为故乡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陈湾,我儿时从军梦启航的地方,故乡永远是游子最坚强的依靠和最幸福的港湾。愿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江浙一兵,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宝应人,现定居于浙江湖州。平时喜欢读书写作,公开发表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数百篇。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我心我书,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是为了珍藏一份美好的回忆。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