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静专栏】 漫话火锅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心静 

排版设计:无兮

图源:网络

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度,也是一个有着悠久美食文化的国度。中国这个美食超级大国,世界上任何国家无与伦比。而火锅,是众多美食中的一种,这种传统的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中国三国时期或魏文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中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

《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到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

作为一个南方人来说,对发源于北地的火锅是不甚了解的,之所以要谈谈一点浅见,实在是因为喜欢。我心里固执地认为火锅就是一个侠客,亦男亦女,豪爽大气包容又温柔细腻泼辣,能就着一杯酒,仗剑芒鞋,饮醉江湖,相忘于江湖。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品尝过不少美食,也包括火锅。这种美食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变幻出不同的口味,可谓是花色纷呈,百锅千味。著名的如广东的海鲜火锅,食而不腻,味美无穷;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清香爽神,风味独特;云南的滇味火锅,鲜嫩香辣,饶有风味;湘西的狗肉火锅,享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之美誉;重庆的毛肚火锅,麻辣醇香,名扬天下;北京的羊肉涮锅风味别致,吊人胃口。此外,杭州的“三鲜火锅”、湖北的“野味火锅”、东北的“白肉火锅”、香港的“牛肉火锅”、上海的“什锦火锅”等,也风味别具,诱人馋涎,堪称为寒冬里的“席上春风”,为食客们所津津乐道。想想,在寒冷的冬天,吃火锅大概是最合适的选择了。古人真是聪明,发明创造了这么经典的美食,让作为一枚标准吃货的我,顶礼膜拜,真想化身那只饕餮,尝尽人间火锅。

在众多火锅中,我吃过重庆的麻辣火锅、广东的海鲜火锅、辉县的羊肉火锅和老北京的羊蝎子火锅,遗憾的是有一次去北京没吃到海底捞,店里挤满了食客,我不知道到打烊了是否吃得上,反正直到现在依然充满念想。重庆的麻辣火锅,就像重庆的女子,有一股子泼辣劲儿,底料里的劲与爽是舌尖与胃的激情碰撞,郫县豆瓣、干辣椒、八角、三奈、桂皮、草果、香叶、香草、公丁香、大蒜、生姜等等,各种香料汇集而成,在猪骨、牛骨一起熬制的锅中,加入毛肚毛血旺等,肆意发挥各自独有的微妙气息。广东的海鲜火锅则是清汤锅,营养味美,清新爽口,汤底多为当归、党参、枸杞、草果、红枣、茨实等等,基本的药材种类差不多,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喝起来透着淡雅的味儿。再加入各色海鲜,潮汕特有的招牌牛肉丸,一顿下来,酣畅淋漓。尤为难忘的是去南太行山回来,在河南辉县吃的羊肉火锅,毫不夸张地说是我目前吃过最痛快的一次。这里羊肉品质高,所食羊肉各部,无论是羊肉、羊排,还是羊腩和羊蝎子等,皆为精华,每个部位的肉质都显得鲜嫩无比。红油锅底的麻辣鲜香,羊骨的浓郁香味缓缓溢出,再加入各种蔬菜,活色生香,可谓是“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众人口角抹油,大呼过瘾,真真是无与伦比的享受。他们的烹羊之术透着北方汉子的刚劲,我终于明白大块吃肉的感觉到底有多爽。至于老北京的羊蝎子火锅也是别具一格,一碗清淡营养的羊蝎子汤下肚,再戴上手套抓食羊骨,几个人把整个一锅骨肉分而食之。再呷一口酒,铜锅的厚重与舌尖的美味相得映彰。在烟气升腾中,想象力穿透空间,仿佛在簋街的火锅店里大快朵颐。无论是麻辣毛肚锅,海鲜清汤锅,还是羊肉羊蝎子火锅,它们各自所呈现的味道不同,个性亦迥异,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和文化。

吃火锅最需要讲究的东西呢,一则是食材新鲜,二则是涮烫时间。日本国宝级艺术大师北大路鲁山人,对于火锅有他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汤和食材很重要。的确,食材是第一位的,无论荤素,都要保证是新鲜的,那样才能吃出食物最好的味道。如果材料欠新鲜,那一定做不出好的火锅。而火锅的精髓便是汤底了,无论清汤浓汤,皆不可怠慢。一般是选用骨头或者其它肉类高汤细熬慢炖,须提前调和好咸淡和比重,如若中途加水,基本就破坏了最初的口感。不过,再好的食材,没有在浓郁美味的汤汁中滚过,依旧乏善可陈。此二者缺一不可,是评判一顿火锅是否好吃的重要因素。

清袁枚是乾隆年间天下知名的大美食家,他留下了一部饮食界的旷世之作《随园食单》,当中所载即在今天也是引人遐想。然而,袁枚这个老饕对于火锅貌似不太热衷,他说火锅形似大杂烩,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我觉得火锅并非他说的如此不堪,如果掌握好涮菜的时间长短和火候,火锅还是很美味的。若是袁枚知道火锅的味美被世人如此赞誉,他老人家是不是肠子都要悔青了,原来他吃的是假火锅?

另外,吃火锅也讲究先荤后素的顺序,先涮荤腥,再涮蔬菜,大抵是吃过厚腻的荤腥后,爽口的青菜能给味蕾带来小清新的感觉,当然也可随个人喜好自由添加。涮肉,或可有“七上八下”的讲究,时间的把握能更好地体现食物最好的味道。至于青菜,则稍稍烫一下就好,能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原味和营养。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第十九回中写道:“端上饭来,是一碗鱼……四个碟子,一个火锅,两壶酒。”说的就是我们吃火锅的场面,热热闹闹,烟火缭绕,真正的人间烟火气。因此,吃火锅,怎能没有酒?于是每人满上一杯,觥筹交错间,火锅也烧得咕噜咕噜的,就这样边吃边喝边聊,热腾腾地享受,身子也一下子暖了起来。

我想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正如中国人去饭店各种庆祝,实际也是一种仪式感。但可惜的是,每每我想去吃一顿火锅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实在找不出能入我心的。肥牛之家经营多年,但也只能说过得去。至于其它店,无非是吃了一次,没有再去的欲望。前几日去吃了一家宫廷鹅煲,是鹅肉为汤底原料的火锅,此店名看上去大气,实则是颇让人觉得小家子气了点儿。窃以为,此味高汤是败笔,添加多余的味精反倒掩盖了鹅肉的鲜味,既是清汤,便要有清爽淡雅的鲜味,因此如果是真正的高汤完全可以撇了味精这项。

如果吃腻了外面饭店的火锅,有闲情当然也可自制家庭火锅。穿梭于菜场,购回一些喜欢的食材,从各种肉类到蔬菜菌类等可供选择,比如炖一只鸡或者熬一锅排骨汤,在充满烟火味的气息里感受幸福。我记得有一年年夜饭,我们家打了火锅,比起一大桌丰盛的菜品,火锅虽然看似随意了点,但吃着很舒服。慢火细炖的骨头汤,各色生鲜食料摆满桌上,一一涮入,佐以各种调料,越吃越热,再下点象征团圆福禄的饺子,年味也更足了。所以有时候,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氛围和感觉。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冬天寒冷,唯火锅温暖,麻辣鲜香,滚烫沸腾,是视觉味觉的盛宴,也是生活的味道!我想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火锅情怀,正如朱自清说的:“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作者简介

心静:横峰人,风韵雅集,剑胆琴心,文学艺术爱好者一枚。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