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学习少说话,多倾听。多听有助于获得信息,更多地了解其他人,以及更加简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方法1 精简说话的内容1 只发表重要的看法。开口前问问自己:我想说的话真的重要吗?如果你不能贡献任何有用的信息,还是把嘴巴闭上吧! 2 不要在聊天的间隙开口说话。人们时常会在聊天的间隙找话说。在单位或学校这些正式的场合与人交谈时,一旦气氛变得沉寂,你就会试图寻找话题,以缓解内心的焦虑。有时,沉默并不是什么坏事,不用去刻意填补。 3 对要说的话仔细斟酌。当你频繁发言时,很容易不经过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学习少说话就是要对所说的话仔细斟酌。说话前,先想想你的用词是否恰当,这样做能帮助你分辨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从而精简你的发言。 4 注意说话的时长。如果你想少说话,就大概留意一下说话的时间。通常,当一个人讲话的时间超过20秒,其余人的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所以,20秒后,两人就要交换身份。留意听话人在失去兴趣时表现出的各种迹象。 5 焦虑是否在迫使你不停地说话。由于潜在的社会焦虑, 人们经常一开口就停不下来。留心自己喋喋不休的时候是否感到焦虑。如果真是这样,你要学会用其它的方式应对这种心理状态。 当你发现自己滔滔不绝的时候,停下来评估自己此刻的心情。你感觉如何?有没有觉得焦躁不安? 感到焦虑的时候,在心里从一数到十,或者做个深呼吸。社交活动开始前,你也可以给自己打打气。提醒自己紧张是很正常的反应,但你还是要放松心情,尽量享受当下。 如果你的社交焦虑症已经变得很严重,赶快去看心理医生吧。
6 不要想通过说话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在工作场合,人们一开口就容易长篇大论,想借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你发现自己说太多,想想你是不是在炫耀自己。
方法2 多听1 将注意力都放在说话的人身上。和人交谈的时候不要看手机,眼睛也不要在房间内四处打量。不要想下班后做什么,晚饭吃什么。你的注意力要全部集中在说话的人身上。只要专心聆听对方的每句话,每个字,你自然能听得更清楚。 2 保持眼神交流。眼神交流表示那一刻你听得很专心。在对方说话时注视他的眼睛,否则你会显得没礼貌,或者对谈话不感兴趣。 3 一边听,一边思考。聆听不是被动的行为。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你的任务就是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就算你有什么看法,也不要立刻说出来。等轮到你的时候,再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不要在对方讲话的时候想着如何回应。 4 澄清说话人所说的内容。任何谈话进行到一定的阶段,都会轮到你发言。开口前,确定自己听明白了对方的话。用你的话将刚刚听到的内容转述一遍。有问题就提出来。不要把对方的话逐字逐句地重复一遍。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听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可以了。积极倾听的目的是帮助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说话人身上,让对方知道你在用心地听。不要把积极倾听当做打断对方,强行插话的手段。 你可以说, “所以你是说即将到来的办公室派对让你压力很大。”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比如, “你觉得压力来自哪里?你想说来听听吗?” 听的过程中,你一定要表现出理解对方的姿态,不要对事情妄下判断。即使不放弃自己的立场,你也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认可。
方法3 避免出错1 在需要的时候发言。少说话不等于不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如果你对某件事相当担心,或者有重要的意见想要分享,别犹豫,大胆说出来。少说话一部分也意味着在适当的时候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2 眼神交流要适当。有时,一直盯着对方看会让人有些受不了。眼神接触时,我们通常会带着自信和专注的神情,但是过度注视对方会让你看起来不可信。眼神交流最适当的时间是7到10秒,然后,你就要转头朝别的地方看一会儿。 3 保持思维开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正常的也都有各自的理解。当你全神贯注地听一个人说话时,你会听到一些自己不太认可的观点。这时,听话人一定不能急于下判断。当你开始对别人评头论足时,暂停一下,提醒自己专心听,稍后再对信息进行分析。总的说来,听话人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说话人身上,听完后再下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