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360_ss_note2 2020-03-14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生于1906年,死于1967。字耀之,号浩然,他跟所有人一样,没有办法选择出生。溥仪不到三岁继位,仅仅三年就被迫退位,北京政变后,溥仪被赶出了皇宫。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皇帝一职,这也成了他人生的污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苏联遣返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后来经过特赦成为一名普通公民。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很多人看来,古代的明君往往学识渊博,昏君则多数不学无术。在人们心中,生在黑暗腐败的清朝,先是亡了国,后来又投靠日本的溥仪,自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似乎溥仪也没什么学识。而且1959年12月,溥仪被特赦后,去派出所上户口,文化水平一栏里也只不过填了“初中”,那么曾经当过皇帝的溥仪,真的只有初中水平吗?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溥仪没上过正规学校,这是肯定的,但是别忘了人家是皇帝出身,溥仪幼年登基,让他治国肯定是不可能,他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而且是由专门的老师单独授课,这些老师都是全国各界水平最高的老师,他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绝对不能偷懒。民国元年(1912年)九月十日,隆裕太后为六岁的溥仪请了师傅,开始读书。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汉文、满文、英文,都是溥仪的必修课,仅仅这三门课程,就有至少七位老师,其中汉文老师就有朱益藩、陈宝琛、徐世昌、袁励准、梁鼎芬。朱益藩曾考过翰林的第一名,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先后担任过湖南的主考、陕西的学政、京师大学堂的总监督。这样一位当过教育局长、大学校长的文化水平那完全没的说。伊克坦负责教溥仪满文,他是光绪十二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满蒙文学堂监督。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溥仪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隆裕太后亲自为他选定了陆润庠传授帝王之术。在如此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溥仪即使没有通古博今,至少也是略知一二。溥仪对于国学书法历史也是很有研究,又因为打小就住在皇宫,对于一些古董文物一眼就能看出真假和来路,书法水平虽然不及一些书法大家高深,但也算是颇为精湛。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不仅是中文、国学,1919年,溥仪还师从英国名士庄士顿,学习英文。庄士敦早年来到中国,在香港、威海卫担任文职工作,人们都叫他“中国通”,因为熟悉中国的历史文化,又精通国外文学,所以担任溥仪的老师,是非常合适的。庄士敦同时也教他数学、地理等西方学说,让溥仪年纪很轻就知道外面的世界,师生两人关系很好,庄士敦倾囊以授,把所学的东西都交给溥仪。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溥仪的英文水平是相当不错的,晚年的溥仪曾经在自己的自传里面直接将四书五经翻译成英文,甚至在伪满洲国担任皇帝期间,多次接见外国使者时都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东京接受审判的时候,与审判员有时候也是用英语交流。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东京审判的真实影像视频,溥仪自身的整体气质,说话的语气,语言的方式与条理,一看就是一个文化程度很高的人。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庄士敦后来返回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写过一本书《紫禁城的黄昏》,记录了他在中国清朝灭亡那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其中也包括不少溥仪的故事。庄士敦离开中国的时候,同时还带着溥仪不少曾经做学生时的手抄写稿,后来他把这些手稿公诸于世,引得世人叹为观止。世人之所以惊叹,不受因为溥仪的手稿值钱,而是他的英文写得非常漂亮。

看看溥仪的英文手稿才明白,就算他没上过学,依然让人自愧不如

溥仪的英文手稿写得非常好,字体十分漂亮,苍劲有力又不乏飘逸凌波之势,灵动逶迤中暗含一股王者之气,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模仿的出来的,气势雄浑巧劲,要知道这是溥仪在十几岁时所写,一般十几岁时,我们都是在读初、高中,有几个能写得出溥仪这样好的英文?都说字如其人,年轻时的溥仪跟他的字一样,都挺秀气的。只可惜,一身学究气,错落帝王家,浮生逢乱世,宇宙再无他。(参考资料:《紫禁城的黄昏》、《清史稿》)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点一下关注!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我在评论区等着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