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专栏】冰莲花 | 诗经里的三棵菜

 香落尘外 2020-03-14
 

【北方专栏】

文:冰莲花

版式设计:Effi 

图源:网络

组稿:

南在南方/暖在北方/烟花

诗经里的三棵菜

浏览《诗经》,感觉走进了百草园或者蔬菜超市。让我大开眼界。最终有三棵菜,让我装进了篮子。因为这菜,是我最熟悉的菜。

一棵菜,是白菜。

白菜,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阅读中,得知白菜竟然还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菘”。这仿佛像见了一向素颜的邻家姑娘突然化了淡妆,眉眼楚楚,脸颊粲然,站在面前,多少有些惊讶。

为什么早先叫菘,现在叫白菜了呢?尝试着寻究一下缘由,无果。这不妨碍我对白菜的喜欢。十次包饺子,有六七次馅里一定是白菜坐庄。

白菜是土地上长出的一个个绿色书卷,记载了风和日丽的晴日,记载了雷鸣电闪的雨天。一片片剥下来,触摸上面的筋脉,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土壤的呼吸,大地母亲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我们保持联系的。我通过这书卷,读懂了大地。

多年以前,大白菜曾扛起过西北缺菜的白色冬季。居民的菜窖里占据主要面积的就属大白菜了。屋内温暖的炭火燃得通红,炉子上一锅猪肉粉条白菜沸腾翻滚着,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我们姊妹几个围在锅边,巴巴儿等着每人盛上一碗,安抚一下肚子里早已不安分的馋虫。

除了白菜猪肉粉条常常摆在我们的餐桌上之外,糖醋白菜也是我们那个时候常吃的一道菜肴。剥去外边几层菜叶,留下里边嫩的菜叶,细细地切了,拌上点醋,酱油,再放点白糖,吃起来满口清爽。过年上桌的凉菜里边也必不可少呢。

如今日子越来越好了,白菜依旧没有淡出餐桌。只是吃法上又多了点花样。取完整的白菜叶子,略略修整,铺上调好的肉馅,再卷起,码在菜盘子里边,放进蒸锅里蒸熟,肉味和菜味交融在一起,菜解腻,肉添香,总让人不觉将胃装得过分饱胀。

濡染了千家万户烟火气息的时候,叫白菜。我想,叫菘的时候,一定很文艺。比如,那个擅长画虾的齐白石,也擅长画白菜。据说,他寥寥几笔就能画一棵形神兼备的白菜,旁边再勾画一只柿子,画作便成了,取名叫作《一世清白》。这画挂在厅室的墙上,就是昭示主人颇具内涵的清雅之物。

一棵菜,是萝卜。

萝卜,在诗经里边名字叫菲。看到这个字,我猜想:难道这萝卜的前生或者来世,曾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吗?

若是,一定是诗经里边那个站在船上一左一右采荇菜的姑娘。她弯腰采荇菜的美好姿态,被岸边一个种菜的年轻男子看见了,男子从此难以忘怀,单单的爱恋,折磨着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这是《关雎》里的情节。恕我狗尾续貂,添加一个悲伤的剧情:姑娘回应了年轻男子的爱情,但父母是坚决不答应的。姑娘忧郁而死,死后托梦给男子:我托生为土地里的菜蔬了,你以后就多多种它吧。

生活里叫菲的女子还不少呢。

一个叫云菲菲的歌手唱的《今世有缘》,我就特别喜欢。另外一个叫欧阳菲菲的歌手《感恩的心》,第一次听时就打定主意要学会唱。

最有意思的是,同事里一个叫段菲菲的姑娘,她竟然选择4月1日举行结婚典礼。以至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调离单位若干年了,说起她,仍然记忆犹新。

提起萝卜,便又想起已经离开我六年的母亲了。当年供应粮食里边玉米面多,白面少。一日三顿饭中有两顿主食是玉米面做的食物。为了下饭,母亲用青萝卜,做五香萝卜干。

假期常常帮母亲一起做。把萝卜去皮,洗净,切成条状,均匀地放在铁筛里,晾至半干。撒上些盐面儿、辣椒粉、八角粉、花椒粉混合起来的调料粉,充分拌匀。然后封装进坛子里。大约十来天后,打开坛盖,萝卜干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就可以拿来佐餐了。

一日,我特意把菲就是萝卜的文字告诉小妹,因为小妹给自己取的网名叫菲菲。小妹睁大眼睛:啊?菲菲竟然指的是萝卜!我想怎么着,也应该是一种花吧!我笑了:萝卜花。

真就是有萝卜花呢。记得少年时,冬天到处白雪皑皑,想要一点绿色装点一下乏味的小屋。便把萝卜头切下来,把中间挖空,穿上铜丝,像一个挂起来的小碗,过一阵就长出绿叶子来,长长肥硕的叶子一律从“碗底”弯曲向上延伸,把个萝卜头遮盖起来,只见蓬勃的绿叶。萝卜花便盛开在简陋小屋的窗前了。

起初读《诗经》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美美音韵里有个“薇”字。

亲爱的朋友,你读到这诗,这字,眼前一定摇曳着蔷薇花吧。

蔷薇花,真的很美的。南朝柳恽的《咏蔷薇》中写道“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极尽描摹了蔷薇的香,蔷薇的花容花姿。 

前些年,夏日里去南方游玩,亲见了蔷薇的真容。她们或者在高楼凸起的阳台上,随意地垂挂下来,花朵组成流动的小溪流,极富动感。或者装饰着别墅的门楣,让人觉得里边一定住着刚刚脱下婚纱的新娘。

这个时候,我的耳畔总会响起“蔷薇,蔷薇处处栽,蔷薇,蔷薇处处开”的婉转歌声了。第一次听这歌,是中学住校时,同宿舍一个高年级姐姐哼唱的。

可是,可是,阅读完诗经集注,才知《采薇》却是描写戍边战争的诗歌。无以为食,采薇为食。薇,茎叶老了,难以嚼烂。战火熬煎,征人盼归。

真的是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还以为是讲美好爱情的,或者赞美什么花的。读诗经至此,不禁为自己强大的想象力汗颜,这些生活在诗经时代的植物,诗意实在了得,名字雅致得无以复加。

“薇”,是满山遍野的野豌豆苗。现在这个“薇”字,跟野豌豆苗扯不上半点关系。纯粹就是花的名字了。

好在,和家人吃饭,若是烧了嫩豌豆苗紫菜蛋花汤,与朋友聚餐,在店里点了一碟素炒嫩豌豆苗;我就有了显摆的资本,我会特意清清嗓子,扶一下眼镜说:知道吗?这豌豆苗,在几千年前的诗经时代,叫薇。那时该轮到他们惊讶了:哇,古人早都实现诗意地生活了啊!

 

作者简介

冰莲花,新疆石河子人。一个已经不年轻的文学追随者。喜欢以散文,诗歌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抒写心灵。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