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我的“九零后”外婆 图、文 | 柳依依 音乐推荐 | 柳依依 版式设计 | 湛蓝 听到外婆摔伤的消息,心头一震,怎么回事?来不及询问原因,便赶赴医院。外婆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在脑海盘旋。 我的外婆今年92岁,白发童颜,耳聪目明,每天下午和村里的年轻(都比她小至少十几岁)老人打麻将,能穿针引线,还烧的一手好菜。我们后辈戏称她为“九零后”。 外婆年轻时抚养了四男二女,全家八口全凭外公30余元工资度日。外公在偏远山村教书,家里家外全由外婆一人主事,吃饭人口多,生活极其困难,每年还得靠政府福利费扶助。 儿女长大成家后,生活便好转,可惜外公退休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但外婆性格开朗,身康体健,不想麻烦儿女们,从此便过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寡居生活。 外婆九十大寿时,全家大小五代几十人共同为她祝寿,全村男女老少都来为本村最年长的老寿星拜寿。舅舅们为她举办了拜寿仪式:依照辈份大小,依次参拜。外婆身穿大红唐装,坐在厅堂上座,笑容可掬地接受参拜。当地镇民政所的领导也前来祝寿。 外婆居住的小山村崇山头被列为“秀美乡村示范村”。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外婆家门口,外婆门前小河上的小桥也变成了木制游步桥,河边建有休闲亭,新建的梯田观景台近20米长,从观景台俯瞰梯田错落有致,层层相叠,被誉为“全国十大梯田之一”。 新农村建成后,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外婆家在山脚最里端,所以这里的水是源头水,清澈照人,长年流淌,不曾干涸,来往游客情不自禁地蹲身捧上一掬清泉喝上一口。 外婆生活在秀美乡村,前来参观的游人都喜欢到外婆家的厅堂里坐上一会,与外婆交谈,和她合影留念,讨要长寿秘诀,临走时握手告别。县委书记饶清华陪同省市领导来到秀美乡村崇山头指导工作时,也来到外婆家,领导们同外婆亲切握手,并祝她长命百岁,至此外婆逢人就自豪地说:“活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大的官握手,现在的干部真好,不摆官架子,为我们老百姓办这么大的事,村里这么漂亮,做梦都没有想到。” 外婆听说我们全家要去陪她过年,高兴的告诉邻居:“我外孙女要来陪我过年了,我外孙女要来陪我过年了……”村里人羡慕的竖起大拇指直夸外婆:“真是好福气,在我们村外孙女陪外婆过年的还是头一个。” 除夕夜晚,烟花鞭炮在空中炸响,满满的幸福和一片祥和,外婆的笑声也在秀美山村里回荡…… 来到医院,见外婆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脸色灰黑,没有以往的红光满面,手上挂着吊瓶,床头放着心电监护仪,心率跳的有些缓慢。舅舅舅妈们正在焦急的和医生询问外婆检查结果。 原来,傍晚时分,天色已暗,外婆去邻居家串门,门口放着一把小竹椅,她顺着坐下,不料椅子太小太轻,人仰马翻,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不能动弹。 救护车连夜把外婆送进县城医院。我俯下身子叫外婆,她睁开眼睛见是我,拉着我的手,我问她:“外婆,你疼吗?”外婆摇摇头对我说:“年纪太大了,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是阎王爷要我去见你妈了,不然不会好端端摔一跤。”舅妈安慰道:“医生说没伤到骨头,好好休养几天就好了。” “送我回家,我绝不能呆在这里,呆在这里也是浪费钱,谁要劝我在医院呆着,我就跟谁翻脸。”外婆挣扎着要下床,执意要回家休养:“你忘了,你妈走的那晚是不是我决定让她回家休息的?这点事我比你们清楚,还是让我回家去,我不想死在外面。”她以坚决的态度又带有恳求的口气拒绝我和舅舅们要求。 医生说外婆这次侥幸没摔伤骨头,然而外婆因年纪过大,心脏有根血管出现堵塞,随时有可能心率供血不足,心衰而去。 我再也忍不住心底隐藏着的担心,泪如泉涌。我不能失去外婆,母亲已经过早离开我,外婆成了我唯一母爱的寄托,娘家的依赖。外婆家是我心的港湾,外婆就是我港湾里的船。没有外婆便没有了港湾,没有港湾的船该漂向何处? 从不迷信的我,跑回家燃起一炷香,站在母亲遗像前,祈求母亲保佑外婆,保佑外婆度过这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愿我的九零后外婆真的如九零后一般年轻乐观,笑容满面,活过一百二。 作者简介 柳依依,女,原名黄柳云,以朴实的文字记录真挚的感情,在闹市中求宁静,在世俗中寻自我,追求 随心,快乐,简单的生活。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