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张婷儿 | 时光印记

 香落尘外 2020-03-14

时光印记

文:张婷儿

版式设计:Effi

图源:网络

走过城南,越过沙河,透过车窗看着路途与外婆家的距离一点一点拉近。

天色低沉,情绪有点翩跹,回家,心底总是揣着悲喜交加。友说,不见想见,见如不见。是啊,见是欢喜,不见则是无尽的分离。可人往往就是这样,无论情知所起,或不知所起,都是一往而深。

到外婆家,没有看到外婆的身影,表妹说,外婆一大早就带着菜去集市上卖,至于什么时候回来,那就要看她卖完的早晚了。记忆里,这个时节,能卖的菜不多。往年都是大青菜、小白菜,今年不知外婆从哪儿的废弃菜园子里割回大捆大捆的韭菜,仔细将黄叶摘干净,再一把一把扎好,配着大青菜、小白菜一起带到集市上。院子的角落里,还能看到没有收拾的零散韭菜。

舅舅,舅妈去了菜地,反季节种的香菜已经成熟,要从地里铲出来,菜根剪齐,泥土擞净,一捆一捆绑好,然后由菜贩收走。我到地里的时候,他们已经收捆了许多。一个身穿焦糖色大衣的女子,领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走到地边,询问舅妈香菜卖或不卖,也许是自家食用吧,拿了一捆,给了舅妈大概三四个硬币。我看看舅妈,舅妈笑着说:“人家到咱地里了,啥贵重东西。”我不言语。

从泥土里长大的孩子,承泥土般的秉性,可厚重如它,可渺小如它。菜是,舅妈也是。

深秋的天,算不得寒,或是因为天气的原因,田间地头已经起了淡淡的白雾,与它相辉映的是大片大片青墨相间的蔬菜地。一棵棵蒜苗,顶着绿色的脑袋,井然有序地从土地温暖的怀抱里钻出来,许是好奇吧,探着脑袋瞅着来往的车辆,飞行的鸟雀和路过的行人。若不是舍不得那温暖的怀抱,我想它们也要飞到空中与鸟雀一般,体验一次忘我的飞翔吧!

蒜苗的邻居,是青青嫩嫩的小白菜,比起蒜苗的绿,它们就显得娇嫩了许多,一棵一棵你挤我扛地簇拥在土地的手掌里,白白嫩嫩的模样,仿佛一掐水就流出来,就连我这个平素里的肉食动物,看到这样的它们,都忍不住要伸出魔掌了。想想它们担惊受怕的样子,最终还是忍住了要吞掉它们的念头。舅妈说,今年蔬菜廉价,别看这么好的菜,若没人收,也只有丢弃的份。想到往年大片蔬菜推到路沟,舅舅也是一脸苦色。

最难,莫过于基层的劳动人民。

 中午做饭,我成了久违的烧火丫头,干透的秸秆,折断了身体,在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燃烧着。外婆淘米,舅妈切菜,忙碌间,也没少了说笑。回想十几年前,能做的饭也只是玉米糁儿,那时我最盼的就是这个季节。因为这个季节,红薯熟了,熬玉米饭的时候放些红薯,做出来的汤甜,红薯也好吃。也是这样的老灶台,也是这样的灶膛,上边烧火,下边漏灰烬,如果在没有燃尽的余灰里埋一个红薯,烤熟,那也是最美最念的吃食了。

儿时,条件有限,没有零食充饥。大人下地干活,我和表妹跟着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追逐嬉戏。半晌饿了,外婆就会变戏法似的给我们拿出烤红薯,一人一半,带着余温,不顾脏净,连灰带皮地狼吞虎咽。好几次,我都没弄明白,明明去地里那么久了,为什么烤红薯还是热的。后来才知道,外婆为了不让红薯凉,把自己的外套里面用布缝了一个大口袋,下地之前,把烤红薯从灶膛里扒出来,用袋子裹着,放进口袋里,在地里干活热了,把外套脱下来一转两圈,以红薯为中心,包了个严实。如今想来,那不是红薯的余温,而是外婆的体温。

饭做好了,菜也熟了。香菇炖肉,青椒豆角,外加一个煎鸡蛋。饭菜上桌,香气四溢,外婆说,不用添柴了。我看着那未燃尽的火苗,问舅妈,家里可有红薯,舅妈转身从隔壁屋子里拿出一个瘦长而光滑的红薯,宠溺地说道: “就知道你爱吃,埋进去吧,等吃过饭它也就熟了。”

我拿着红薯,久久伫立。算了,留一个吃食,留一个缺憾吧,让时光的印记别那么圆满,好作为下次归来时,一个温热的念想吧……

 

作者简介

张婷儿,90后女生,河南鲁山县人,文学爱好者。喜欢用诗歌、散文记录生活。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