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李伟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网络 与书私奔 初冬小雨清窗外,记忆打开,想起那位热爱文学与书私奔的老师。 她,青顾傲梅;读过她文字的你,我想你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透过生活用文字表达感悟生活。 ——致敬爱的刘彩燕老师 想起她便会想起我整个中学时代,我已毕业三年有余。这三年每每看到关于青春的电影我总是不能自已,也许是触动吧,我总红了眼眶。王菲的一首《致青春》有一句词:”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的盛宴。“这场盛宴我还没有好好准备,亲爱的我们却已匆匆落幕,如果可以,我想在毕业之前与所有参与整场青春的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告别,总是猝不及防。但真的告别了吗? 并没有。 许久没有提笔写文字,亦是担忧自己的文字不能将情感表达千万分之一、将这份回忆写得浅淡了。思绪总是像潺潺流水般静静在脑海,魂牵梦绕总念起那时阳光照耀下璀璨的面庞。初见彩燕老师是在操场旁那条小道上,我和我的死党邢秀一起回宿舍,那时的天空是彩色的,只见老师穿着一条浅蓝与白相间的旗袍,十分有气质,迎面相遇时仿佛有一阵微风,吹得人好生舒服。但就是这一面竟让我心生敬畏,我知她是《胡风文学社》的创办人,热爱文学,坚持文字,将生活过得像一首轻盈而美妙的诗歌般。我加入文学社,细细咀嚼她的文字以及她传递给我们的一个文学世界。最兴奋的我想莫过于文学社对于我们的一种肯定,热爱文字忠于文字的我们,在文学社期刊、黄冈美文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既是肯定也是骄傲。 来吧,亲爱的朋友们,打开文学世界的大门! 来吧,亲爱的朋友们,打开文学世界的大门! 近期读到彩燕老师的新文字《金山光耀》,我并没有读《上金山》这本书,但通过老师的文字却如同看过这本书似的,也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新奇感。老师并没有开头便直观地讲述自己读这本书的感悟,而是用聊天的方式一样与读者谈起了读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心心念念,从偶然变成了霸道地填满了忙碌的间隙。这本书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心境也随着笔者跨越,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具有超高的艺术手法,随意翻几页阅读便如瞻岁新,通过文字看,笔者是一点也不夸奇的,可见老师对于《上金山》这样一位大家的崇拜与崇敬。她的文字并不磅礴但也不小家碧玉,而是似傲骨梅一样独立的气息,与旁人不一,却是你欢喜想要靠近的。虽是阅读老师《上金山》观后感才了解这一篇大家之作,但对于篇中的主人翁“何大福”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活得真实活得自我这样一位角色描述的酣畅,讲一句不腼腆的话,我从一篇观后感了解到三位人物,即《上金山》的著者;“江总”以及将此观后感写得酣畅、活灵活现的彩燕老师,还有此书中令人反复吟之,似有所悟的“何大福”。要有金子般的心,才能让金子在所有的地方发光。 在文学逐渐凋敝寂寞的今天,彩燕老师与本书作者一样,工作之余,却在痴迷而又执著地追求他们的文学梦想。我想近期我也会扑入这本让老师入迷的书中去,反复吟唱“何大福”。打动一个人的往往不是修辞手法如何巧妙,而是让人酣畅心心念念想要读下去的心,如余音缭绕,活色生香。仿佛你在春花三月的春风里细细吟唱诗歌,但文字却能为你在寂静孤独的冬寒里缓缓升起一轮骄阳。 借彩燕老师一语:“那些明亮的人,如果与你相遇,你是否有与之相配的力量,不至于成为廉价的信徒,而是终生的至交。”老师他日之内敛与自尊,即今日学生之谦逊,然学生之笔亦不能相提,仅我之愿,尊上。 那些明亮的人,如果与你相遇,你是否有与之相配的力量,不至于成为廉价的信徒,而是终生的至交。 作者简介 李伟,女,湖北蕲春人。鄂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系胡风文学社成员,师从刘彩燕。 散文散见《黄冈职教》《黄冈周刊》《黄冈日报》《蕲春文艺》《蕲河风》,曾湖北省教育厅年度征文一等奖。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胡家喜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