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诵 | 朱爱华 | 外婆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外  婆

作者:朱爱华 | 版式设计:强哥 | 主播:叶儿

“做一个感恩的人,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不好,你就会快乐”,崔老师的分享与外婆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如出一辙。

外婆的身影总是不经意间浮现在眼前。外婆的教诲一次次在耳边萦绕……温馨的话语,暖暖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四岁的时候,给人家当童养媳。十岁不到,那个男人就离开了人世。

那地主家刘老太太从不把外婆当人看待,只管强迫她做事。外婆一天到晚忙碌着,却连饭都吃不饱,并且还动不动就挨打。说是吃饭,其实只有蔬菜、红薯充饥。冬天的红薯,冷透了硬得根本咬不动,完全没有办法吃。外婆老是饿肚子。偶尔村里的姐妹海娇会偷偷地从饭碗里拨出一两个饭团给外婆。当然,这只是两个小女孩之间的秘密。

小姐妹的情谊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外婆苦楚的小心田,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外婆的冬天。

每天天亮之前,外婆穿着破烂的衣衫、打着赤脚,穿村走巷捡猪粪。小小的身影孤独地在朦胧中晃动。一簸箕猪粪要在天刚亮,刘老太太起来之前完成。有一次稍不留神,捡了一个石子进去被发现了,刘老太太就说是故意欺骗她。拿竹条抽得外婆全身都是血印。老太太凶神恶煞哪里容得外婆的分辩。尽管真的是无意为之。冬天的猪粪结了冰,粪耙敲上去跟石头一样硬。加上外层都结了霜,黑乎乎的天让人如何辨出?可地主婆子刘老太太如何听这些解释?外婆只能擦擦委屈的眼泪继续做那永远做不完的事。

空旷的田野,寒风使劲地吹。长满冻疮的小脚踩在坚硬的冻土上,钻心地疼。每天挖一篮子野菜的任务让外婆顾不得疼痛,不完成任务迎接她的是比寒冷和疼痛更残酷的折磨。外婆艰难地挖着野菜。风从脖子往后脊灌,从裤脚口往上涌。外婆缩着脖子,激凌凌一阵又一阵打冷战,手脚冻得不听使唤。可再怎么努力,野菜都装不满篮子。外婆又冷又饿,怕挨打又不敢回家。小小的身子终于坚持不住,连同篮子一起摔倒在田埂边。野菜撒了一地,撒到外婆冻得发紫的小脸上。

天见犹怜,或是命不该绝。海娇的父亲王叔刚好路过,认出了是地主刘家的童养媳桂花。二话不说,赶紧抱回去交给刘老太太。也许是见外婆太可怜了,就劝了刘太太一句:“老太太,这个孩子终是要在你家闹出命案呐,要注意嘞,趁还有气,快给暖活过来。”因为如若童养媳在婆家真的出了大事,娘家族人会出面追问的,甚至起族来抄家。对于这一点地主婆子还是有所顾忌的,她也怕真的惹出事来。于是命人燃起了一堆火,救回了外婆一条命。人是救回来了,但刘老太太觉得这件事让她在村里人面前丢了脸。抓住外婆又是一顿毒打撒气。外婆原本就虚弱的身子,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哆哆嗦嗦缩在角落里独守冷漠的寒夜。

事后海娇告诉外婆是她的父亲把外婆抱回来的,外婆感激地看着海娇:“王叔是好人,你跟你父亲一样都是好人。”海娇紧紧地拉着外婆的手,外婆感受着小姐妹传递过来的温暖和力量。两个小姐妹偷偷地躲在角落说着悄悄话。挨打受委屈的事绝对不能对外人讲,传到老太太耳朵里,定会是更严厉的毒打。这一点外婆早就领教过了。

外婆单薄的身心被人世的苍茫笼罩着,但王叔的救命之恩又让那颗凉透的心掠过一阵温暖。

多少次被打得死去活来,可怜的外婆在那家实在呆不下去了,她终是被迫独自流浪、孤苦无依,靠着帮人家做零工艰难度日。无数次的又冷又饿晕倒后醒来,外婆拍拍苍白的脸,拍拍身上的泥土,怎么老天还让我活着?外婆轻声地叹息着,不知道是庆幸还是无奈。既然还活着,茫茫然就又拖着羸弱的身子朝着有烟火的方向走去……

外婆是从苦难中熬过来,大难不死的人,拿外婆的话说就是命贱,是阎王爷不要的人。

岁月在苦难中流逝,那份坚强和勇敢随着年龄在凄风苦雨里成长。

长大了也就好了。外婆终于在一个叫春台的杂姓小村庄落户。也就是在这里与外公相遇,相识,结婚生子。因为村子里只有四户人家,也都是从外地来的杂姓户主,落户相对容易些,但邻里相处起来就会难很多。不管怎样,好歹是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外婆特别珍惜老天爷留给她活着的命。解放后,农民翻身做主,外婆特别珍惜可以靠劳动挣工分养活自己的机会。

曾经的苦难成了外婆努力生活的动力。因为做事卖力吃得了苦,外婆被推选为村里的妇女队长,每天积极带头劳动。浮生残酷,外婆用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换来暂时的安稳。她来不及去怨,来不及去恨,起早贪黑间在那个不公平的世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安宁”。

外婆记性悟性都特别好。一字不识的她会记账,全记脑子里。她曾被推选去管理大队一百多号人吃饭的食堂。外婆小小的个子,却全身充满着灵气,伶牙俐齿挺会说话,肚皮账记得比村里先生的笔记还清楚。我曾好奇地问过外婆不识字怎么记账,外婆说就是多长心眼,多看,用心记。从来没有人特意教过她,对于没有数字概念的我来说,外婆的解释是不能被理解的。可外婆把食堂管理得井井有条,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外婆处事的魄力和能力在食堂管理上尽显无疑。

如舅舅所说,若是外婆生活在原来的家,不一定会活命;如果外婆没有经历那么多的苦难,或许她的骨子里的坚强和聪慧激发不出来。我们也不要只一味纠结外婆惨烈的过往,也许这就是各人的命运。也许正是那些磨难成就了后来优秀的外婆。舅舅学会了外婆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事情。

外婆凭着自己的和善友好,聪明睿智把日常的各种事情处理得妥妥帖帖。但有一件事却让外婆全家都留下心理阴影。

外婆向队长请示让小舅舅去学手艺,队长以为外婆说着好玩。因为小舅舅当时才十四岁,刚上初中,于是队长满口答应了。

舅舅真的弃学去学手艺了,队长深感意外,心里非常不痛快。等到发口粮的时候,竟把外婆全家的口粮给扣下来了。他不承认是他答应的。那个时候办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手续的,外婆百口难辩。断粮了可是大问题。外婆多次跟村长求情无果,于是她召集全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外公,大舅照常在生产队里出工;二舅,小姨照常上学,她自己出去要饭。这一决定遭到我父母亲坚决的反对,我父亲答应外婆,口粮问题他来解决,叫外婆千万不要出去行讨。平时外婆很多事情都跟我父母商量着办,这次她态度坚决。我父母干着急。

外婆每天早上挎着一个竹篮子出门,晚上空篮子回家。其实她就是到附近村子里把事情的原委说给人家听,让旁人评评理。因为外婆相信还是有天理的。外婆这样做果真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等到庄稼收成的时候,很多其他生产队的人都主动帮助外婆。外婆就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人性的善良解决了队里克扣了八个月的口粮问题。全家人都心疼外婆的委屈和苦楚,外婆却拍拍身上的围裙,悠悠地说:“我是吃苦过来的,不碍事。就是我们自己做人,做事要凭良心,世上还是好人多。你们看,这次我们家这么大的事,还是有很多好人帮我们,我们要感激帮助过我们的人。心眼坏的人不好,我们不要去理他,万事要往好的方面想,心里就舒服些。日子还长着呢。”是啊,日子还长着呢。谁又知道外婆独自一个人在背后流了多少泪,心口疼了多少回。

外婆命运多舛,可她从未怨过,更没有把冷漠,无情延续。相反她老人家一生勤劳简朴,乐观上进,并以真诚热情待人。

刘家没落的时候,外婆还曾多次去看望刘老太太,还让我父亲替刘家的人看过病。外婆说毕竟在那家呆过几年。外婆以豁达和善良泯灭前半生遭受的欺辱和苦难。以德报怨。

外婆是个大事不拘小节,在生活细节上却又极其较真的人。外婆最爱用白色的毛巾,她的毛巾总是柔柔软软,透着一股清香。用旧的毛巾就当抹布,每天都用热水泡洗,干净得可以用来擦嘴巴。也难怪在外婆去世时,舅舅在厨房的司命位贴上了“熨熨帖帖才是真”的小帖子。外婆喜欢穿显得淡雅的衣服,她说黑色的衣服穿得人看起来没有精神。外婆特别喜欢有阳光的日子,太阳一出来她就开心地忙活着。她总是说有日头真亮堂,有日头真好。

外婆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这对我今天教育孩子受益匪浅。记得上学时,外婆每天都站在门口嘱咐几句。放学回家时我大声地喊外婆说我回来了。外婆就“诶,诶宝宝回来啦”应着我。迎出来接过我的书包,然后搂着我在我额头亲一下。这些亲吻,每每想起都觉得特别温暖。外婆病重的时候,我去看望她,外婆时断时续唠我小时候被火烫了的事,唠我摔到铁绽上,头顶开花的事。我紧握外婆的手,亲吻她的额头,心疼地想把时光定住。晚上外婆开心地告诉舅妈说她没有白疼我,说我不嫌弃她,还吻她的额头。外婆是感觉到了我对她的爱,一副十分知足,死而无憾的神情。舅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怎么会嫌弃呢?外婆当年在我额头留下的吻一直温馨着我的回忆;跟小姨争外婆的怀里睡觉宛若还是昨天的事呢。

常常疑惑,一个从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旧社会走过来的女子竟能如此开明。可我却确确实实享受过那种温情。

记忆中外婆喜欢搬动房间的家具,大约个把月搬一回。那时是泥巴地面。霉天的时候半个月就得搬一次。外婆说不常搬动怕有白蚁,也怕发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换一个格局换种心情吧。

外婆是旧社会最底层又有幸活下来的人。没有英雄事迹,没有千古文章,甚至没有一个堂堂正正的娘家。但她的前生和后世都让我牵挂。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那个叫做桂花的人是我的外婆。拿现在的话说,外婆是一个身心健康,阳光向上的人。一个从苦海里趟出来的人,一切的言行举止都透着积极,乐观和温暖的人。在我的心里外婆就是传奇,就是风标。

我们之所以能知道有关外婆的点点滴滴,完全是舅舅的老师做忆苦思甜家访,外婆才跟老师讲述了一部分,后来我妈妈和舅舅从别人口中得知了一部分。外婆从来不跟我们讲她过去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她不喜欢大肆宣扬过去经历的磨难,她觉得那样会影响家人的心情。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人积极地过日子。外婆的好点点滴滴都是言传身教。

烟雨蒙蒙的清明时节,吃米饺是我们鄱阳的习俗。现在清明米饺几乎成了家乡的代名词。每年做清明米饺的时候外婆总是一大早起来做准备。先是把买来的米粉蒸熟。外婆一边蒸米粉,一边切头天准备好了的香葱。米粉蒸好了,接着趁热搓米粉。这可是功夫活,又烫又要力气。我端着一碗凉水蹲在外婆旁边,外婆时而在凉水里蘸一下发烫的手,哈哧,哈哧使劲搓粉。外婆说这个东西奇怪,越用力搓,用力捶打就越有筋丝。待外婆全身都发汗了,米粉也搓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外婆把过年的时候预留下来的腊肉拌进葱里,加入调味料做馅。

开始做米饺时,我和小姨一起帮忙。外婆边说边示范给我们看。先取一小撮粉,刚好差不多手掌能捂住,单手多抓几次,然后搓成团。用食指在上面戳一个洞,大拇指放里头,其余四指并排挨紧,五指同时活动,转动捏。捏着,捏着,几圈下来,就成了一个碗型。碗做好了就往里头装馅,外婆特别强调馅不能装得太多,多了饺子容易破裂。最后合起来捏麻花锁口。外婆说锁麻花口就不怕蒸的时候开口,馅跐出来。一个饱满圆润的米饺立在竹筐里。

刚做几个,我就嚷嚷喊饿要外公赶紧去蒸米饺吃。全家人都来逗我,说我是馋猫,贪吃婆。这时外婆好像特别能理解我,就说我宝贝真的饿了,快点多做几个,叫外公蒸给宝贝吃。其实都要等到做满蒸笼才开始蒸的,外婆说的话就是让我特别开心。

口水早流了一地,香喷喷的米饺终于可以揭锅了。我拿着盘子冲到外公身边,要吃得紧。舅舅又开始说我馋猫,馋猫。米饺面前我也不计较,嘟起嘴,晃着脑袋回应舅舅:“就馋猫,就馋猫,馋死你。”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细雨渐渐,轻烟朦胧。外婆做的葱香米饺仿佛还是热气腾腾,而外婆的疼爱却只在梦中撒欢。外婆的亲吻仿佛还在心头弥漫,而外婆的教诲只能在回忆中生长。

我的思念无法估量外婆曾经经历的苦难,但外婆温暖的胸怀和豁达的性情却影响着我的一生。感受着外婆在她那旷达的人生中获得的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2017.5.

作者简介

朱爱华,江西鄱阳人。淡然,随性

主播简介

叶儿,一位善于倾听、热爱朗读的人,喜马拉雅个人电台“恋上倾听”主播。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与播音为伴,喜欢在声音中表述情感、于细微处表现热情。用她的话说:配音,是我一生所爱!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清风明月  崔加荣  胡家喜

         孟江海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