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 禹艳芬 | 大山深处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请输入标题     bcdef

大山深处

文 | 禹艳芬  版式设计 | 湛蓝

       去年的秋天,我去一所乡村学校监考,路途虽然不是很远,但由于行车不是很方便,所以我们就在那里住宿。

        记得我们先是坐公交车到中心校报到,由于不熟悉路线,下了车,才发现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一行脚蹬高跟鞋的女子,只得在公路上蜗行,幸得一路上风景秀丽,才聊解了路途的艰辛。路上我还胡诌了一首名为《徒步去监考》的打油诗:

一小美媚不得了,

徒步去监考。

偷窥一眼路边花,

原来我们比花娇。

         约莫一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亏得没误点。稍作休息后,便是考务会。会上,我们几个县城的老师被分到了不同的村小。

         散会后,我和另外一同事跟着徐老师向着大山深处的那所学校进发了。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监考的地儿。

        那是一所坐落在群山怀抱中的村小,很小,半眼就看得到边。我们抵达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上课,小小的校园里静悄悄的,偶有几声鸟鸣传来,那般婉转。

         我以前也在乡村学校呆过,只是由于在中学,不怎么偏僻,因为乡村中学都是在乡镇府所在地,人口相对集中。如今来监考的学校并不在乡政府所在地,相对来说要偏僻得多。

         我走出校门,极目远眺,只在远处的山坡上看到了几个掩映在绿树间的村庄,人家稀稀疏疏的。

       转回学校,孩子们已经下课,正是吃饭时间,只见他们手捧饭碗,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吃。有的在操场边的草地上,有的在教学楼的石阶上,有的在校园的树荫下。见我们走过,急急起身,涩涩地叫一声“老师好”,便埋下头吃饭。

         我找了一地儿,静静地看他们吃饭。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是面色黝黑的,衣服是各式各样。有的女孩子,头发是蓬松的,他们的年纪大小不一,有的四五岁,有的八九岁。

        他们吃好了饭,洗了碗筷,就去池边打水洗漱。只见他们用塑料盆子端了水过来,席地而坐,就那样洗漱了。

       那边,是一个小男孩在洗衣服,由于他洗的是一件外套,浸水后很重,他没有办法把衣服从盆子里提起,旁边的一个小男孩看到了,跑过来帮忙。只见他俩一人扯一端,使劲地拧衣服上的水。看到他们的模样,我打算前去帮忙,但碍于距离,终究没有去。

        不一会儿,他们洗好了衣服,晾晒的时候,由于个儿小,几次都没有把衣服晾上晾衣绳,我过去帮了忙,他们看到我去帮忙,显得很不好意思,小脸都羞了。

        与学校老师闲谈间我了解到,那所学校只有三个公办教师,其余四个是代课教师。由于学校地处偏远,条件相对艰苦,很多年轻教师留不住,都想往山外跑。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六年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思想。

        由于家长外出打工的多,孩子们多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基本无法像城里孩子一样,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辅导。

        学校孩子们都是周日晚上来,周五再回家去,他们基本上就是由老师照顾。有的学前班的小朋友才来学校的时候不会洗漱,不会梳头,都是老师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基本上要一个学期下来才会把自己的头发扎起。

        听着老师们细碎的话语,再看看孩子们脚下的拖鞋,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不知道这些离开了父母亲人的年幼的孩子,会不会在夜里哭醒,纵然有我们老师的悉心呵护,然而我们终究无法代替他们的父母。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我无能为力,只希望家乡的经济状况尽快好起来,让远在异乡的父母们能够回到家乡,陪陪自己的子女!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作者简介

禹艳芬:2000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保山分校,任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自媒体“茶乡漫话(cxmhydh)”创办人及总编。曾在《髙黎贡》、《保山日报》和《千年茶乡》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母亲的年货》、《家乡的野菜》、《刺竹山情缘》、《童年拾遗》多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子寒

顾问:蒋新民  清风明月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稿费:湛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