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黑龙江波涛 2020-03-14

导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柳永对北宋都城——汴京繁荣景象的描述; “都城左近,皆是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 。”这是《东京梦华录》里所描述的汴京,在一千多年前的世界各个大都市里,汴京城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汴京城

汴京的繁荣,也从侧面反映出有宋一朝强盛的经济实力,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商业最繁荣的时期当属有宋一朝。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都城开封,又名为汴梁、汴京,这座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任九位皇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处于封建社会的后世是难以企及的。

有宋一朝纸币的起源

纸币最早产生于北宋的益州。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泳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绪,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宋史·食货志》

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在北宋时期的四川一带广为流行。然而最开始出现的交子,却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纸币,它有些类似于现代的“汇票”,见票即付,票面金额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填写,由唐代的“飞钱”演化而来,最初是成都十六富户联合创立交子铺,发行交子。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交子

此时的交子只是一种现金兑换券,没有固定的面额和价值。这种现金兑换券的产生,与宋朝铜钱奇缺导致的钱荒有很大的关系,宋朝政府为缓解当时铜钱奇缺的现实问题,允许铁钱在蜀地流通,并规定了铁钱与铜钱的比值,但铁钱的过量增铸直接导致其贬值严重,物价高涨。

为解决这个问题,官府多次下令禁止铜钱入蜀,蜀地多是以铁钱进行贸易往来。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四川铜钱愈少,铁钱愈多,加之官府收税专用铜钱,商贾趁机提高铜钱与铁钱比值,铁钱再度陷入贬值的漩涡。铁钱属于贱金属货币,经长期持续贬值后,价值小但重量大,而蜀地交通不便,铁钱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基于商业发展的需要,交子这种便携的纸质票据就应运而生了。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纸币——交子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没有硬性的约束,交子超额发行的情况屡发,又有人趁机伪造交子,而富商的资产不足以兑现,交子就逐渐失信了。后来经过官府规劝,各交子铺陆续关停。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官方因此又成立了专门的纸币发行机构——“益州交子务”,发行固定面额的交子,至此,真正意义上的纸币诞生了。

宋朝货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 有宋一朝早期的货币和通货膨胀

宋朝经济贸易的发达,可以说是史学家公认的事实,商业贸易的发展,致使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五代十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货币,种类繁多、铸币质量不一等诸多问题给朝廷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铜钱奇缺、劣币泛滥、纸币失信的问题也横亘在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不足,可以说是金属货币的通病,造成铜钱奇缺的原因是多重的:铸造铜钱所需的原料铜、铅、锡严重不足,且铜矿开采量也受限制;虽官府多次下令禁止,但民间仍存在熔铜钱私铸器皿的现象;宋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像突厥、契丹等也都以铜钱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导致铜钱外流严重,货币流通量不足的现象更加严重。

劣币泛滥是铜钱奇缺的后果之一,铜钱数量不足的同时,民间及各官府私铸铅锡劣币,劣币猖獗直接导致更多铜钱被融化或私藏,从而退出流通领域,市面流通量愈加少之,出现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按照市场发展规律,货币数量过少,小于市场需求量时,货币的购买力理应增加,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这与北宋早期的情况显然相悖。结合历史可发现,北宋初期劣币泛滥,当市场上以铜钱为代表的良币和以铅锡劣币的数量总和大于市场流通需求量之后,就显现出类似于通货膨胀的初期现象。

  • 纸币交子的流通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通常就是指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宋朝真正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是在官方发行纸币之后,最初设立“益州交子务”作为专门发行纸币的官方机构,将交子固定面额,实行“备本钱”制,类似于现代的货币发行准备金制度,以铁钱作为交子发行的准备金,即“铁本位”,交子的发行有相应数额的铁钱货币储备,以备百姓兑换。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同时,制定相应的货币制度,交子面额固定,实行分界制,每界为两年或三年,即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界满时由交子务回收之前的旧交子,发行新交子,以此防止纸币的过度磨损和民间伪造假币,且每界纸币的发行数额被储备的铁钱数额限定。这样以来,交子的发行就具备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进入正常的货币发行轨道。

然而,熙宁五年(1072年)起,北宋朝廷打破先前的货币发行制度,未回收当时使用期满的交子,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而发行新交子依然以两年为一界,这就直接导致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倍增,远超过货币发行准备金铁钱的数量,久之,纸币交子与铁钱储备关联性变弱并逐渐失去联系。没有“备本钱”的纸币成为以朝廷信用做担保的纯粹信用货币,在变相地大肆增发纸币之后,货币的数量超出正常市场需求量是必然情况,现实购买力大于市场实际产出,导致交子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会子

有宋一朝通货膨胀与纸币发行的内在联系

其实从纸币自出现以来,就存在发行量难以控制的问题。究其本源,纸币的印刷成本远小于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本身就有易失控的特质。北宋政府发行纸币交子初期,严格按照规定的货币制度运行,所以交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币值的稳定,从而得到了民间的信任。

好景不长,朝廷从纸币的发行中发现了可图之利,便开始以发行纸币的方式缓解国家财政困难,加之两宋期间战事繁多,军费需求极大,国库频频吃紧,增发交子就成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的重要办法之一。大量纸币充斥在市场上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交子失信到了必须重视的地步。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为提高纸币在民间的信用度,下令将原来的“交子务”改为“钱引务”,改四川交子为“钱引”,试图增强人们对纸币价值的信心。此举并未阻止纸币贬值的步伐,后北宋朝廷又下令严格控制钱引发行量,并增加了货币发行准备金的储备以供兑换,这才逐渐将钱引的币值稳定下来。

不过,在战争迭起、军费不足的两宋时期,朝廷再次无节制增印钱引也是意料之中的,钱引在几十年后又沦为官方创收的工具也不足为奇。南宋年间,临安府发行的纸币“会子”几乎走了同交子与钱引同样的道路:前期严格遵守货币发行制度,留足货币发行准备金以应对纸币的贬值挤兑,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纸币难以继续流通。

有宋一朝引发通货膨胀的诱因

  • 货币发行的准备量不足

如果说宋朝灭亡的原因是积贫积弱,“弱”是指对外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那么其中的“贫”必然与财政危机有关,战事繁多导致的军费需求大是拖垮财政的重要原因,由于财政吃紧,朝廷大量增发纸币引发的纸币贬值也是诱发财政危机的关键一环。而纸币贬值,则是由于纸币增印后准备金不足导致其不可兑换,失去信用。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宋朝官府规定纸币的价值并强制流通,最初都有足额发行准备金并允许兑换为包括金属货币在内的其它有价种类物,但在王命大于法令的封建王朝,为缓解财政问题,在不增加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情况下超发纸币是相当自然的事情。此时,超发的纸币就成为了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市面上大量的纸币稀释了备金比例,政府法令只能规定纸币的面值,却无法在纸币超发的情况下保证其的实际价值或者购买力。如此一来,百姓财产得不到基本的保证,也无有效方法可以避免由于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问题。

  • 货币发行的数量没有得到限制

宋朝的纸币与后来明朝的大明宝钞不同,最初发行的时候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货币政策,尤其对纸币发行量做了细致的规定。不过,政策由其制定,也由其破坏。

“庙堂之上,缙绅之间,不闻他策,惟添一撩纸局以为生财之地;穷日之力,赠印楮币,以为理财之术。楮日益多,价日益减”。——《晋商便览》

两宋时期,自金属货币被纸币取代之后,发行准备金不足而以朝廷信用做担保的纸币化身不可兑换货币逐步占领了货币舞台,被用来兑换百姓的劳动价值。但这种货币的发行由于发行准备不足,一旦发行量失控,持续超发会导致其真实购买力持续下降,百姓以劳动时间换来的财富将在无形中被掠夺。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当货币发行权利不受控制,货币持续超发的情况出现,信用货币的数量大于社会劳动价值时,就会导致货币市场的通货膨胀,继而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南宋的物价一直在步步增高。宋高宗年间(1141年)米价曾经一度是100文一斗,其间从300文、500文涨价,最后激增到100年后宋理宗年间(1240年)的3 400文。这一趋势随着战争形势不断加剧,在1246年高达65 000万贯,第十八界会子200贯纸面价值为20万文,却还买不到一双草鞋,“以更易关子以来,十八界二百不足以贸一草履,而以供战士一日之需……饥寒窘用,难责死斗”。

以史实来看,两宋时期三种主要纸币交子、钱引和会子在发行初期,都严格遵守分界发行以及按时回收旧交子并按量发行新交子,所以这几个时期的宋朝经济都有着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特征;每种纸币发行后期,宋朝廷打破最初制定的货币制度,在未留足备金的情况下增印纸币,同时把纸币的使用期限和回收周期拉长,直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远超出实际需求,最终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会子

  • 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于纸币发行

毫无疑问,宋朝廷发行纸币是有收益的,这种收益由朝廷通过发行货币向百姓负债来获取。纸币发行即王朝根据需要印制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的纸币,之后要求百姓依照纸币票面标注的价值支付相应的商品或劳务,百姓拿到纸币之后再去兑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

如此说来,发行纸币相当于给了朝廷几乎零成本创造财富的可能。集权统治的模式使得中央的行为较少受到律法约束,强调财政职能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货币天然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功能弱化。

有宋一朝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交子

当出现非经济因素导致的财政吃紧情形,纸币脱离实际交易需求疯狂增印,必然造成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动荡。

总结

自北宋时期名为交子的纸币出现之来,商品性质的金属货币逐渐向依赖政府信用的纸币过渡。从货币的角度来看,宋朝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封建王朝政府用货币发行来应对财政开支,以缓解钱荒、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然而,货币政策制定不利引起的通货膨胀,纸币严重贬值,导致财政混乱,陷入恶性循环,终将失信于百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