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和生专栏 | 徐村的文化墙

 香落尘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徐和生

编辑|湛蓝

徐村的文化墙

徐村的文化墙

       徐村,在横峰县以西10公里处,与方志敏烈士的故乡弋阳县漆工镇交界,204省道穿村而过。前往德兴大茅山、最美乡村婺源、万年神农宫、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葛源这些著名景点都要经过徐村。

        徐村有“九代没穿过蓑衣”的传说,说明徐村以前很富裕,文革前村里还能看到很多雕梁画栋的老房子,可惜现在都让一栋栋小洋房代替了。至今村里还流传着“水流水不响,黄金三万六千两”、“张果老石塘偷鱼”、“石山仙迹”、“杀狗厌天”的奇闻轶事,经常吸引着外地游客来徐村探古访奇,也让很多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留下许多优美篇章,这些诗篇题刻在徐村一些风景点的墙壁上,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县政法委退休干部叶春福老人就对徐村的文化墙赞不绝口,他说:“有诗文装点的村落,不美都难。这又是一个全县第一,而据了解,至目前为止,不仅是第一,而且是唯一。”

        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在徐村的“秀美乡村”建设,尤其是青板乡党委书记肖建林提出要打造徐村的“和”文化,挖掘出徐村的各种民间故事,收集各个时期抒写徐村的诗篇,打造独具特色的徐村文化墙,把美丽徐村推广出去。

        徐村文化墙的故事和“秀美乡村”建设成果通过报纸、网络、微信平台等传媒的传播,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不,今天徐村就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县委书记饶清华带领县各部门领导来到徐村,他们从高大的朝门口进入村子,穿过清风亭,来到厌塘边的古樟树下,站在来风亭里放眼望去,厌塘四周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巍峨峻秀的脉金山,似龙伏卧的高依山,山脚下收割完毕的良田,还有厌塘边上错落有致排列有序的民房,都让来客们啧啧赞叹。饶书记问:“听说厌塘有个故事?”肖建林书记把饶书记带到厌塘简介牌前,我也趁机跟客人们讲了厌塘的故事:“原来徐村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有九代没穿过蓑衣之说。某一年有个道士路过徐村,见天色已晚,就借宿在村里一大户人家家里。这户人家男主在朝廷为官,家眷留在老家。道士住下后,下人端来一盆冷水给道士洗脚,道士不悦,惊动了官夫人。官夫人因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相思成疾,神色忧郁。道士问官夫人想不想相公回来?官夫人就问道士有何良策?道士教她天明之后抱着家里的小黑狗沿着池塘顺走三圈,再倒走三圈,然后把黑狗杀了,相公三日之内必定到家。官夫人思夫心切,第二天依计而行,这才把狗杀了,顿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雨骤下,村后来龙山上几十丈高的石笋轰然倒塌,断成几节,一节倒在古井旁,一节飞到了金鸡山上,最长的一节就落在了这个池塘里。官夫人见天象异常,在忐忑不安中等着相公的归来。她日盼夜盼,第三天,她终于盼到了一骑快马从村外急驰而来,到近前一看,却原来是个邮差,给她送来一个大礼盒。她提着礼盒进屋打开一看,顿时就晕了过去,原来礼盒里装着的正是她相公的人头。徐村从此没落,繁华不再,也再没出过官员,这就是广为传说的‘杀狗厌天’的故事。”饶书记听完以后对我说:“你告诉徐村人民,从此厌塘不厌!徐村人民一定会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介绍完厌塘后,肖书记又把客人们带到了正在建造中的戏台前,这是一座仿古建筑,飞檐翘角,雕龙刻凤,由村民自己集资建造。饶书记详细地询问了戏台的历史渊源,建造情况。他还亲手拿起材料,问价格,说质量。我跟饶书记说施工师傅为了确保质量,慢工出细活,过年前没法完工了。他说保证质量要紧,等戏台建好后他再来看看。然后,我又跟客人们介绍了文化墙,告诉他们是县作协和县诗词学会的作家们来徐村采风时留下的美丽诗篇,客人们连连说好,说这个很有特色,也有内涵,提升了“秀美乡村”的品味。

        徐村,就像一个养在深山里的少女,天生丽质,正在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她的美丽和自信。她也希望朋友们能继续为她吟诗作赋,抒写篇章,把她的美丽带向远方。

作者简介

清风明月:物我两忘;淡泊名利,超然洒脱;寻求自然,怡然自乐。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审稿编辑: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林一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