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文:白玉兰 | 排版设计:无兮 一入曲阜城,便感受到了浓浓的复古气息,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仿佛置身于古代繁华的帝王之都。 近孔府 近孔府,远远看见高高的黑色城墙,宛如一条青龙盘踞守护在这片圣土上。白墙青瓦的平顶房,古典雅致,是曲阜的建筑特色。随着由远而近的马蹄哒哒声及铃铛声响,可见街上一辆辆古色古香、富贵华丽的马车载着游人款款而来,又哒哒地远去。 曲阜 曲阜,应该是中国甚至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允许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城市,可见政府对于古文化的重视,也成就了曲阜的一大旅游特色。在马与车之间有收纳马粪的袋子,不用担心污染市容。现代人能乘坐华丽的马车体会一下古代帝王出行的感觉,未尝不是一种极端地精神享受。 进孔府 我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带着寻觅的渴望与崇敬,迈进了孔府、孔庙的大门,一丝丝一缕缕去寻找圣人的足迹,去叩开历史深处的儒家之门。我着一袭红色棉麻风衣,缓缓穿行在这错落幽深的古院,每到一处紧跟导游,仔细聆听讲解,了解每一处遗迹的信息,然后慢慢看、静静思,感到呼吸的每一寸空气里都氤氲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 肃穆庄严的衙门,雕梁画栋的府邸,一重重历代君王修建的门楼、庙宇,无不显示出圣衍公府的辉煌历史。我抚摸着近两千年的古柏,仰望高大雄伟的大成殿,低头参拜于圣人像前,仿佛穿越回历史,在聆听圣人的教诲,周围的一切事物已皆不存在。 杏坛外面 站在杏坛外面,看着飞檐斗拱、色彩斑斓的亭阁,不仅感慨,两千多年,眼前的景物早已不知几经更替?圣人当初未必料到如今的繁华景象。那时并无杏坛,孔子讲学时不过在一土坡上,以蓝天为顶,四野为家,圣语在明月清风里传递,滋养着一个个虔诚向学的心灵!他布衣素食,起居简陋,却拥有弟子三千,使儒家文化代代流传,成为中国安家治国的思想灵魂。 孔子带给中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也带给后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孔府后宅门 孔府后宅门的内壁上有一幅彩色壁画“戒贪图”,作为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展示。“犭贪”,可吞金纳银、只进不出,它背负仙界中的八大宝物,仍然对着太阳张口想占为己有,却落得葬身大海的下场。孔府将其刻于内宅,是为了告诫家人做官不可贪心。可笑的是,后代人把“犭贪”作为招财进宝、送礼讨好的吉祥物,完全违背了儒家“欲而不食”的思想。 孔府后花园 孔府后花园,古木参天,草木葳蕤、小径纵横,假山上植被深覆、苔痕深深。后花园里最意外的收获是,第一次见到了盆栽的柚子树,纤细的枝条上挂着一个个绿中泛黄的柚子。最幸运的是,竟欣赏到了后花园戏台上的山东豫剧演出,虽不知剧名,却同游人们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这场戏唤起了童年的回忆:小时候,邻村建有戏台,时常有县里的剧团来演出,那时候我不到10岁,常跟大人到邻村去看戏,几个剧目都会哼几句呢。 孔府穿厅 孔府大堂二堂之间的穿厅,有两条丈余长的红漆大板凳,是为拜见圣衍公的客人等候时休息用的,这就是孔府里的“冷板凳”。相传明代大奸臣严嵩被治罪,曾到孔府找亲戚衍圣公去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拒见,严嵩就在这两条板凳上,东边坐了西边坐一直等了两个多时辰。所以这两条凳又被称为“冷板凳”。我跟女儿坐上去试了试,屁股不住往下滑,这冷板凳果真不好坐。 此时恰逢国庆,游客纷沓而来,到此进行参观膜拜,日游客量超过10万!可见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游完孔府孔庙时,已暮色四合,可惜孔林来不及去,就要赶夜路回家,只有等以后再来。 此行不仅仅是看到了两千年来,孔子思想对历代君王百姓的深刻影响而留在历史上的永久烙印,更深深感觉到了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闪烁的耀眼光芒!我们读《论语》,知晓诗、书、礼、仪,胸中自然有乾坤,而当你亲临圣地,睹物思古人,更能感受到一种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洗礼! 作者简介 白玉兰:一个永远素面朝天的棉麻女子,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喜欢旅游,热爱音律,左手柴米油盐,右手风花雪月,以善为本,简单执着,在人世间匆匆忙忙地笑着,走着,充实而快乐!文章散见于报端。 香落尘外管理团队 主编:湛蓝 总监: 犇 徐和生 顾问:刘向东 龚建明 蒋新民 崔加荣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张建华 特邀顾问:乔延凤 排版:强哥 凤尾 审稿一组: 铜豌豆 柳外斜阳 莲之爱 审稿二组:连云雷 风碎倒影 无兮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播音:从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过往云烟 叶儿 佳石 自在花开 稿费:湛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