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记忆之烤火 作者|杜笑萍 编辑|湛蓝 冬天就这么急急地在我的期盼中奔来了。小弟早就备下了一大垛劈柴,老妈又让人新送了几百块煤球,看样子是要让我过一个热乎乎红火火的冬天。 上学了,差不多每个寒假我都要去外婆家住上几天。吃过早饭,外婆便吩咐舅舅:去,把火拢上。舅舅便从灶膛里扒出还红着的火碳,放在一个瓦盆里,端进堂屋,从柴禾堆上抱些细柴把火引着了,再抱些盘根错节的树疙瘩放在上面,冒过一阵烟后,那火便熊熊地燃烧起来,整个房间里便暖和起来,人远远地站着,浑身觉得热乎乎的。外婆说这叫疙瘩火,烤起来可上身了。知道我冬天就该回来了,一入秋便让舅舅上山“打疙瘩”了。所谓的“打疙瘩”就是把那些已经枯死的露在外面的柞树根敲打下来,晒干了当柴烧。那时候山里很少人烧煤,祖祖辈辈烧的都是柞树茆,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柴禾垛,谁家的柴禾垛越大,谁家的冬天就越好过。“疙瘩”耐烧,大家都喜欢,所以下手晚了就打不到了。 烤柴火虽然过瘾,但不能天天烤呀。空调我不喜欢,那暖风吹得人头脑发胀,经常用的还是煤火炉。虽然,围炉夜话的日子越来越少,可我还是喜欢在屋里放一个火炉,从烧三号煤到烧二号煤,从无盖的到有盖的,再到有铁皮烟筒的,我都用。在炉沿上,我烤过花生,也烤过白果、核桃,还用两根筷子斜插着馒头在火上烤。想吃外焦里软的,等到馒头周身烤得蟹壳黄样就可以了,想吃全焦的,就烤焦一层揭掉吃了接着烤。 作者简介 杜笑萍,曾用名疏影,“一事无成人渐老”,“一文不名何消说”,加之生性散淡,遂自号二一散人,喜读书,爱旅游,用文字书写喜怒哀乐,80年代曾有少量散文发表,曾拍有电视散文《偷得浮生半日闲》,自编文集《苍苔屐痕》一卷。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审稿编辑:童话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深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