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最近十分郁闷,她发现父亲娶的后老伴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王敏二十八岁时母亲因病去世,那时她的孩子刚刚三岁。 王敏的母亲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对丈夫和孩子尽心尽力,边工作边操持家务,无怨无悔。王敏小时候家庭贫困,母亲和父亲吃了许多苦将她和弟弟抚养成人。姐弟两个纷纷考上大学,有了工作,结婚组成了家庭。经济条件才渐渐有了好转。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去世时仅有五十多岁。此后,王敏生了一场大病,父亲一蹶不振了很长时间。 一年后的某一天,父亲和王敏说,单位同事给他介绍一个离异女。他觉得很合适,想与其结婚,征求女儿意见。 王敏心里虽然不情愿,但父亲只有五十多岁,不可能孤独到老。她忍着对母亲的思念,为了父亲生活幸福,只能同意。 王敏在父亲安排下,见了这个女人。女人比父亲小十二岁,长得白净丰满。外表和性格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王敏没有决定权,只能接受。 两个人很快领证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 父亲结婚后,她把父亲的后老伴叫阿姨。为了父亲的生活幸福,王敏对阿姨非常好。她每年利用假期带父亲和阿姨出门旅游,平时上饭店吃饭,过年过节经常给她买衣服。 阿姨患有糖尿病,犯病时都是王敏和丈夫带她上医院,给她花钱买药,陪床护理。阿姨有自己亲生的儿子和女儿,平时不来往,有病都不管她。她有任何事,都喊王敏帮她。 王敏对她好,就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希望她能对自己父亲好一些,互相做个伴,老了互相照顾,毕竟儿女们不常在身边。王敏宁可自己付出一些,只要阿姨对父亲好就行。 过了几年,她通过观察阿姨的种种行为,觉得她简单的愿望难以实现。 首先,她发现阿姨对金钱特别重视。过日子花的都是父亲的钱,她的工资一分不动。把钱都资助给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和女儿。 有一次,她还让父亲补贴她下岗的女儿五千元。 当王敏知道这个事情时,父亲已经把钱给她了。王敏非常生气,她让父亲提防点阿姨,可父亲非常不爱听她说话,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阿姨的女儿。王敏干生气,没有办法。 其次,她发现阿姨和父亲并没有在一个房间住,而是分房睡。王敏有一次发现,她只洗自己房间的床单,父亲的床单脏了不管,还是王敏给洗的。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阿姨并没有把父亲当做自己的丈夫关心体贴,她只是想索取,不太可能付出。 王敏有些担忧父亲是否能过上安稳的老年生活。 时间一晃,父亲续弦已经20多年了。父亲进入老年,身体逐渐出现一些问题,高血压心脏病这些老年病都找了上来。 真正到了需要老伴照顾的时候,王敏逐渐发现了阿姨的种种行为,令她渐渐失望。 最近一段时间,父亲发现关节疼痛。到医院一检查,患上了类风湿。而父亲患病后阿姨的表现,让她万万没想到。 那天,王敏接父亲上医院输液,本以为阿姨会陪着,到家里发现不见她的踪影。父亲说她正在小区花园跳广场舞。 王敏一听火冒三丈,气得差点吐血。自己丈夫有病上医院,她却不管不顾,一个人在潇洒快活。 让王敏更加生气的是,当她搀扶父亲走出楼道时,正好看到阿姨穿的花枝招展和一群老太太在外面谈笑风声,看到父女俩连一句有关看病的话都没说。 更可气的是,父亲竟然问阿姨:"怎么还没开始跳啊?在等人吗?" 王敏对自己的父亲又气愤又无奈,她既心疼父亲,关心他的身体。又气父亲的糊涂善良,恨阿姨的自私无情。 从此以后,她对阿姨的心彻底凉下来了,她不再带阿姨看病买药,不再对她嘘寒问暖。她只一门心思照顾好自己的父亲就可以了。 但她照顾父亲,自然少不了和阿姨见面。每当她看到阿姨自私冷漠的样子,忍不住就和父亲抱怨。她觉得自己是为了父亲好,父亲却根本听不进去,认为女儿管得太多。 父亲和她发脾气说,因为他有病了女儿就嫌弃他,以后是死是活也不用女儿再管他。 王敏闻听此言,气得大哭了一场。哭过还得面对现实,继续照顾父亲。 王敏现在犹其思念母亲,如果母亲还在,一定会把父亲照顾得很好。有母亲的家,才是真正的家,父亲才是真正的父亲。 她现在没有孝顺母亲的机会了,父亲这里,又有阿姨这道障碍,令她不能全心全意尽孝。 王敏很不理解,阿姨对父亲如此冷漠狠心,父亲难道看出来吗?为什么还偏袒她? 她一心一意为父亲好,为什么反遭到父亲的训斥? 作为子女,应该懂得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年老时,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如何面对? 王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老父亲的内心需求,明白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父亲最需要的,可能是情感交流,可能是生活相伴,也可能是纯粹的生理需求。这些都是为了解决亲情以外的寂寞和孤独,是亲情无法代替的一种精神安慰和幸福。 而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是作为子女无法给予的。 作为子女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尊重老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老人的幸福。 尽自己所能,让父母开心快乐,是子女最大的幸福。 |
|